最近,有一个当上专业健身教练的同学私聊问了我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蓝牙耳机可以就是范围很远,然后又可以穿很多墙就好了……在耳机里面加内存,变成有播放功能的 mp3 就好了。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想到了索尼的 NW-WS413,如同当年几乎一模一样的需求,但仔细一想,上一次推荐这款耳机的时候…是 2016 年。
2019 年,也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了。在「颈挂式」无线耳机形态之后,采用更新技术的「全无线」形态成为了运动爱好者们的新宠儿。毕竟没有了线材束缚,会更加方便和自由。
而在去年 IFA 上发布的索尼 WF-SP900 真无线防水运动耳机(下文或简称 SP900),就恰好命中了他的所有需求。这也是市面上较为少见的「真无线运动耳机」,并且在 SP700N 的基础上,再一次加强了运动场景的延伸。索尼把它称之为「海陆无界」。
在一脉相承的背后,是更加完整成熟的「运动豆」设计作为「真无线」耳机,索尼 WF-SP900 由两颗「豆式」耳机和一个耳机收纳充电盒组成。
WF-SP900 的耳机腔体的外侧采用了一体化的平面设计,同时在单元外侧进行了磨砂喷涂处理。虽然我个人会更喜欢更显活力的黄色,但小姐姐认为深沉一点的黑色会显得更加低调自然一些。
磨砂喷涂不但为了外观设计而设,其顺滑的触感亦为触控功能而生。在 SP900 的两侧耳机单元上,均装载了「触控面板」的功能。我们可以在 SP900 的耳机腔体外侧,通过滑动、点按的交互方式,来控制耳机/手机的多项功能。
在耳机单元的下方,放置了一枚透明质地的实体按钮,左右侧耳机单元在相同的位置上都有这样的一枚实体按钮。
与耳机盒连接主要依靠耳机单元内侧的五颗金属触点,除了充电,还可以用作数据传输。
在腔体设计上,SP900 的入耳导管做了一定的延长,带来了可调节深度的的耳塞设计和可选装的弧形撑架,共提供了两档的耳塞佩戴深度限位,用户可以自由调整耳塞的深度。
可以看到,整个耳机单元除了出音孔以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的开孔。因此 SP900 支持高达 IPX5/8 的防水等级(适用于淡水和海水),无惧水溅和浸泡,支持用户在水中游泳,更别说普通的汗水和雨水了。
▲ 图片来自:索尼官网
既然支持游泳等更加深入的运动场景,那么在常规配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套可以提升耳道密封防水性的「游泳耳塞」,还有一根颈挂式绳索,可以让 SP900 变为颈挂式耳机,提升在水中的佩戴稳定性。
接下来反观这个具有收纳和充电功能的耳机盒,变成了传统的上开盖设计,半透明的塑料上盖隐约可以看到内部的两颗耳机腔体,估计目的是让用户直观地看到内部的状态灯。但对于我的好友文俊来说,半透明的盖子可以让他直接确认到耳机盒里的耳机还在不在。
相比起 SP700N 令人印象深刻的耳机盒来说,SP900 较为传统的耳机盒反而少了一份炫酷,但细节之处倒多了一份精致。失去了「甩盖」的操作之后,SP900 的开盖方式还是比较适合双手去完成,若想单手开盖的话,还需要多加练习和摸索。(是的,我放弃单手开盖了)
两枚「豆式」的真无线耳机单元垂直「插在」耳机盒当中,耳机盒的纵深使得耳机腔体还有一半外露在外,而当中的横向宽度则预留了足够多的空间去收纳导管和耳塞,即便是选装了耳挂,还是可以直接收纳于其中。
也正因如此,SP900 的耳机盒体积相当于两个 AirPods,揣在口袋其实并不容易,出门的时候都会考虑放在包里。
耳机收纳盒的底部放置了一个 USB-C 接口,以及一个 reset 键。收纳盒除了收纳两颗耳机和为其充电以外,内置的电池还能额外为耳机提供两次左右的完全充电。而且,耳机的数据传输也需依赖这个 USB-C 接口去完成。
稳中求胜的佩戴感和无线连接时至今日,对于「真无线耳机」这个类型的产品来说,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舒适的佩戴感和稳定的无线连接才是 TWS 耳机首要需求。
配对
