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满的最后一次危机来临。杜聿明为掩盖最后一次进攻南满的失败,称其为“南满小扫荡”。
最后一次的临江危机,要从“德惠大捷”说起。
德惠大捷的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呢就特别高兴,他不仅称赞了50师师长潘裕昆,还在南京城内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同时,指示国防部下达作战命令,孙立人、陈明仁率领新1军、第71军马上渡江追击,指挥部设德惠,目标直指哈尔滨。
从3月3日开始,两个军的大追击由此展开。
陈明仁71军的两个师在中长铁路左翼行进,孙立人的三个师在中长铁路右翼(含中长铁路)行进。
3月8日。两军前卫部队,分别进抵红房子、五棵树、秀水甸子,与南岸松花江桥头堡的守军,建立起了倒三角防线。
后方的主力,左翼第71军第87师、第88师分别进驻万金塔、靠山屯。
右翼新1军第50师进驻龙王庙,新30师、 新38师进驻朝阳屯。
成功渡江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沈阳城内的杜聿明却不干了。他在电话里告诉孙立人、陈明仁,希望两位军长能够及时撤回原防区。
孙立人、陈明仁被杜聿明的这番话搞得不明所以,不是德惠大捷了吗?不是歼敌十万了吗?再说蒋校长的命令都来了,还撤个der啊?
他俩拒绝了杜长官的撤退命令,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全力过江。
孙立人更是在电话里撂下了狠话:五日内可攻下哈尔滨!
杜聿明听到这句话,真是又气又急。
他赶紧扔下电话乘车赶往德惠,当面告知两人自己谎报德惠大捷一事,德惠的共军根本没有受到损失,也并非被击退,而是主动撤退。
而且据当前侦察情报,林彪已经准备再次渡江了。
惊魂之夜,孙立人、陈明仁终于相信了杜聿明的话,紧急向各师下达撤退命令,两军分别向农安、德惠、长春撤退,渡江的部队立马收缩退回江北,尾随主力后撤。
林彪此次渡江,首要目标是解决新1军的部队。所以此次首攻地点是大房身。
大房身据侦察情报说有新1军的主力,林彪令一纵、六纵合力包围大房身,二纵向东转进配合歼敌。
进攻开始后,西面二纵第5师行进最快,碰到陈明仁第71军后卫部队几百人后,师长钟伟下令立马进攻,后又在靠山屯发现了1600多敌军。
钟伟当即决定暂缓东进,打掉靠山屯。
林彪三次急电,令他向东转进,皆不听。
钟伟单凭靠山屯这个诱饵,就钓到了87师和88师两条大鱼。因为陈明仁又命南撤的87师和88师主力北上了。
靠山屯战场,已经成为了核心战场。
林彪本来一身怒气,听到东面一纵和六纵在大房身因新1军跑的太快,没能兜住新1军主力,只歼灭了60人的消息后,将目光投向了靠山屯。
钟伟的5师此次渡江战役中嗨翻全场,强力改变了林彪的作战部署。
3月10日,林彪下达新的作战命令,着令一纵、六纵向西转进,配合钟伟迎战71军。
在解决两条大鱼之前,林彪还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钉子户:松花江南岸的桥头堡。
这里有500国军驻防,林彪第二次渡江的时候打过这里,没拿下。撤退的同时又打了一次,还是没拿下。
他还想打一次。
林彪不会想到,桥头堡钉子户打了整整13天(10日-22日),竟然不为所动。
蒋介石嘉奖令传来。
在德惠大捷中表现优异的50师149团被授予“中正团”荣誉称号,桥头堡的149团1营2连授“中正连”荣誉称号。
渡江南下扑空,打桥头堡又受了挫,想必林彪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给他带来惊喜的,还是拒不执行命令的钟伟。
靠山屯主战场战果辉煌。奉命转进的一纵,在3月11日即将越过中长铁路时,在米沙子地区撞上了杜聿明的南返车队。
两支暗夜中的部队,一支忙着向西转进,另一支则忙着逃命,双方简单交火后脱离。
第二天新闻传来,大家后悔的拍大腿,都咬牙切齿的后悔没打掉这个车队。
在靠山屯,钟伟的5师缠着88师,二纵主力转进至蒿子站,六纵主力(并配置独1师)转进至天台镇以北,两纵队均成功切断了71军两师的退路。
一纵(并独2师、独3师)盯防德惠;六纵17师作为预备队驻防靠山屯东南。
陈明仁见情况不对劲儿,又命令两个师赶紧撤回来,但为时已晚。第88师被包围在郭家屯地区歼灭。第87师损失一部分部队后逃回农安。
二纵、六纵趁势南下,包围了农安。
杜聿明为应对北满危局,从西满、南满调来13军54师、新6军22师,并下令开闸放水,截断林彪大军退路,准备决战!
