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冰:踏寻文学的氛围

鹿鸣新闻 2024-07-29 15:16:33

他身影翩跹,踏着清风,款款走来。温文尔雅又充满力量地讲述着他的文学梦与编辑梦,带着各位作家徜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重走他的文学旅途,感受文学的温度,体悟文学的氛围。

学生时期的文学梦

作为中文专业出身的他,同那个时候大多数同学一样,都在追求文学梦的路上披荆斩棘,梦想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疆土。

大学校园的夜晚安静而又美好,在行色匆匆的来往中,总能看到夜灯下、操场边驰骋在文学海洋里的学子,这美好令他不禁驻足,在不觉中也留下自己的文学印记。这是回荡在校园中的文学氛围。

写作、投稿,投稿、写作,是他除了学习之外做得最多的事情。他不断地写,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他将跳动的文字一封封寄出,收到的却是冰冷的退稿信,同样这也是那个时期许多爱好文学的学生缩影。在一封封退稿信中,渴望能有一封薄薄的写着杂志社名字的拟用回信,那意味着对自己文学作品的认可,更意味着向梦想迈进了一大步。他们渴望文思泉涌,写出好的作品,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编辑老师的认可,更渴望杂志报纸上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如一条条奔流不止的溪流,勇敢地奔向广阔的文学湖海。这便是他身边的文学氛围。

即便他的文字乘着一叶叶信舟驶向梦想之地,又都悻悻而返,即便字字句句在漫长的路途上杳无音信,但仍未浇灭他写作的热情与渴望。他的处女座《听房》终于得到《河南青年》的认可,他分享自己拿到那火热的7元稿费,足可以买一大提包花生瓜子的开心场景,那是历尽千帆回望的坦然,更是归来仍少年的豁达,这是他文学世界中的文学氛围。

曾经他写过一位守井老人的故事,如今他仍觉得令自己无比深刻。1980年代的开封街头,一口水井,人们只能通过它来取水。在井旁有一个只能勉强容下一人的狭小的小木屋,在这逼仄的空间里“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他负责伸手开关水龙头,如此,大家便不用担心冬天水龙头滴水成冰造成的不便。冬天凛冽的寒风侵蚀着每个人的耐心,老人需要重复一开一关的动作,他的手早已冻得通红肿胀,却始终都看不到他的脸。王剑冰仔细端详着那一只苍老而通红的手伸出又收回;后来,伸出的是一只年轻的手;再后来,伸出的是怎样的手他便不知了。王剑冰给了这篇文章一个同样未知的结尾。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地将稿子投递出去,等来的却是无尽的空白。面对一次次小心追问下的推辞,面对编辑的“健忘”,面对层层把关后的落选,他会如那双消失的通红的手一样吗?他失望,他不解,他更不甘;他要写,要在细腻的笔触中探寻动人心弦的地方,在妙笔生花的文字中打开自己的文学大门。这便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氛围。

文学路上的编辑梦

大学毕业,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编辑。面对人人都渴望的“金饭碗”,他初心不改。初来乍到,编辑工作并非他所想的那样。编辑经常要埋在一摞摞此消彼长书稿中,在繁杂的文字中找寻沁人心脾的佳作。他想到,或许曾经自己那一篇篇被退回的投稿信中,也曾有编辑指尖停留的温存。一名编辑几乎要在收稿、审稿、编稿、写稿签、退稿中度过自己的大半人生,他也不例外。他深知,自己认真地看过每一篇来稿,不仅是对作者的尊重,更是不断探究自己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他的文学思绪飘在自己的世界里,也畅游在每一份投稿中。这便是他藏在编辑梦里的文学氛围。