在使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配对连接。 SP900 的配对方式与 SP700N 相似,在初次配对的时候,需要先将耳机取出,让它处于开机和蓝牙配对的状态。
如果连接的是具有 NFC 功能的 Android 设备,那么将耳机取出开机之后,直接将设备触碰耳机盒上的 NFC 标签就可以触发配对。另一方面,长按左侧耳机的实体按钮 7 秒,也可以让耳机进入配对模式,再从设备中搜索蓝牙设备来进行配对。
所幸的是,连接过一次之后,以后与设备连接就只需要取出耳机就可以了,耳机会自动搜索上一次连接过的设备,并通过蓝牙来自动连接。
佩戴
SP900 单边耳机单元的重量为 7.3g ,得益于塑料材质和轻盈的设计,佩戴起来并不会有累赘感。应对日常步行通勤等轻度场景,仅装载耳塞也能保持稳定的佩戴。虽然异物感不会太强,但毕竟作为入耳式耳机,想要如同 AirPods 那样长时间挂在耳朵上还是比较困难。
但 SP900 还是想将「运动耳机」的角色当得更好一些,面对剧烈运动的情况,可装上弧形撑架,进一步充斥贴合于耳甲腔,应对跑步和蹦跳情景都能基本保持稳定,但耳撑。值得赞赏的是,由于没有线材负担,所以听诊器效应得以大幅降低。
连接与使用
每次谈到真无线耳机,都一定会想到第一代「降噪豆」。在这之后的 SP700N 和这款 SP900 都以「运动」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因此将音质作出了一定的牺牲,更加专注于佩戴舒适性和连接稳定性方面。毕竟相比起音质,保证传输稳定才是真无线耳机的「生命线」。
因此,在无线稳定性方面,SP900 采用了与 Xperia Ear Duo 同款的 NFMI 近磁场感应技术,两侧耳机的声音均能保持同步,移动过程中的声音传输也能保持稳定。
与手机连接使用时,仍然是通过 Sony Headphones app 来查看耳机状态。较为不便的是,电池显示方式与其他的索尼无线耳机没多大区别,我们并不能看到单边耳机的电量,只能看到 app 中所显示的整体耳机电量。而语音提示方面,只会以高中低的形式来提示电量状态。
一次充满电,耳机一般可以支持 3 小时的播放时间左右,随后放进充电盒充电,可以额外提供两次完整的充电。
比较让人担忧的是,充电盒的电量并不会直观地显示,我们只能通过充电盒上的状态灯来估算大概电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续航焦虑。
两颗耳机单元也有主次之分,左耳为主机,这侧的按钮主要是耳机模式的切换控制;右耳为副机,这侧的按钮主要是播放控制。主要由左耳主机与设备连接,所以必须使用的是左侧单元,仅取出佩戴右侧单元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但取出佩戴左侧单元倒是可以正常工作。
▲触控手势演示 - 图片来自:Joshinweb
说到这里,基本可以看出来 SP900 的学习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尽管简单的配对使用还是符合常理,但它其余的操控交互就更加复杂了,尤其是实体按钮和侧面触控功能协同使用之后,更是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去习惯和记忆。
▲WF-SP900 的日常使用操作指南(图片来自索尼官网)
从官网上的 WF-SP900 操作指南可以看出,在实体按键和触控板的配合下,SP900 所支持的操控交互是非常的全面和完整。当然,这势必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但作为更专业的运动伴侣,这套交互设计的出发点也显而易见,目的就是在运动场景中,让用户直接通过耳机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跟音乐播放有关的事情,完全地掌控这枚耳机,使其能够脱离播放设备而运行。
毕竟,在运动过程中要拿出手机是一件非常不便的事情,甚至很多 runners 在出门跑步的时候都愿带上手机。所以,当我们说到要脱离播放设备的时候,索尼又拿出了一套备受历史考验的解决方案,「耳机即唱机」——把播放器塞到耳机里。
播放器和蓝牙耳机 All in OneSP900 支持蓝牙 4.0 功能,可传输范围为 10m 左右。但对于 runners 来说,跑步的时候根本不想多带一个手机或播放器,因此就引申出的这种设计思路:将播放器放入到耳机之中。