13日,新调的两个师和新一军主力进抵农安、德惠地区,林彪当天就下达了撤退命令,全师北撤。
在撤退路上,泄洪的松花江水还是影响到了此次北撤,穿着棉衣的士兵们在渡江时像背了块石头,有些人血洒松花江,有人永远长眠。
有人被冻伤,永远落下了残疾。
这是伟大而悲壮的一幕,汹涌的江水见证了那一年的悲情故事,也见证了江南孤军的传奇故事。
北满主动出击,南满也积极配合,拿下辉南、柳河、金川、辑安,扩大了生存空间。
北满受了窝囊气,南满又被打了脸。杜聿明在军事会议上用长杆儿指了指临江,决定集结重兵再攻临江。
每年的三月中旬,松花江开始跑冰排,融化的松花江成为了天堑。南满这一次没有帮手,真正的危机要靠自己挺过去。
杜聿明从热河地区调来了第13军第89师(并54师162团)、第93军暂20师。前线指挥部设营盘,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和13军军长石觉分任正副前敌总指挥。
这次要好好说一下副总指挥石觉。
石觉的驻地在承德,东北初期战斗中,他的13军和52军并列行军,打穿了辽西走廊,成为进入东北的首功部队。
问题是,辽西走廊被打穿后,杜聿明命令石觉回转向西,负责拿下热河。而52军则向东转进,负责拿下沈阳。
石觉对此忿忿不平,觉得杜聿明在52军25师编制里当过旅师职务,明确偏向自家孩子。尤其当25师进入沈阳后,石觉更是觉得这人不行,对他的个人品德评价是“私心自用”,对军事能力评价是:没打过几场硬仗、大仗,其实际之军事才能,只一勤奋勇敢之军师长而已。
总结起来,石觉看不上杜聿明。
所以,杜聿明安排再一次进攻临江时,石觉的部队进攻最猛,推进最快。他要给杜聿明好好上一课,教他怎么打仗。
有意思的是,这位高傲的石将军,却替南满部队创造了一次临江危机以来最为辉煌的战绩,同时也荣获国军进攻临江以来的最佳战损MVP。
3月22日,总攻开始。
左路设182师、暂21师、184师,进攻金川和柳河
中路设暂20师、89师(并54师162团)、新22师、2师6团,进攻临江
右路设14师(并25师一个团、207师一个旅),进攻桓仁
三路大军辐射范围250公里,对南满最后的根据地形成了正面碾压。
但250公里的宽大正面,各路大军协同方面,肯定会出大问题。协同是问题,救援更是问题。
肖劲光安排第11师凭桓仁阻击,第9师(并独2师)在柳河、金川阻击。
第7师、第8师、第10师作为机动兵力,伺机吃掉敌人一个师。
关键,国军一箩筐的部队,吃谁很重要。
目前扑在临江前线的国军,只有廖耀湘的新22师、石觉的89师算主力师,其余部队不是受过打击,就是连编制都没有的暂编师。
三纵司令员曾克林觉得应该打北面的暂20师,扩展北面安全空间,后续可以和北满部队取得连击。
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觉得,吞北面暂20师不是问题,关键吞了之后还会有后续部队包过来,部队又疲又得应战,和没打没什么区别。
如果,打疼一支战力彪悍的部队,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韩先楚的意见是先打从热河调过来的89师,石觉的这支部队曾横扫热河,傲气得很。打疼他,震慑力极大。
陈云、肖劲光同意了韩先楚的激进方案。
大家不要觉得否定了曾克林的方案,就认为他的方案没价值,曾克林的方案其实更贴合林彪的意图。
后来的东北战场,林彪主打的便是国军防线东翼,然后西满、南满配合卡住两腰,拿下四平,将杜聿明在东北的防线拦腰斩断。
只能说曾克林的方案具有长效价值,而韩先楚的方案具有现时价值。
3月28日,陈云、肖劲光以韩先楚的作战方案理念,拟定了一封电报,发给了林彪。
