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选择困难症,这些AI高效工具正改变着200万创作者的工作方式

大象眸眸看科技 2024-09-28 21:42:36
本文背景

有个小伙子叫李光头,最近他为了紧跟 AI 的潮流,下载了不少新玩意:用 GPT 来写文案,用 Midjourney 来画图。

可当他准备开始这周的工作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虽然有了很多 AI 工具,但工作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重要的信息分散在各个工具里,想找上周的一个创意灵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放在哪儿了。

我们好像有了很多厉害的工具,但常常感觉被信息给淹没了,没办法真正用好这些工具。而且我们好像总是在追下一个“神奇”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碎片化的信息和不连贯的工作流程。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把这些工具整合起来,搭建起工作流程,构建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二大脑”。

CODE:打造你的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这本书里提到了“CODE”信息管理方法。

“CODE”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代表了四个步骤。

Capture(捕捉):随时把有用的信息和想法记录下来。

你可能会问:怎么记呢?方法有很多呀,比如用手机记个笔记、拍张照片或者录个语音啥的。总之,可不能让好点子从脑袋里跑掉。

Organize(组织):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和想法。

要是你的衣柜里乱七八糟的,想找啥都找不到,是不是很烦人?

信息也一样,得整理。你可以给它们分分类、打上标签,就像整理衣柜一样,以后找的时候能很快找到。让信息“为未来的自己助力”(这句话来自《笔记的方法》这本书)。

Distill(提炼):从收集的一大堆信息里提取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只保留经过自己深度思考整合后的信息。

这一步有点像榨果汁。你把水果扔进榨汁机,最后得到果汁。

Express(表达):最后这一步要把你消化吸收的知识和信息用起来。

可以写篇文章、做个演讲,或者用到工作项目当中。

这四个步骤加起来,就是在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外脑”。它不光能存储信息,更重要的是,你随时都能调用这些信息来学习新东西、激发创意,甚至做决策。

这样一来,你的数字笔记就不再是静静地躺在那儿的死知识,而是能真正为你所用的活知识。

我的超棒 CODE 工具箱**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可是 AI 工具的超级粉丝,每天都会花上至少三四个小时使用它们。现在,我把自己常用的工具箱分享给大家,这个工具箱是基于 CODE 方法论整理出来的。这些工具就像是我最得力的“机器人团队”。

有了它们的帮忙,我创建了一个又一个 AI 工作流,让各种任务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多呢,有的任务效率能提高两倍,有的甚至能提高到 120 倍(这数字可是经过实际测算的)。

比如说,写公众号文章的工作流:

随着效率呈指数级提升,感觉生命都悄悄变长了呢。

接下来,我一个一个给大家介绍我的“得力员工”,还有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Capture(捕获)

1.Flomo(浮墨笔记)a.用途:在手机上可以快速记下灵感和想法。不管是在上班路上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还是开会时的重要笔记,Flomo 都能马上帮你记录下来。b.特点:新上线的 AI 功能“灵感笔记”可以自动把相关的笔记关联起来。c.获取方式:https://flomoapp.com/

2.“get 笔记”小程序a.用途: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记录自己的思考。b.特点:可以用语音记录瞬间的想法,还有 AI 能把口语化的文字润色得更好。c.获取方式:在微信小程序里搜“get 笔记”,或者扫下面这个二维码。

3.松鼠快看

a.用处:用来阅读并收藏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还能订阅优质公众号呢。

b.特点:在电脑上看长篇公众号文章特别合适,方便进行精读,还能做笔记。

c.获取途径:https://songshukuaikan.com/login

4.Obsidian

a.用途:进行个人笔记记录以及知识管理。

b.特点:可以在不同平台使用(比如 PC、iPad、手机),有笔记双链功能。

c.获取方式:https://obsidian.md/

5.飞书文档

a.用途:用于团队协作编辑在线文档。

b.特点:能够在线协作、支持多种格式,还和飞书生态集成在一起。

c.官网:https://www.feishu.cn/

Organize (组织)

1.Obsidian

传统的记笔记方法一般是线性的:

