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行音乐与中国古典结合起来?
即使放在当下,这也是一个十分少见新颖的艺术形式,然而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顺利捣鼓出来了,并且收获了全世界的热烈反响。
最辉煌的时候,她们甚至拿下了无数国家的历史记录,但和不少乐团不同的是,“女子十二乐坊”专注于发展海外市场,对国内就明显没有那么重视了。
离开中国又是如何讲好中国风的?而如今我们为何又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了?
01
阻力不断的开始
我们要上春晚了!
当王晓京先生向着众多姑娘宣布这一好消息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成员的脸上的笑容只是一闪即逝。
我们真的可以吗?
这是成团最初大多数人内心的心声,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群姑娘 们没有什么丰富的从业经验,不少人都是知名艺术院校的年轻毕业生甚至是在校生。
而她们聚在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也才仅仅过去了半年左右,正式的演出更是只有简单的一次。
短暂的时间并不足以让姑娘 们此刻所行之事成为信仰,更多人和当时的不少观众一样,对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抱有怀疑。
区别,无非只是她们心中的怀疑少一点,观众们的怀疑多一点。
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女子十二乐坊”从最开始就选择用中国的古典乐器、传统乐器来演奏流行音乐,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多保守派的心目中甚至是对传统的亵渎。
“祖宗之法不可变”,很多时候想要对过去做出全新的变革,需要汗水、毅力,以及内心深处的无比自信,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对过去和未来的把握与天赋。
幸运的是,作为策划的提出人,王晓京先生确实是天纵奇才,结合的形式不仅巧妙,并且本身也重新激发出了两者内在的活力。
通俗的来说,就是乐团的表演很好听。
也因此,他们才会收到春晚的邀请。
2002年,“女子十二乐坊”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演出大获成功,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他们顺利的火了。
但电视机前无数没能亲赴现场的观众,却对这种新颖的形式纷纷提出了质疑,乐团确实火了,却是好坏参半的“火”。
一方面是官方对这种新形式表示的肯定和宣传,可另一方面,民间上下从乐理大师到平民百姓,对这种过分偏离传统的音乐却是质疑颇多。
这是历史上乐团最危难的两个时刻之一,种种批评声差点击碎了这群姑娘心中对音乐的坚持,而创始人王晓京先生并没有选择放弃,在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转战海外市场!
站在后世的眼光来看,神来之笔,这是对该决断最好的形容词。
02
海外市场的火爆
转战海外,至少这个市场是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当时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还不够强大,很多外国人只是知晓东方的存在,却对我们的音乐文化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不会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想法,不会像国内那样有着巨大的抵触力量。
更重要的是,流行音乐,这本身就是国外流传进来的。
2003年,“女子十二乐坊”与日本公司达成合作,从而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可令无数人感到难以相信的是,首张专辑开售的第一天就卖出了整整一万张,两个月内更是突破了100万的大关!
一下子,“女子十二乐坊”就在日本彻底走红了,和国内一样,她们也同样登上了日本的“春晚”舞台。
2003年底,日本红白歌会邀请了“女子十二乐坊”表演,而距离她们在日本出道,也就过了半年没到的时间。
而她们的成功,远远不止于此。
成名之后,她们开始了自己的演出之路,在日本举行的音乐会几乎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举个例子,2004年,她们有一场音乐会是在上海进行的,结果有超过1000名日本人专程飞往上海,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国内抢不到票。
同年3月3日,第二张专辑的出现让她们刷新了日本的历史记录,首日第一,首周第一!
除了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外,2004年的年中,她们还在东南亚范围内创造了历史,一场盛大的巡回演唱会席卷了东南亚的各国,我们耳熟能隙的新加坡、泰国、印尼等都对这个组合表达了自己的青睐。
而到了04年的下半年,“女子十二乐坊”就开始进军美国市场了。
先是在8月左右在美国的不少知名大城市进行演出,收获了无数观众的赞美,其8月中旬发布的专辑更是拿下了公告牌200强的第62名,这是美国最权威的音乐排行榜,也是中国艺人首次登上这一榜单!
甚至到了今天,这都是中国音乐家所创造的最高记录,并且靠着这个专辑,“女子十二乐坊”拿到了格莱美的两项提名。
那可是在国际上都享有名誉的格莱美奖项,即使只是提名,也足以证明这一表演形式的成功了。
除此之外,“女子十二乐坊”所获得的荣誉还有许多,特别是在往后的几年里还在国际上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绩,只是因为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就暂且不提了。
毫无意外,在2004年到2006年之间,这三年的“女子十二乐坊”是十分成功的,她们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都是世界级的表现。
只是在姑娘们爆火的背后,种种矛盾也渐渐显现。
03
争吵、压力与黯然收场
06年之前,“女子十二乐坊”基本是专注海外市场的,基本在国内没有付出太多的精力,大概保持着日本举办三次演唱会,其他国家举办一次演唱会,国内才举办一场的比例。
也因此,虽说“女子十二乐坊”在海外盛极一时,可在国内的知名度就差了不少了,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搞中国风却和中国脱轨了?
