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名扬后世几百年,全是因为《水浒传》。说起此书,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些桥段,最经典的桥段莫过于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一段。
从那时候起,“潘金莲”就成了“出轨奸淫”的代表人物,“武大郎”成了“头戴绿帽”的典型。
那么,问题来了,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有没有原型呢?确实有,那是施耐庵从民间故事中找到的两位。
1996年(首次挖掘在1946年)河北清河修葺完了一座古墓,此墓大有来头,墓主人叫“武植”,排行老大,从小被叫武大郎,虽说娶妻也是潘氏,但人家武植个不矮,貌不丑。闻听此情况,施耐庵后人去了武家那村,并当面道歉。
接下来,我们详细聊一聊这事。
武大郎的原型人物真实情况按《水浒传》所描写,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树皮”,个矮人丑,多钱没有,每天以卖炊饼为生。因为娶了潘金莲这么一个美貌女子,被西门庆看中,两奸人双宿双飞,颠鸾倒凤,最后被武大郎发现,反而惹来杀生之祸。
北宋年间(也有说是在元仁宗年间)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两人,一人住在河北省清河县孔宋庄(现在叫武家那村),一人住在黄金庄(曾叫潘家庄,后不堪侮辱,改叫黄金庄)。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字田岭,因排行老大,故称“武大郎”。大郎身高至少一米七以上,而且仪表不俗。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被皇帝钦点为山东阳谷县七品县令。
武大郎在任上,勤政为民,声誉良好。婚配之时,武大郎娶了隔壁庄里的潘金莲,此女贤惠温柔,美丽大方,和武大郎感情很好,生了四个儿子。
关于武大郎和潘氏的情况,现目前武家祠堂家谱可以查到。武家那村很多武姓之人都是武大郎的后代。
武大郎被丑化的原因武大郎被丑化纯粹是交友不慎。武大郎在年轻时曾经交了一个黄堂(也有说姓王)的朋友,此人帮了他不少。某一天,黄堂家意外起火,烧得片瓦不留。于是,黄堂前来投奔武大郎。武大郎两口子日日茶饭伺候,热情招待。但,黄堂提出让武大郎帮助他建造房子时,武大郎夫妻犹豫了,一是要的钱不少,二是武大郎执政清廉,家里确实没多少钱。于是,黄堂生气了,后果很可怕。
黄堂求助建房没有达到效果,开始出门在三镇五乡丑化武大郎。中途,有个人加入了进来,那个人叫西门庆,因为武大郎判案曾经让他利益大受损失,于是两人开始了精心策划,此后关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就开始传播了。有人问了,西门庆难道不害怕名誉受损?当然不怕,因为在他看来,给县令戴了绿帽子不丢人。
从此之后,此事经过无数人的传播,武大郎变成了又矮又丑之人,潘金莲则成为了“出轨”的代表人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将这个民间故事改编了进去,并成为了他最喜欢的人物“武松”的背景板。
施耐庵后人的道歉武大郎的墓地在1946年被族人挖掘过,里面有一口上等的棺材,这证明了他的身份。至于钱财等等,那是根本没有。
1967年据说被盗墓者又挖掘了一次,还是一无所获。最后一次,是在1994到1996年间,武大郎的墓地被重新修葺。
武大郎的墓志铭将武大郎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武大郎的真实情况有了一定传播后,有一天自称是施耐庵的后人来了,此人名叫施胜辰,是个画家,此人来自河北威县。
施画家到了武家那村后,声明了歉意,并画了十六幅画,且配了诗文。其中武县令画像的配诗为: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褒贬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不知道,施家后人除了道歉,还有没有做什么,但对于武、潘两家这多少是个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