层级结构:笔记通常是按照章节、主题,一层一层地按照文件夹来组织,就像树的形状一样。

独立:不同主题的笔记常常被分开存放,缺少直接的联系。

检索限制:找信息的时候通常得靠回忆位置或者目录索引。

在 AI 时代,记笔记的方式,特别是像 Obsidian 这样的工具所支持的双链笔记,代表着一种新的思考和信息组织的方法:

关联结构:笔记之间通过双向链接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非线性:信息不再受固定顺序的限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和展开。

整体:不同主题的笔记能够很自然地建立联系,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灵活检索:可以通过关键词、标签或者关联快速找到相关的信息。

在“信息组织”这个阶段,Obsidian 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双向链接和标签系统。它能帮你建立起知识网络,让那些零散的笔记都串联起来。

(图里一个点就代表一篇笔记,点和点之间的链接就表示笔记之间的关联)

2.飞书

飞书在信息组织阶段的优势在于它的多维表格和知识库功能。它能够帮助团队高效地组织和管理各种信息,从而建立起结构化的团队知识体系。

Distill (提炼)

1.飞书 + Obsidian

这两个工具结合起来,就实现了云端协作和本地深度整理。

a.团队协作与个人提炼:在飞书里和团队一起收集、整理初步的资料,然后把关键信息导入 Obsidian 进行提炼。

b.AI 辅助的知识工作流:打开双屏,Obsidian 支持嵌入各种 AI 大模型。比如说,在左边整理笔记,同时在右边嵌入 Kimi 等 AI 模型,实时提取信息、生成摘要,大大提升输出和研究的效率。

2.Claude

a.特点:拥有超强的自然语言处理本事,在长文写作和深度分析方面很拿手。绝对的机器人员工首选!

b.用途:能帮你把想法梳理得更清楚、进行扩展,创作长篇的内容。我所有的长篇作品,像公众号文章都是跟 Claude 合作完成的。和它交流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进入创作的专注状态。

c.获取方式:https://claude.ai/

3.ChatGPT

a.特点:可以轻松调用各路高手做好的智能体。

b.用途:因为 Claude 太厉害了,GPT 已经变成我的二号数字员工,成了 Claude 的备用模型。它现在比 Claude 强的地方就是能调用别人写的智能体,比如说我想把文字变成语音,只需要调用 elevenlabs 的智能体就行。

c.获取方式:https://chat.openai.com/

4.Kimi

a.特点:专门擅长长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b.用途:帮你快速总结长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寻找关键信息。Kimi 特别会“大海捞针”,不容易错过重要信息。

c.获取方式:https://kimi.moonshot.cn/

Express (表达)

1.短篇文章输出:朋友圈

2.长篇文章输出:公众号

公开分享有两个大好处:

a.能促使自己更用心地对待学习过程,因为公开分享的时候,会更看重内容的质量。

b.推动自己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为了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就会自然而然地不断更新。

3.企业培训,线下演讲和直播:Gamma/Keynote

a.Gamma:最强的 AI PPT 工具,没有之一!它值得我专门写好几篇文章来夸夸它。我的课程和直播,很多都是先用 Gamma 做 PPT 的初稿,然后在 keynote 上调整动画。

b.获取方式:https://gamma.app/

工具之外的思索

在如今 AI 工具快速更新换代的时代,我们得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工具说到底只是个工具而已。AI 工具好比望远镜,确实能拓宽我们的能力范围,可就像望远镜不能替代天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一样,AI 也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现在的“神奇工具”迟早会被更厉害的工具所取代。

不过,不会被换掉的是我们运用这些工具的方法以及背后的思维方式。

与其一味追逐新工具,不如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学习能力。

真正有力量的是使用工具的人呀。

我是大象,目前在做AI写作,副业从事新媒体运营,并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借助AI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做自媒体任何行业的赋能

我通过发布多篇实用干货视频教学,我每天深入研究AI的应用,大部分文案和视频都由AI协助完成,使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节省了近一半的人力成本。AI的趋势远不止于此,其潜力巨大。

0 阅读:0

大象眸眸看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