你说这样的音乐到后期还能有发展吗?
虽说在最开始,国内的舆论比较凶猛,为了发展选择海外市场是不可厚非的行为,但当“女子十二乐坊”已经明显在海外市场取得收获后,却仍然没有重视本土市场,这就是一个十分错误的行为了。
其直接导致团内的众人对中国风的理解出现偏差,有人认为古典乐才是中国风,有人认为只有民族乐才能代表中国,日子长了,矛盾就堆积起来了。
其次,本身“女子十二乐坊”是一个十几人构成的组合,大家在进入乐团前,可都是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陌生人。
两三年能培养出什么深厚的情谊吗?对很多人来说,乐团里的成员无非就是工作的同事而已,更何况,有些人出身优渥,本身就是一个懒散的性子,而有的人则是自小努力,堪称是一代卷王。
你把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放在一起生活,那能不出矛盾吗!
又比如说,有的姑娘是江南来的,性子带有江南烟雨味,而有的姑娘则是标准的东北豪爽人,不同的环境长大,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法自然是不同的。
还有一个点,那就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王晓京在明知团内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仍然把“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唱会排的满满当当的,白天要为了工作连抽转,晚上回到宿舍或许还要和自己的同事吵架。
毫不意外,“女子十二乐坊”的人心散了。
日渐下滑的表演质量让“女子十二乐坊”在海外的口碑飞速下滑,曾经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到后来已经没多少人在意了。
国外做不下去了,王晓京又带着她们回到了国内,重新拾起了有些生疏的国内市场。
只是这时候又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第一个,虽说经历数年的时光,国内不少人对这种古典乐器和流行乐结合的模式已经有些习惯了,反对声音没有那么大,但“女子十二乐坊”自从回到国内市场后,新作品出的极慢,并且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创新。
第二个,就是“女子十二乐坊”一天天的换人了。
就和上述说的一样,自从团内矛盾频发后,有人直接选择了退出,同时也有一些老成员为了个人发展考虑选择了单飞。
王晓京面对这种情况却有些无动于衷,在他看来,人其实是次要的,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才是最重要的,反正当初也是招的毕业生,现在有样学样不就好了?
可“女子十二乐坊”的换人速度,却有些太快了,新成员和老成员的水平基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即使操练了两三个月或许像模像样了,可架不住突然又有老成员选择了离开。
也因此,“女子十二乐坊”在国内的名声并不算太好,不少人都指责乐团对国内市场不重视,也不够尊重。
遥想当年,“女子十二乐坊”为了能在日本顺利出道,十几名成员连带着王晓京前前后后忙碌了一年多才收获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然而在国内,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场又一场的演唱会。
没有作品,音乐人自然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本。
大约在2010年后,“女子十二乐坊”的影响力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2015年王晓京患病去世后更是彻底跌入了谷底。
从一些资料上查询可知,17年一整年“女子十二乐坊”参与了三次活动,18年共计五次,随后就要轮到2023年的最后一次了。
上述的重重基本都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演出活动,涉及的多是文化节、节目拍摄等等,和音乐的关系不大。
大家重视的是“女子十二乐坊”所代表的音乐形式和曾经辉煌的历史,而不是今天这个好似空壳一般的乐团。
截至今天,“女子十二乐坊”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代成员组合,面对这种结局,我们也只能以一声叹息进行收尾。
遥想当年,王晓京带着众人喊出了“冲向格莱美”的目标,如今似乎已成泡影,放弃中国市场,“女子十二乐坊”真的如愿了吗?
结语:
迈向国际,这是无数人不敢走而“女子十二乐坊”走的路,是勇气,也是强大的实力铸造了组合最初的辉煌。
将中国文化推广向世界,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友好,亦或是单纯的商业成功……至少在过去,“女子十二乐坊”是一个金灿灿的名字。
可创始人的不作为,团内的诸多矛盾和心怀鬼胎却导致了一个并不算美好的结局,她们,真的如愿了吗?
客观角度来讲,不论是什么原因,结果就是市场先放弃了他们。
里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替换吧 可以被任意复制 而且演出的话如果包吃住行 同样的预算可以请一个名气更大的人
好的开头,黯然收场
这种事情都是运营商做出的决定,作为艺人,要么服从,要么滚蛋。
哪里放弃国内市场了?她们是野心太大,国内国外全想要,结果两头都凉了。
说真的人家要是国内有市场回去国外??
艺人吗。当然去日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