▲Sony WS413 耳机
将播放器和蓝牙耳机二合一的这种 All in one 设计,早在 NW-WS623 ,这类「可穿戴式播放器」一直都备受运动爱好者们追捧。而如今,在更加先进的真无线耳机形态中,索尼也注入了 All in one 的设计基因。
换句话说,SP900 像是一款真无线版的 WS623,内置了 4GB 的存储空间,用户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的专属 app 将下载好的歌曲传输存储到耳机内。
要切换至「播放模式」则需要连按三下左侧耳机按键,随后再通过右侧耳机的触控面板和按钮,来控制播放用户事先下载保存在播放器里的音乐。而且播放本地曲目时,它的音频质量似乎也有所增加。
随着耳机形态的进化,音质已非重点当你仔细地去观察近两年来的耳机产品,你会发现耳机的形态已经逐渐产生变化。除了骨传导、3D 打印、半开放式等形态以外,最受关注的还是「真无线」这一形态的耳机产品。
在新形态耳机的普及之下,以往处于耳机重要性第一顺位的音质,逐渐被放到了靠后的位置,功能性和便利易用的特性反而被移到了靠前的位置。这种态度的转变,同时出现在厂商和消费者当中。
而专注运动的 SP900 ,它的侧重点也是因为它的应用场景而作出了变化。
在运动场景中,用户对音质的敏感度并不会太高,而听音口味也倾向于动感低频的流行向,高保真在这里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在这一范畴内,WF-SP900 的表现就符合了预期,也可能是我的期待值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听体验后发现,SP900 主打的是低频动感部分,基本能够还原出鼓点的脉动,将现场的动感氛围渲染出来;但在中高频方面则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感到满意),在静下来聆听的时候会觉得人声和高频乐器会比较靠后,而且两者间的分离度较差,感觉到中高频均处于同一平面中,声音总是难以透出这张纸。
但如果要问我 SP700N 和 SP900 两者间,要选出音质更好的一款的话,我应该会说 SP700N 的声音表现会更对我口味一些。
另一方面,降噪功能应用于运动耳机后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在这一代运动豆上也看不到降噪功能了。只不过虽然 SP900 取消了降噪,但它还是保留了「环境声模式」,在日常通勤的状态下,听到周围环境声音才能及时应对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在路上也变得安全得多。话说回来,我是不太建议骑车的时候佩戴入耳式耳机的。
是最好的运动伴侣,但不是完美的真无线耳机在 SP900 发布之前,众人当时都认为索尼接下来会推出 SP700N 的「旗舰运动豆产品」。都以为会进一步强化传输、强化声音表现和蓝牙协议,使其成为旗舰级别的「降噪运动豆 II」。但最终出现在 IFA 2018 的,是一款不带 N 的「进阶版运动豆」。
除了重新设计的外观和交互方式以外,它新增的 IP 防水功能和内置存储空间的特性,都是索尼想将其引向「运动耳机专业化」这个方向进发的产物。确实,这样的功能真切地命中了运动爱好者的人群,在健身房里借给几位健身达人们使用,他们都给出了「超赞」、「边度买?(粤语:哪里买)我立即下单」等众多肯定评价。
但在我体验的过程中,我佩戴它去应对的场景,更多还是上下班通勤,甚至是办公的场景,虽然 SP900 能够完美满足单一的运动场景,但主流的耳机往往需要面向的是更加复杂的场景,在其余的场景里,SP900 似乎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在 care 音质的场景下,总是会有更好的替代品浮现在我脑海里。
相比起定位略显模糊的 SP700N,续作 SP900 的定位显然要明确得多。只不过 SP900 拓宽了运动场景的应用,但也受限了它的目标受众。如果你是运动爱好者,也有着入手运动耳机的需求,那 SP900 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