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ICT到底能带来什么新价值?华为丁耘给出全面答案

网优雇佣军 2022-07-19 20:08:03

大家都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的玻璃,它让阳光透过加热室内温度,并阻碍温室内热量流失,从而形成温室效应。正是因为温室效应,我们的地球才不会常年天寒地冻,更适宜生命体生存。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碳排放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温室”捕获的热量越来越多,结果就导致了全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飓风、洪水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目前已升高到410ppm以上。而我们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需要将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450ppm以下。

毫不夸张的讲,减少碳排放已是全球面临的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因如此,走向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全球低碳化主旋律下,ICT行业一方面亟需通过降低自身ICT基础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来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ICT技术作为各行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高效化和低碳化的重要手段,行业还肩负着赋能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

那面向低碳化、数字化大潮并行而来,作为ICT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主力军,运营商如何加速实现自身网络节能减排,并更好赋能其他行业低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又将带来怎样的新价值?7月19日,在Win-Win华为创新周上,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绿色ICT 共创新价值”主题演讲中给出了全面答案。

“能效第一”带来三大绿色发展价值

“未来的5-10年,流量增长带来的能耗提升与碳减排目标的矛盾将是ICT行业面临的世界级难题。”丁耘在演讲开篇道出了当前ICT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不难想象,面向未来,5G、F5G、AI等ICT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流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如果网络能效水平保持原地不动,不断剧增的数据传输、计算必将产生更多的能耗和碳排放,给运营商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数字业务带来的流量将达到612 ZB,是2020年的13倍;如果按照当前ICT基础设施的能效水平自然演进,能耗与对应的碳排放量将增长2.3倍;同时,按照ITU推算,ICT行业到2030年需要至少减碳45%,才能达成行业要求的阶段目标。

面对如此严峻紧迫的形势,行业该如何应对?答案是“能效第一”。

最好的能源就是我们节省的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全面取代传统化石能源之前,提高能源效率已是全球公认的最快、最经济的减排途径。比如联合国能源署提出了“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First Fuel”观点,欧洲提出了“Energy Efficiency First” 口号。这一路径同样适用于运营商的网络。

丁耘指出,ICT基础设施的节能减排,也要遵循能效第一的原则。首先,要围绕站点、网络和运营活动中产生的流量,寻找能效提升解决方案;其次,要瞄准减少碳排总量,不断降低绝对功耗,提升绿电比例。最后,要有一组指标体系标准,建立能效基线、衡量能效水平。

能效提升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能降低OPEX,产生成本收益;二是通过2/3G用户向4/5G用户迁移的业务提升,能带来发展收益;三是通过网络降碳减排能带来环境收益,兑现社会责任。

为帮助运营商提升网络能效,华为提出了三层架构绿色解决方案,即通过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三个维度系统性提升网络能效。具体而言,在绿色站点方面,围绕主设备和配套电源,通过全室外、高集成和新材料的创新,持续优化站点能效;在绿色网络方面,通过简化网络架构,提升转发效率,走向全光、极简和智能;在绿色运营方面,实现能效可视可管和优化策略的生成和下发。

这些解决方案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落地部署,给运营商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价值。比如,在德国,通过部署Powerstar解决方案,实现了分钟级的能效自优化,能效得到7%的提升;在西班牙,通过在骨干网部署OXC,能效提升了81%,带来29%的成本节省;在土耳其的绿色站点,通过一站一柜方案取代原有机房,节省了机房空间与空调使用,单站每年可节省1.9万度电。

ICT“碳手印”释放更大社会价值

凡是我们走过的路,都会留下足迹,碳排放也一样。于是,有人开始计算碳足迹。比如,我们每天开车上班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一台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为了减少碳足迹,我们应该尽量践行“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但问题是,碳足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留下的轨迹。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难以做到完全消灭。因此,有人提出“碳手印”概念,即我们在践行低碳生活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的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少碳排放,为拯救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ICT行业而言,这种“碳手印”效应就是以绿色ICT创新赋能更多行业低碳发展,进而释放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通过ICT技术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升级,不仅能提升生产和流程效率,还能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设备损耗;通过ICT技术打造智能交通,可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

丁耘表示,在运营商自身基础设施能效提升带来价值的基础上,通过 ICT技术使能千行百业绿色减碳,可以减少10倍于自身的碳排放量, 这种“碳手印”效应会给运营商和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当前,ICT“碳手印”效应已通过5G toB实践证明了其潜在的巨大价值。比如,在天津港,中国移动通过5G+自动驾驶使能76台无人驾驶集卡有序编队作业,将单箱作业能耗下降2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0%,整体作业效率提升15%;在晋南钢铁,中国联通基于5G+智能调度系统对铁水罐车进行远程操控和实时监测,解决了过去铁水运送与调度高度依赖人工、运送时间长、热量散失快等问题,将运输时间从原来半小时缩短到7分钟,还实现了节能减排;在准能集团,中国电信通过5G+无人矿车和远程控制方案,实现了至少10%油耗节省, 5年可节约成本9亿元。

“碳足迹”难以完全消灭,但“碳手印”效应没有天花板。相信随着5.5G、F5.5G、AI等技术不断创新发展,ICT技术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ICT“碳手印”将持续扩大,为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释放出更大的动能。

呼吁行业建立统一标准

从自身ICT基础设施降耗减排实践,到以ICT技术赋能行业提升碳效率,绿色ICT已初显价值。但面对未来数据洪流带来的网络能耗增长与碳减排目标的双重压力,以及全球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这些贡献还远远不够。唯有全ICT行业形成共识,统一语言,并共同行动起来,才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加速达成绿色ICT赋能绿色社会的共同梦想。

如何才能让全行业凝聚合力?我们常说无标准不成方圆,标准是全行业提升ICT基础设施能效的基础和依据,首先当然要有统一的绿色指标体系。

以汽车、家电等行业为例,因为油耗(能耗)等级标准发挥了引导和规范作用,不仅让全行业、全社会更加关注能效,利于监管、决策、引导合理消费,还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推动企业加速节能技术和产品创新。ICT行业也亟需统一的能效标准体系。

为此,在本次大会上,来自CCSA、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等产业各方共同呼吁共建信息通信网络绿色低碳指标体系,推进网络节能技术创新,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助力全社会低碳减排,实现双碳目标。丁耘在演讲最后也代表华为呼吁全行业一起来关注能效,通过统一的标准指标体系,建立能效基线、衡量能效水平,最终科学指导ICT行业的绿色发展。

值得庆贺的是,目前用于评估整网节能水平的能效体系标准NCIe已获得ITU-T SG5审核通过,预计年内将发布为正式标准。这为行业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相信在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等方面的更多的能效评估行业标准也将随之到来,从而更好为行业提供指引。

绿色低碳发展刻不容缓,绿色ICT赋能绿色社会的价值潜力无限,有了统一、完善的标准指标体系,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一个山清水秀、绿色智能的美好世界定能加速到来!

0 阅读:15

网优雇佣军

简介:聚焦ICT,关注通信、科技和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