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是陆军作战中的重要武器,射程远,打击力强,地位甚至不输坦克。
为了增强火炮的战斗力,欧美五国一直在想办法增加它的射程,但一直没能攻克。
当各国认为火炮的极限就这样的时候,我国一位八旬老人却将这一世界难题轻松解决。
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能攻克欧美国家联合都失败的技术?
火药作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却没有重视起来,只是将其用作礼炮和烟花。
后来,火药被西方国家改良和发展,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大炮、火箭等现代武器,形成了火器时代的巨大杀伤力。
尤其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凭借火器的优势多次击败清朝军队,迫使中国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那些流弹飞石的硝烟中,满朝文武百官再也无法固步自封,终于意识到要振兴国力,提高自身的军事装备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一直围绕着火药和弹药做着不懈努力。
其中,就有一位科学家用自己毕生精力攻克了几项世界级的火药难题,让中国在这个领域重新站上世界科技之巅,他就是王泽山院士。
王泽山出生于1935年。那个时候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时期。
王泽山的家乡在日军的统治下,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不过他的父母还是坚持把王泽山和他哥哥送进了学校就读。
那个时候,在日军占领区里的孩子只能在日本人办的学校接受奴化教育,学习日语。
在学校里,王泽山就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平民百姓所犯下的暴行,这令他对这些侵略者留下了深深的仇恨和反感。
于是在抗战胜利后,王泽山如愿以偿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当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新中国专门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的大学,可以说是解放军军工教育的摇篮。
进入大学后,王泽山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当时学校最冷门、危险程度最高的专业——火炸药专业。
火炸药研究领域狭窄、危险性极高,而且从事这个专业,很可能遭人冷落和忽视,难以施展才华。
然而,这些都无法动摇王泽山对这个专业的决心。火炸药专业虽然冷门,但对于国家的国防建设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进入大学后,王泽山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火炸药的学习和研究之中,努力将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牢牢掌握。
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勤奋好学的品质,王泽山很快就成长为这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接手了一个技术难题: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大量即将过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废弃火炸药?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只有两种常规做法:焚烧或地下掩埋。但这两种方式既极为不环保,又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作为一名资深火炸药专家,王泽山意识到,火炸药虽然存在一定危险性,但其主要成分都是一些含氮化合物。
这些物质不仅可以回收利用,还可以用来生产其他工业产品,变废为宝。
于是他带领团队经过数年的努力研究,终于研发出了一套安全高效的废弃火炸药处理工艺。
这项成果不仅为人民解放军安全处理了大量即将过期的火炸药,消除了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还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993年,王泽山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在获奖项目中排名第一。
尽管获得了这样的荣誉,但王泽山自己并未太在意。
对他来说,这只是科研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开始,他希望能够把这个"冷门"的火炸药专业真正做"火"起来。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起了新一轮的炮兵革命,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就是发射药的"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发射药,就是将原本需要装填在金属箱内的长条式发射药,压制成几何形状,再通过机械化方式自动装填到火炮膛内。
这种新型发射药不但大幅提高了火炮的射速,还可以通过任意组合模块数量来调节火炮的射程,操作灵活性大大增强。
然而,尽管看似直观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发射药模块化,并使各模块能够同步燃烧释放能量,并非一件易事。
当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试图突破这一技术难关,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年过花甲的王泽山再次挺身而出。
有一次,王泽山随团队前往内蒙古沙漠进行实验,当时室外温度竟然达到零下27摄氏度。
在这种严寒之中,就连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都开始罢工。别人都建议王老乘热返回,避开严峻的自然环境。
然而,86岁高龄的王泽山却异常坚持,一连呆了一个星期,每天在室外工作十多个小时。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仍旧兴致勃勃地查看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非要这样拼搏?
他笑着说:"年轻人缺乏经验,我必须在现场亲自把关。"
最终,经过近20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这个技术难关。
他们研发出一种全等式模块化装药技术,不但提高了火炮的射速和射程,还有利于实现火炮系统自动化。
这一成果至今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在我国多种火炮武器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凭借着在火药领域的卓越贡献,2018年,王泽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并获得500万元的奖金。
对于一个退休多年的老人来说,500万元的奖金着实是一笔巨款,足够他在晚年安度余生。
然而,王泽山并没有把奖金用于个人享乐,而是全部用于支持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
据身边人透露,王泽山一生最贵的个人消费,就是十年前为了方便出差,花10万元买了一辆代步汽车。
那还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他甚至在69岁的高龄特意去考了驾驶证,自此每次出差都自己开车前往。
以至于有同事打趣说:"王院士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出差路上。"有这样一位可谓是耄耋老人,我们年轻人着实自愧。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由衷为拥有这样的科学大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用含辛茹苦的努力和智慧,为祖国的尊严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相信在未来,凭借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接力奋斗,我国的国防实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