王剑冰不止热爱文学,更尊重文字。正因他从无名之辈走来,所以他深谙每一位普通作家的创作不易,更深知编辑老师能为一名“落选者”简单批复几行稿签,就能影响一个人的写作方向,甚至会对一个人的文学命运产生深远影响。所以他在审稿中始终一视同仁,即使作品“落选”他仍会认真给出稿签;会同前来拜访的作者沟通,给出修改意见。“那是他们的心血。“不应该把他们亮着的心灵之灯吹灭。“这是他追求编辑梦的初心,也是他编辑路上的文学氛围。

不要因为惧怕退稿,而放弃在文学的世界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编辑编的稿子能刊登出来,高兴的不只是作者,更有编辑。编辑不只是大刀阔斧的抉择者,同时他们也面对着一些作者偏颇的认知和误解,即便如此,他们仍会竭尽全力为作者争取发表的机会。他是这样做的,他的同仁同样也是这样做的,他们都在为每一次刊登机会拼尽全力,这大概就是独属于编辑的文学氛围吧。

跟随王剑冰徜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那里有色彩的明艳,有水的温润,有风的灵动,有旷野的自由和大地的豁达“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

答读者问

如何避免历史资料的平铺直叙?

王剑冰有一个创作习惯,在去写一个地方的时候习惯先看一遍此地方的资料,先入为主地了解;而后到了此地,去找自己内心的触发点。历史资料只是辅助作者去了解的一个窗口,最重要的是作者自己的感观。写作要避免资料的堆砌,不要成为一名解说员,读者更想看到的是你内心的感受,想了解你从中获得的感悟。他笔下营造的文学氛围,从来都不是借以资料让读者了解某个地方或某个人,他跳出资料,用自己敏锐的视角捕捉到动人的触点,向读者展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所以他的文字如清泉,总能沁人心脾,动人心弦。

散文的结构应该怎么设计?

王剑冰眼中的散文,就如画家作泼墨画,泼墨的动作看似随意挥洒,其实画家手的每个动作都是有意识的。散文的结构写什么、不写什么,不必过于强调,应该强调的是怎么表达,这才是最重要的。散文看似形散,但它通过每个“别有用心”的描述,给读者展现出的是美妙生动的文学氛围。王剑冰曾在周庄小住时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的房间是一个处在几进院老宅二楼的闺房,初到此处,他被这幽深、静谧而又迷人的环境吸引。白天的鸟语花香、岁月静好,到了夜晚却静得可怕,令人惊悚。这样极度反差的体验,实则就是一种文学的氛围,给了他特别的灵感,他将这种感觉写入作品之中,进而给了读者新奇又独特的体验之感。

“散文怎样结尾才能避免仓促?”

没有固定的结尾。仓促结尾并非完全不好,有时看似仓促的结尾,却能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给人以无限遐想。有时适当给读者留白,也能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同时也正是文学的氛围。王剑冰曾碰到过一个坐在洱海边梳头发的女孩儿,那份美好与恬静令人久久驻足。他称,“红衣女子梳着自己飘逸的头发,梳一下湖水就荡漾一下,梳一下湖水就荡漾一下”,假如以此为结尾,读者并不会感到仓促,反倒可能沉浸在那绿色湖面倒影上。

“如何让散文避免水分,更接地气?”

散文的水分要把握好,不能挤得一滴不剩,也不能让它溢出来。假若写鼓声,只纯粹形容鼓声,难免平淡无味,令人感觉缺少些味道;但若将鼓放在巷子里,那悠扬的鼓声沿着窄窄的巷子一遍一遍回荡,将这样的细节表达出来,就是文章出彩的地方。王剑冰眼中要写的麦浪,每一杆每一簇都是悠扬的,也是沉重的。它是丰硕的喜悦,是乡村劳作的艰辛,通过麦浪将那景那人那情都描写透了,这小村就亮了,这里的人的形象也亮了。这些所延伸的东西并不是水分,而是文章出彩的地方,升华的地方,也是文学氛围给人神奇的地方。

0 阅读:0

鹿鸣新闻

简介:秉持专业新闻理念,报告时代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