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芯东西消息,纽约时报报道称,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
不为其他,就是因为这家荷兰巨头垄断着全球市场,更掌握着芯片制造的命脉。
荷兰阿斯麦源于飞利浦的一个业务部门,后期独立后才开始专注于光刻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尽管当年全球光刻机市场中已经有尼康、佳能等光刻机龙头企业,但阿斯麦仍然凭借欧洲企业的身份,成为美国用来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利刃。
借助美国提供的极紫外光源技术,阿斯麦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光刻设备供应商。
时至今日,荷兰阿斯麦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EUV光刻机的企业。阿斯麦的EUV光刻机年产量有限,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该公司一台设备就能卖到1.5亿美元。
即便价格高昂,可一众晶圆代工厂都不得不砸钱抢购阿斯麦的EUV光刻机。
随着工艺制程的微缩,晶圆代工厂对于EUV光刻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中国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被有关方面实施技术和设备封锁。
笔者了解到,中芯国际在2018年年初订购的那台EUV光刻机,至今为止仍然处于“未出货”的状态。
这并非是阿斯麦不想卖给中国,而是受荷兰政府和《瓦森纳协定》的影响,不能将EUV光刻机出口到中国市场。
但EUV光刻机又是芯片制造领域的核心设备,我国想要突破海外封锁,就必须掌握这项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令人遗憾的是,自主研发EUV光刻机的难度太大。
抛开美国动用举国之力研制出的极紫外光源技术不谈,EUV光刻机内部的零部件数量多达十万。
仅仅是机器的运输,就需要40个集装箱、20辆卡车以及三架波音747。而在这十万零部件的背后,是全球范围内的5000多家供应商。
由此可见,想要实现EUV光刻机的自主研发,中国不仅需要攻克光源难题,还需要打造出一条顶级供应链。
对此,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一位研究分析师Will Hunt曾表示:“中国恐怕需要至少10年,才能自主制造类似的机器。”
因此,我国想要建成自给自足的芯片供应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困境,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独立自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