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岁宝宝确诊“性病”,竟和家长的这个习惯有关!

同基声 2024-05-27 12:13:07
近日#浙江一2岁宝宝得梅毒#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年仅两岁,患上梅毒今年3月,2岁的昊昊准备做一个外科的小手术,手术前需要抽血验血。没想到检查结果出了大问题,昊昊查出梅毒阳性。“宝宝没有任何症状,身上也没有那种红疹,当时结果出来医生就说不能手术,先治疗梅毒。”孩子的病情让昊昊的爸爸妈妈爆发了剧烈的争吵,可二人检查后均为阴性。

昊昊的家长便带着孩子前往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得知孩子是在手术前查出梅毒。保险起见,医生又让患者再次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还是一样:梅毒阳性。虽然没有其他症状,也尚未影响生活,但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医生先让昊昊接受了系统的驱梅治疗。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孩子的病怎么来的?传染源到底在哪?昊昊妈妈想到家中还有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检查结果发现:爷爷阴性,奶奶阳性。梅毒,很有可能是通过奶奶传染给昊昊的。奶奶将食物嚼碎喂孩子造成间接感染奶奶是怎么患上的梅毒无从得知,问题是要找到疾病传染给孩子的原因,不仅老人要接受治疗,患者家庭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善,减少传染概率。“我妈她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说好消化,这个习惯我们说了好多次都不改,不知道昊昊的病是不是跟这个习惯有关系。”孩子爸爸说。医生解释,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溃疡渗液、血液、精液、唾液等都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存在。因此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在非常巧合的条件下会发生间接传播感染。“如果孩子奶奶有这样的育儿习惯,造成间接传染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咀嚼过程中,因为牙龈出血、唾液等污染了食物,喂给孩子吃的时候,孩子就可能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因此感染上了梅毒。”

梅毒是个“狠角色”不仅会侵害皮肤、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还可能侵害全身各器官千万别觉得它无症状就不用管它带来的痛苦超过你的想象▼▼▼

1

梅毒症状可分为三期梅毒是传染性很强、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它可引起全身各器官及组织的损害(如骨梅毒、眼梅毒等)。

一般情况下,梅毒的症状分为三期:一期主要为硬下疳症状,表现为暗红色丘疹,可在生.殖.器、乳..房、四肢以及舌头等处出现,患处一般不痛不痒,在3-4周后症状可消失。二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可出现全身对称性红色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手掌或足底,并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感染两年或更长时间后,若没有得到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病程进入三期,可发生大脑、心血管、骨骼、眼睛等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2

梅毒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溃疡渗液、血液、精液、唾液等都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存在 。梅毒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梅毒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也有感染梅毒的风险。不过,工作场所与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不会传播梅毒。这样吃饭=吃病菌很多家庭还不知道

不仅仅是嚼碎了喂不行,用嘴把娃的饭吹吹凉、夹菜不用公勺公筷等行为,都可能让娃染上各种疾病!

因为这样吃饭,相当于口水大作战,让病菌狂欢。

数据显示,成年人唾液中的病菌可达上万种:

在这些致病原里,特别要被点名的是两种:幽门螺杆菌、EB病毒。1幽门螺杆菌

胃炎的元凶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约78%的胃癌和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会引发反酸呕吐、发炎、出血等各种消化道病症。这几年,被大人传染上幽门螺杆菌、小宝宝患上“老胃病”的新闻,可是屡见不鲜:

要知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可达50%,也就是说,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个感染。

而且幽门螺杆菌可顽强了,不但可能会随着餐具混用、交叉传染,有时吹几口气都能传播。

所以,想远离这个细菌,要注意别给宝宝嚼饭、也别用嘴把饭吹凉,切记!2EB 病毒EB病毒也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血液等途径传播。医学界公认,EB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

EB病毒在人群中也算是广泛感染,幼儿感染后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引发轻症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扁桃体发炎、咽炎等)等疾病。

之前有新闻报道,3个月大的宝宝走亲戚时被家里老人轮番亲吻,当天下午就高烧到39.7℃,患上了“亲吻病”。这就是EB病毒感染导致的。

而且EB病毒还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一旦人体免疫功能偏低的时候(比如经期、感冒咳嗽、熬夜、操劳),就会迅速增殖,感染B淋巴细胞,进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性感染。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年糕妈妈、南宁疾控、健康南宁

0 阅读:18

同基声

简介: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检测感染者关怀.阻断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