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VS现实,“血”不可貌相,小小脐带血成功救治“重量级患者”

脐带血说 2022-10-25 16:18:51

曾经,脐带血顶着“医疗废物”的头衔。尽管脐血受惠者试图用医学的发展为脐带血正名,但大多数人让仍以“鸡肋”、“使用场景受限”等负面观点为其贴标签。

真实的脐带血能救命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小血样”与“大体重”之间的故事。

相比于外周血和骨髓,与宝宝一同“现世”的脐带血显得太少了——它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离断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虽然采集量在80-120ml,但经处理后最终保存起来的浓缩的干细胞体积仅为30ml上下。

基于这一点,许多人认为脐带血不能治疗成人,仅可作用于20公斤以下的患儿。

“小血样”的巧应用

实际,脐带血的发展旅程的确从“治疗儿童”开始:1988年,患有范可尼氏贫血的Matthew Farrow在法国接受了妹妹的脐带血捐赠,成为世界上接受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199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沈伯钧教授通过脐带血移植救治了一位4岁的脂肪肉瘤患者,开启了国内脐带血医疗的新篇章。

小体重移植的不断成功,驱使着医务工作者不断深追脐带血的实际作用,并以“拯救更多患者生命”为目标,展开探索。

多项研究发现,脐带血不是儿童的专利。它是否能作用于成人,主要与患者的患病类型、自体移植还是非血缘异基因移植以及脐带血的细胞数有关。

细胞医疗脉络的明朗,让从业者有了更多信心。

1995年,世界首例成人脐带血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在法国取得成功;国内也紧随全球步伐,于三年后完成了首例成人全相合脐带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关于“脐带血移植一份不够用”、“脐带血不能应用于成人移植”等等的说法源于十几年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脐带血彻底突破“20kg”的体重界限,出现在更多人的生命中。

“大体重”的多选择

2021年,家住武穴的胡先生突然倍感不适,经医院诊断,他患上了最为恶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辗转多地求医,他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幸运地配型成功后,胡先生174斤的体重让医护人员犯了难——此前华中并不存在大体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案例。

为了最大限度争取移植成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众医生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移植方案。

几个月后,30多毫升脐带血被成功输注到胡先生的体内。半个月后,患者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已经可以出仓进行常规治疗。

“小血样”治愈“大体重”并非是个例。

以北京市脐血库(截至2021年8月)出库数据汇总为例:数据显示,脐带血使用人群里,体重超过30KG的患者达到60%,最大体重110公斤。

与此同时,针对脐带血数量有限等问题,医疗工作者给出了“脐带血与外周血联合”、“多份脐带血联合应用”以及“干细胞体外扩增”等方法增加移植成功率。

2000年,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王警官在北京市脐血库的帮助下,接受了两份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脐带血联合移植,该案例成为世界首次使用双份脐带血治疗超大体重成人白血病患者获得成功的案例;

2016年,体重近200斤、患有白血病的邓先生接受了宝宝外周血与脐带血联合移植手术,重新获得了健康。

2017年4月,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一名重达89公斤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使用女儿的脐带血进行移植,手术非常成功。

不仅如此,学术领域的不少专家学者发现,脐带血细胞数也不再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脐血细胞与NIMA/NIPA、HLA、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的适配度无一不影响着移植的效果。

这或许意味着,脐带血治疗大体重患者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而移植成功率将再度创出新高。

尽管脐带血的体积量小,它所蕴含的能量却不容小觑:

脐带血中的多种干细胞具有极强的分化能力,被肿瘤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移植后复发概率低,发生排异反应的几率小且程度轻。

这些功能,并不会因患者体重大小、体内恶性细胞的多寡而受到影响。在医务人员的专业评估下,大体重患者也能找到不同的道路与脐带血所蕴含的生命力相连接。

用不用脐带血,用什么样的脐带血,用多少份脐带血等,还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自己的移植经验做出选择存在重要关系。

单纯从体重或者年龄上判断“单份脐带血不够用”的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

正如血液病专家所呼吁的:建议所有家庭根据实际情况自存或捐献脐带血,冻存火种等于留住希望。

这不仅仅是为孩子的明天未雨绸缪,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存储”健康保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3

脐带血说

简介:本号旨在把最先进的脐带血技术和应用资讯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