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抽动症后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过度忌口正在成为孩子的噩梦

南蕾评育儿 2024-06-29 08:45:46

问请问李主任,抽动症孩子需要忌口吗?总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什么都不吃也是对身体不好的吧!答

日常饮食确实会对抽动症儿童的症状产生影响,但忌口不是盲目的,过度忌口非但对孩子的病情康复没有正向作用,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抽动孩子的日常饮食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相关问题也是提问非常多的。比如这位家长就向李树珍主任提出了关于孩子如何忌口的问题——

@盛杰妈妈:李主任您好,自从孩子确诊抽动症,我才知道抽动症是需要家长做出一些改变的,我和爸爸也一直在调整中。是这样,2023年6月,孩子9周岁,偶然间发现有耸肩动作,然后就去了附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抽动症,让我们不要过度关注或是提醒孩子他的症状,当时只听过多动症,从来没听过还有抽动症,然后就开始在小红书、抖音上大量搜索查看,越看越是觉得害怕。后来对抽动症越来越了解,发现孩子其实早早就有了症状,刚开始6岁左右的时候是眨眼睛,我们以为是结膜炎,就一直滴眼药水,症状时好时坏的。再后来随着年级的提升,我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会孩子就开始有了“嗯嗯、坑坑”声,类似清嗓子和咳嗽,但是我又以为是咽炎。直到去年6月,娃开始有了动作上的抽动,我才重视起来,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段时间家里不和谐,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原因经常暴燥,回到家老是跟孩子爸爸吵架、抱怨,有时候还会迁怒孩子,慢慢的,孩子情绪压抑,就延伸到了动作抽动。

当时害怕长期吃药对孩子不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怕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所以我们选择了忌口的方法。老话不是都说病从口入吗,加上医生也提了很多不能吃的东西,我们就想着饮食上控制住,症状肯定也就控制住了。我们从2023年7月正式开始忌口(忌所有水果、零食、面食、饮料),一年了,孩子的症状时好时坏,动作也一直有,忌口让孩子不快乐,特别是学校的活动、春游,让孩子感觉到和同学的不一样,看着别人吃零食,他特别羡慕。那段时间他也常背着我偷吃,我看到一旦有症状,就问他是不是又偷吃了,那段时间她心理压力很大,症状也频繁(现在是时不时的歪一下脖子,或者昂一下头),直到今年5月,我才意识到忌口并不会有想像中的效果,而情绪的影响比食物带来的伤害要大的多。

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放开了,不再忌口,让他想吃就吃,我们接纳现在的一切,也不再盯着孩子的动作,不再时刻关注他的成绩,更多的是跟他谈心、打球。不知道这样对他的病情有没有影响呢?

对于盛杰妈妈的提问,李主任给出了解答——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反应就是:是不是该忌口?但事实上,却并不了解为什么需要忌口。放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忌口影响抽动症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将抽动视作某种应激和防御的体现。心的刺激,比如情绪,孩子生活的环境受到恶劣情绪的渲染,他们自身也情不自禁被紧张和焦虑感染,体现在身体的症状上;而身体的刺激,正是忌口所影响的方面。

我们要知道的是,无论是精神,还是生理,只要刺激源出现,抽动症就可能被诱发,区别只在于,不同刺激源,对不同孩子的影响程度不同。负面情绪是某种刺激源,而忌口所针对的食物,从本质上也是为了隔绝相应的刺激源。

首先是最常见的过敏,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这种食物于他们而言就是天然的刺激源。那么,假如孩子本身有抽动症,症状被这种食物诱发的概率会略大。或者宽泛些,孩子对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不耐受,或一些其它的原因,导致营养摄入不佳,都有可能短期体现在症状强弱上。

但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呢?并不是过敏原导致的抽动症,而是过敏会让身体不适,而这种不适会通过抽动症这个本就存在的途径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过敏原只是众多刺激源中的一种,我们通过忌口禁掉了它,其他的刺激源依然会导致症状。除非你能做到为孩子隔绝一切,隔绝情感、隔绝精神、隔绝物质,打造一个各种意义上的“无菌房”,否则,抽动症并不会为你的忌口而改变。

现在的很多忌口已经变味了

李主任表示,她见过很多打着忌口的名义盲目地“禁掉”各种食物。

盛杰妈妈说,“忌所有水果、零食、面食、饮料”,忌口这件事本应是益于身体健康的,因为它有针对性,知道某个人的身体需要什么、排斥什么,通过调整摄入量来改善健康状况,所以每一个环节都有理有据。但是只从中看到混乱和没有逻辑——忌所有水果,那么水果里有什么成分会让孩子抽动呢?忌所有面食,的确有人对麦麸过敏,但不过敏的那些人呢?而且如果忌掉所有水果,那么孩子需要从水果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又从何而来呢?

忌口正在成为一些抽动孩子的童年噩梦

对那些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情况的抽动孩子来说,忌口的确是一种缓解症状的方法,但是对更多的孩子,忌口已经成了一种毫无理由的童年阴影。想想看,想吃的不能吃,想喝的不能喝,原因是不这样就会抽动,但孩子憋了很久,抽动症却依然在,而忌口则要继续没有止境地延伸。当然了,许多的家长,在真正执行一段时间忌口后,会对实际的效果心中有数,他们也多少能够在反思后做出理性的判断,就像盛杰妈妈。

李主任表示:忌口总是事出有因的,我们需要准确的把握这个“因”,才能做到不盲目。否则,只是莫名其妙为了忌口而忌口,只会让这件事变成对孩子的伤害。如果的确需要忌口,也要遵循医嘱,听取医生的建议。同时家长们一定要清楚,抽动是一种病症,忌口并不能治病,如果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或是症状有加剧、反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以专业诊疗来解决问题。

0 阅读:8

南蕾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