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浪漫

怀山聊商业 2024-03-22 17:03:06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不知为何,谈起《三国演义》,人们总是掩饰不住对蜀汉政权的喜爱。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后世把蜀汉视为正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或许有人会说这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密切相关。其实,仔细品读《三国演义》及其相关影视作品,我们发现蜀汉之所以获得不少人的喜爱,离不开两个字:忠义。

说到蜀汉的忠义,有些人可能会不服,难道曹魏和孙吴就没有忠义了吗?其实,魏吴两国都不乏忠义之士。只不过他们的忠义相对于蜀汉而言,总感觉缺了点东西:这就是蜀汉的浪漫,而这种浪漫往往染上一层悲壮的底色。

刘备听到自己的结义兄弟遇害的消息后,很多人都劝他暂时放下仇恨选择联吴抗魏,他却说:不能为二弟复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力排众议,坚持讨伐吴国。作为三国中的一流政治家和权谋家,刘备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知道,或许也不知道,这都不重要。作为政治家,他在夷陵之战失败了。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兄弟情义。看惯了三国的尔虞我诈和手足相残,刘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做自己后半生的人生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真实写照。有人说他六出祁山太折腾,蜀汉早亡和他脱不了干系。其实,这完全误解了诸葛亮。作为托孤之臣,他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先帝的知遇之恩,让他时刻不敢松懈。面对那个乐不思蜀的后主,他可能已经预感到蜀汉最后的结局。而他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所以才会选择在有生之年不断地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不仅如此,诸葛亮的后人也秉承了武侯的遗志。面对曹魏名将邓艾,诸葛瞻父子临危受命、最终战死绵竹。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这一幕,再加上唢呐的配乐,让人意难平。

到了三国后期,最具悲情色彩的将领莫过于姜维。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魏国两大名将:邓艾和钟会。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选择出城投降。面对此情此景,姜维无力回天,但他仍一心想光复汉室,便假意投降钟会,鼓动钟会拥兵自立,不幸泄密死于乱军之中。按理说,姜维如果在蜀汉亡国之际选择投降魏国,所受到的舆论压力应该是很小的。一是姜维本身就是魏国人,后来不得已投降蜀汉,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二是后主就投降了,并下令姜维等将领也投降。但他偏偏选择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一个人坚持到最后,当看到理想破灭、复国无望时,他选择死亡。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姜维的悲壮之死和刘禅的乐不思蜀形成强烈对比,那声唢呐更是为这位英雄的离去抹上悲凉的色彩。

提到浪漫,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花前月下、男女之间的爱情。而蜀汉的文臣武将们能和志同道合的知己,为了心中理想而奋不顾身,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舍生忘死,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参考文献

罗贯中《三国演义》

央视版《三国演义》

0 阅读:0

怀山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