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谁助力最大?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答案。
在中国最艰难的岁月里,是这三个国家伸出了援手,给予了最宝贵的帮助。
他们或是提供资金技术,或是传授军事技术,或是加大投资力度,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
没有他们的慷慨相助,我国现代化进程可能要晚几十年。
那么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谁呢?
日本投资 中国经济强心剂
说起对中国崛起功不可没的国家,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日本的名字会出现在这个名单上。
毕竟,纵观历史,中日两国之间曾经有过太多恩怨情仇。
但事实上,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华投资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外资中,有近七成都来自日本。
从1979年到2000年,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提供了近3000亿人民币的援助资金。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可能并不算惊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日本的援助资金,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都机场的扩建、北京地铁的开通、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
这些如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大型项目,在当年都曾得到日本的慷慨相助。
一架架日本制造的挖掘机、推土机,一头头日本引进的奶牛、种猪,都见证了那个年代中日两国的合作岁月。
除了政府援助,日本企业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丰田、松下、索尼等一大批日本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设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企业在合资合作中得到了快速成长,一些民族品牌也应运而生。
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当年都曾获得过日本投资人的青睐和支持。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日本对华援助的重点也开始转移。
环境保护、节能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成为新的合作热点。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在培育高科技人才的赛道上,中日两国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了一曲友谊的华章。
当然,日本的投资并非完全无私。庞大的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才是吸引日本资本的根本原因。
但不可否认,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成长和进步。
这种良性的互动,这段宝贵的友谊,值得我们铭记和珍惜。
作为回馈,中国政府曾经做出过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
这一决定虽然饱受争议,但无疑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扫清了障碍。
苏联援助 中国工业之光
在中国崛起的历程中,来自欧洲的两个国家给予了宝贵的帮助。
其中之一就是俄罗斯,也就是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百废待兴,经济凋敝,是苏联率先伸出了友谊之手,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两国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苏联不仅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也是最早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援助的国家之一。
为了帮助中国尽快实现工业化,苏联派出了大批专家学者来华传授技术,无私奉献。
他们和中国的工人、工程师并肩作战,帮助中国建立起了钢铁、机械、能源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业门类。
同时,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工业原料,让中国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完成工业体系的搭建。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援助犹如雪中送炭,让中国工业发展如虎添翼。
在军事领域,苏联更是给予中国巨大支持。
从60个步兵师的全套装备,到先进的炮兵和防空武器,再到朝鲜战争期间源源不断的轻武器弹药援助。
苏联的慷慨相助为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一架架喷着熊熊烈火的米格战机,那一辆辆坚不可摧的T-54坦克,都见证了那个年代中苏两国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诚然,苏联对华援助也并非完全无私。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苏联希望中国能成为自己忠实的追随者和坚强的盟友。
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也不盲从于任何国家的意志。
即便后来两国关系出现波折,中国仍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的大幕才最终落下。
但即便如此,苏联给予中国的宝贵帮助已经融入了历史的长河,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
苏联正如一座灯塔,在中国最为艰难的岁月里,曾经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乌克兰助力 中国军工崛起
除了前苏联,另一个对中国崛起功不可没的欧洲国家,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尤其在军事工业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从中分得了不少军工企业和技术人才。
乌克兰独立后,很快就瞄准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1992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交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
乌克兰手里握有大量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尖端武器装备,从航母到战斗机,从坦克到导弹,应有尽有。而这些,正是当时的中国梦寐以求的。
双方一拍即合,开启了一系列军购大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1998年,乌克兰将这艘当时建造了将近70%的航母,以200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中国。
经过多年的改造,这艘航母最终成为了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成为中国走向深蓝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武器装备,乌克兰还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军事技术。舰艇动力系统、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导弹技术......
一系列军工领域的核心技术,都通过合作研发或者技术转让的方式,从乌克兰流向了中国。
这些技术犹如一粒粒种子,播撒在中国军工产业的沃土上,最终开花结果,助推中国国防实力突飞猛进。
在上世纪末,乌克兰的军工实力可以说是傲视全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乌克兰不仅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
当时,不少乌克兰军工企业面临转型困境,中国适时伸出了合作之手。
一批又一批乌克兰专家来到中国,在这里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军工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智力资源。
时至今日,当年的那些合作项目都已经成为历史。
但乌克兰人民的真诚友谊,乌克兰专家的无私奉献,已经永远铭刻在了中国军工发展的史册上。
正是有了乌克兰的倾力相助,中国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迈过军工发展的阵痛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惊人跨越。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了先进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
从歼-20隐形战机到东风-41洲际导弹,从055型驱逐舰到094型核潜艇,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的亮相,无不彰显着中国军工的长足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乌克兰人民的真诚帮助。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岁月里,是乌克兰向我们伸出了友谊之手。
结语
虽然我国和日本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需要发展的年代,日本的确加快了中国的发展。不过如今的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外部势力的入侵,让中国的根本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贸易合作是合作,是基于两国利益之上的,可我们仍要正视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华读书报:《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援助的前尘往事》 -2018-2-14
2.环球网:《亲历者:乌克兰售中国瓦良格号很高兴 像中大奖》-2015-2-23
3.观察者网:《俄媒:抢乌克兰军工专家 中国大胜》-2017-9-10
4.澎湃新闻:《40年3.6万亿!日本将于3月停止对华政府开发援助》-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