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大师、大V网红张雪峰在近一年的直播节目及相关场合曾多次提醒或警告或预告:2024年多数新高考省份将有不少“非物化”高分考生可能面临“无志愿可报”的窘境!
现实是,新高考逐渐在全国铺开,“选科自由”的确实现了,但后遗症也来了:不少省份的很多“非物化”考生,上了本科线、特控线,但在志愿填报时,不得不面临“无志愿可报”的现实尴尬!
①选考比例严重失调:相对难的科目组合比如“物化”比例尤其低!
以海南省为例,2024年高考人数70096人,“物化”考生仅约1.7万人,占比全体考生约22.9%、不足1/4!
②30年前文理分科高考年代,各省文理选科“自然比例”大体在:1:3!
以海南省为例,“非物化”考生与“物化”考生大致为:77:23,基本颠倒过来了。
③任意选科组合的头部考生,基本不存在志愿填报“选择”的问题!
以海南省700分以上为例,总人数才1737人(扣除物化考生人数更少),相对“满意”院校或专业的选择比较充足。
④对大多数“非物化”考生,志愿填报堪称“灾难”,竞争异常激烈!
以海南省本科(483)段为例,本科总上线人数41779,
扣除物化考生上线9000余人,非物化考生上本科线近3.3万人,不限报专业难以覆盖上线人数。
这也就有了基层或民间自发的“动员”和“呼吁”:选科为物化组合的考生,尽量填报高校对物化选科有要求的志愿。物化组合可选择的志愿很多,尽量不挤占对选科“没有限制”的志愿。
但愿这个“呼吁”能有效平衡“非物化”考生的志愿需求!
⑤新高考选科改革的初衷或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志愿填报问题上,感觉还不如30年的文理分科!
高一选科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也许会三番五次叮嘱或劝告:三年后高考报志愿“非物化”会有诸多限制,选科要谨慎!
但终究“架不住”考生“扎堆”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或相对容易拿高分的科目,毕竟“选科自由”:趋利避害、人性使然。
考生是“选科自由”第一责任人、父母(监护人)次之!学校、教师只有提醒义务,甚至建议权都没有,只能陈述事实!
以海南为例,海南本科总上线率约56.4%,“物化”考生本科上线率约52.9%,明显低于总上线率,这也间接说明“物化”学习的难度更大。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那就是:2024面高考选择“物化”的考生,最起码自认为对“物化”是有相对优势!纵然如此,“物化”考生本科上线率还是明显本科总上线率!
⑥2024年“非物化”考生志愿填报的“尴尬”效应反馈,需三年后才会有所体现!
2024年海南高考是“物化”捆绑的第一年,但选科比例,在三年前的高一年级就基本定型了,毕竟中途“更换选考科目”的学生少之又少。
接下来的2025和2026高考志愿填报“尴尬”难有改观(特别是2025高考),“可眼见”的改观最迟要到2027高考才可能出现,也许那时已“悄然”恢复“文理”分科了也为未可知!
⑦认知偏差
友友反馈1:
看来前述“高一选科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也许会三番五次叮嘱或劝告:三年后高考报志愿“非物化”会有诸多限制,选科要谨慎!”太“想当然了”!
当然不能排除“孩子未转述”的可能!
友友反馈2:
无法排除学校“高考绩效”等因素,对教师“介入”学生选科的影响!不排除教师有追求“绩效”动机,而强化考生“选考有优势且容易拿高分科目”的认知。
友友反馈3:
孩子或许不愿意家长过多介入自己的“选科自由”!
⑧选科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本身,父母(监护人)应适当介入
高一阶段的孩子年龄大多在15周岁左右,对“可能涉及人生走向”的选科认知并不成熟甚至“肤浅”,大多仅凭个人短期兴趣或爱好,易受畏难因素的影响。监护人适当地介入“分析讨论”后,再交由孩子“决策”,这非常有必要!
⑨高校招生计划对“科目限制要求”的调整相对滞后
高校在某省市投放招生计划时,应该从当地考试局或主管部门获取当地考生选科比例,并据此对招生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缓解“高考志愿填报之难”!
————————————
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不擅长不选不行么?,这恰恰说明之前全面发展的弊端。哪有那么多人样样无敌
有些专业对口跟化学扯不上边,也得绑定,否则无法报考,这都什么鬼,玩不起就别玩
头疼医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