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件多享受的事啊,可小孩子却不这么认为。
每次一到吃饭点,全家就鸡飞狗跳,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家长们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到最后还是端着碗筷在屁股后面追喂。
看见孩子是吃饭不积极、挑食,吃几口饭吃半个小时,扒冷饭,说几句就又哭又闹,家长的情绪别提有多崩溃了。
可以说,孩子挑食不爱吃饭,是大部分家长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那种不挑食,吃饭不用愁的宝宝,简直就是天使一般的存在,父母若能遇上是真幸运。
孩子正处在发育期,吃饭这么费劲,是亟待解决的一件事。
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首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排除病理原因。若是积食就赶紧调理脾胃,从饮食习惯和食材改起,让孩子渐渐恢复吃饭的动力。
但这种情况反倒是最好处理的,困难的是,孩子明明身体啥毛病没有,就是不爱吃饭,急得家长都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单纯只是心理和习惯方面的问题,那么“食育”才是家长应该做的头等大事。
食育,其实就可以理解为饮食教育。
《食育基本法》中提出,食育主要是针对儿童进行的关于饮食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在饮食方面的健康思维和习惯。
对食育比较重视的国家是日本,孩子们除了吃饭前要表达感激之外,还会参与食物的生长过程、制作过程、分发过程,因此,浪费粮食在他们看来是最可耻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小朋友被评为“全世界健康水平最高”的缘故,在饮食方面他们确实更下功夫。
说白了,孩子不好的饮食习惯,与家长的养育方式脱不开关系。比如饭菜做得不好吃,放任孩子不好好吃饭,又或者饮食结构单一等等。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挑食,就在于小时候养得太过精细,咀嚼能力没培养好;
长大后家长又没有把控好零食的正确食用时间,导致孩子吃不下正餐;
又或者忽略了孩子自主进食能力的培养,而是用手机或追喂等方式把问题越弄越糟。
放任孩子这样下去,不仅生长发育会被拖后腿,还可能形成慢性疾病。
其实这并不是多困难的事,只要家长足够用心,在家中以及生活的细节中就可以做到。
事实上,食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培养孩子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让他真切感受到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种享受,又要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均衡。
具体的操作措施,可参考如下几点:
1、吃饭前唱首“吃饭歌”
《窗边的小豆豆》中写到,巴学园的校长给孩子们改编了一首吃饭歌,每到饭前大家都会一起唱。因为这样的仪式感,孩子觉得每顿饭好像都变得更香了。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首这样的歌曲,带着孩子一起在饭前唱一唱,让他觉得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当然了,也不一定非得唱歌,还可以借助其他特定的仪式感,比如让孩子为各个家庭成员分配任务量等等。
2、利用绘本、游戏或动画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绘本、游戏以及动画,更容易让他们理解的了,家长不要总是讲大道理,孩子听不明白还容易感到厌烦。
小孩子都喜欢故事,用这样有趣的方式告诉他吃饭是件多么享受的事,他会更容易接受。
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大,可以带他观看纪录片,看看动植物在大自然中生存有多么神奇。人类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别出心裁的烹饪方式,特定的饮食文化,也会激起孩子的兴趣。
3、带孩子种菜
即便你家只有一方阳台也可以做到,比如种可以在花盆里生长的葱姜蒜等等。
试着让孩子自己播种,而后每天带他浇水,偶尔施施肥,观察这颗种子是如何发芽、长大,最后变成可以吃的蔬菜。
孩子直接接触蔬菜,并知道它是如何长成的,会对食物更加热爱,从而也更有珍惜之感。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容易让孩子认识到食物来之不易的了。
4、让孩子参与到做菜过程中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做的饭吃起来总是格外香,哪怕味道确实不怎么样。
家长不要不舍得用孩子,哪怕是让他打打下手,帮忙择择菜也好,孩子自己参与了食物的制作过程,吃起饭来会更快乐。
除此之外,还能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民以食为天,饮食一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不爱吃饭、挑食的宝宝,会错过人间一大享受,这多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