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以中国制造为养料,“含中量”高低决定印度制造的全球地位

数据读城 2024-10-02 21:43:31

印度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取决于其“含中量”多少,“含中量”高的印度制造能让各方高看一眼,至于其“含中量”的来源,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现在的印度制造,是不如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甚至印尼制造的。

简单来说,即便通过巧取豪夺攒下了不少生产线,印度制造的技术和品控方面仍未达到预期,甚至有很多短板,但越来越剧烈的地缘因素很好地抵消了这一劣势——“把产线搬到印度去”“尽可能的购买印度制造的产品”——对很多跨国企业来说,这是必须执行的“正确”路线。

以正在获得大量苹果订单的印度制造来说,印度工厂的良品率与中国和越南相比,有10%-20%的差距,而对于这个情况,苹果方面表示完全可以接受,甚至表示再低一些也不是问题,其自身强大的品牌滤镜可以让印度制造的苹果产品也蒙上光环,不愁销路。

印度的多个产业的供应链都不完善,比如手机、汽车等,不少核心零部件印度都不能生产,需要从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调配,由印度组装完成后上市,制造成本的增加是必然,但印度的人工成本优势又一次将其劣势弥补。

有相当长的时间,印度制造在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药品等方面的拓展,都越来越依赖对中国的进口,“印度制造强不强,得看中国制造给不给”,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印度制造增速越快的细分赛道,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那些数量高企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制药原材料,甚至中国纱线和面料,狠狠地扒下了印度制造的光鲜表皮。

印度高层并非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为了促进印度制造业发展和融入全球供应链,印度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中国供应链。”

但印度的化解方式也很是简单粗暴,那就以各种理由罚没在印中国企业资产,印度制造在进口原料和关键元器件上付出的代价,就用在印中企的资产、产线和利润来填补——印度希望以中国制造为养料和祭品,实现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宏伟愿景。

而今,距离2014年印度9月正式提出“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计划已有10年整,印度抱以厚望的25个重点产业也确实取得了不俗成果。

受益于跨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平衡策略与大量砸下的资金,印度在各条供应链上的增长还将继续,中国能够守住的关键电子、机械组件生产份额可能将不断流失,但印度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以及生产效率上的不足不是短时间就能赶上的。

时至今日,印度在全球工业产出的比重一直未突破3%,这个比例,不足以让印度成为制造业领域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

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复杂竞合关系,主动权仍在中国一边,但优势已经不断被削弱,更关键的是,不能再有关键产业领域“千里送产线”的事件反复发生。

1 阅读:342
评论列表
  • 2024-10-02 23:04

    白送

  • 2024-10-06 04:02

    印度制造大肠杆菌超标,一不小心就会大肠杆菌感染的。拉肚子就是常事。

  • 2024-10-03 05:38

    电力是战略资源!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