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三纵、四纵打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争取较完整的长白山。
有决心、有目标的韩先楚,带着三个师的兵力,扑向了敌89师。
解决89师前,还需要将89师勾出一段距离,以救援时间差的方式吃掉它。
韩先楚从8师、9师中各抽一营,组成加强前锋营,主要承担勾引敌89师的任务。
7师、8师、10师分驻兰山、歪头砬子、高丽道子,等待89师入套。
4月2日傍晚,万宅仁带领加强师进入了柳条沟、张家街地区,并顺利占领了歪头砬子高地。
大鱼在这一刻上钩。
第二天黎明,总攻命令下发。三个小时后,89师被压缩在了红石镇地区。
郑洞国和石觉急令各路大军火速推进,暂20师、第184师和22师立马向红石镇集结。
而此时红石镇战场已经相当危险,师长万宅仁借求救理由,在两个警卫员的保护下化妆潜逃,从此不知所踪。剩下的部队留给了副师长张孝堂。
下午四点,战斗结束,89师这个加强师全军覆没,俘虏包括副师长张孝堂在内7800多人,毙敌660多人,合计8400多人。
红石镇一战,石觉损失了一个加强师,对杜聿明更是气愤。石觉在返回承德路上专门去了一趟北平,找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洽谈,表示不想跟杜聿明干了,希望能将13军划归北平行辕序列。
此后,该军实际受北平行辕(后改华北剿总)管辖,一年后,正式脱编。
第四次临江保卫战结束。
临江危机结束的这一天,蒋介石回到奉化祭祖:
前几天还在日记中感慨,杜聿明骗他一事的他,心情大好。
(本周之初,东北之敌军自八日起又向小松花江南岸回窜,可知其主力尚在而为击破,上周所报大捷完全为前方之妄报也。)
不由写下:至则故乡父老、亲故子弟欢迎于途,喜动颜色。
或许,那一天的蒋介石是真的开心吧~
近100天的临江危机终于宣告结束。
老实说,四保临江的战役讲的并不好,我自己也有点看不下去。
这段悲情的故事,没有太多的电报往来,没有太多的人物对话。甚至相当一部分见证者的回忆录中也摸不清当时的战场态势,各种回忆录的出入大到离谱。
所以,四保临江战役基本上属于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这也是为什么人文视频中鲜有人讲述四保临江的原因。当然也不是大家不愿意做,是因为目前的战史资料以及回忆录都无法正确摸清整个临江战场。
包括谁才是临江战场的总指挥都是一笔糊涂账。
较为流行的地图,也是一图多线,看不出在表达什么内容。
我愿意做这一期,是因为从拼杀在南满第一线的战士身上看到了坚守的意义,看到了一代共产党人的真正理想。
而接下来,东北战场就要发生惊人的变化。从这一年的三月开始,蒋介石调整了战略,左拳砸陕北,右拳砸山东,东北战场在战略上采取了守势。
东北战场上选择进攻的,不再是杜聿明的精锐之师,而是林彪手里的五个纵队。
杜聿明不仅在东北战场上丢了自己的腰子,他还将亲眼目睹林彪在他东北防线上的取腰大戏。
他还要离开东北,回到神仙打架的华东战场,他还要回到东北,亲眼目睹一场由他而起,由他而灭的东北大决战。
和平谈判失败,蔣唯一出路就是放弃东北,决战华北,同时筑长江防线以备不测!
兵力不足,派系内斗,
这么复杂的局面,最终绝地翻盘,没有林总,谁也驾驭不了。
午休时间,看完了。图文并茂,质量很好!
杜聿明本来也就是个师长水平 从昆仑关到缅甸 带兵打仗伤亡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