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底:底座底色底蕴

书卷道亦有道 2024-06-12 06:50:33

文章摘自王志纲《格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后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谣。

行文至此,愈发感慨丛生。时光如水般从眼前流过,多少鲜活的岁月亦逐渐褪色为模糊的剪影。

当然,每个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的境遇自然也不尽相同。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始终觉得,尽管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本质总是相似的,我们都经历过无处释放的青春、惶恐不安的困顿、激情洋溢的岁月和柴米油盐的平凡,我们也都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沉思:究竟向何处去?生命的价值到底何在?

我经常讲,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做任何事,一定要把底踩实。因此,在全书的兜底处,我想用人生“三底”——底座、底色和底蕴来总结,或许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掌握本书的核心要义。

“三底”之中,最关键的是底座,底座是汽车的底盘、房子的地基,是一个人的成事之基、立世之本。所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底座出了问题。

底座的本质,其实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我要什么?”

都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但究竟何为“正确”?

都说“重要的事情永远不忙”,但究竟何为“重要”?

都说“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但究竟什么才是“大道理”?

说到底,底座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不随波逐流,不脚踩西瓜皮;才能充分释放自我、燃烧自我;才能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苟且偷生;才能面对风云变幻,从容以对。凡符合我人生目标的,无问东西,不计代价;凡不符合的,弃之如敝履。这样人生最终才能构成一个闭环。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底座是人生的四梁八柱,底座有了,才能掌握命运的主动权,人生虽然短暂,但终归是有价值的。

那什么是底色呢?

底色的本义是指打底的颜色,绘画时着的第一层色,是决定整幅画基本色调的颜色。《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话讲的也是底色的重要性。

于人生而言,底色是一个人从小形成的人生信仰、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善良、正直、勇敢、孝悌、忠义,这些珍贵的品质,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

在世间浮沉,如在染缸中反复浸染,难免染上五颜六色,但底色不会轻易改变。我一直认为,我的底色就是一个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客观之立场是我最珍视的东西。因此,我始终秉持着“特立而不独行、超然而不乖张、和光而不同尘、同流而不合污”的行为准则,努力保持独立生存、独立思考并发出独立声音的自信和尊严,庆幸的是,我把这条“第三种生存”之路走通了。

除了底座和底色之外,还有底蕴。底蕴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思维逻辑和思想深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没有深厚的底蕴,读万卷书也只是个书橱,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古往今来,底蕴有着不同的名字。中国古人称之为“道”,西方则称之为“基本规律”,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有种说法叫作“普世智慧”,现在更流行的说法叫“底层逻辑”,其实都是对同一种东西的不同表述。

底蕴在本质上不是知识,而是哲学和方法论,而哲学和方法论解决的就是如何认识问题、把握规律,也叫元认知。人人都有底蕴,区别就在于深不深厚、缜不缜密、高不高级。底蕴不足的话,即使底座再牢,底色再正,也很难把握局势、成就事业。

有底座,才能站得稳;有底色,才能行得正;有底蕴,才能走得远。底座、底色、底蕴,共同构成人生的三足,支撑起人生的格局,也是每个人毕生修行的关键。

0 阅读:5

书卷道亦有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