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和宿迁有着密切关系,宿迁地区是新四军部队建军和发展壮大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全面抗战时期,宿迁地区分属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淮海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整编的7个师中,第四师师部和第三师十旅分别常驻于宿迁地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和淮海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部队、第三师部队、独立旅部队和第二师部队都曾驰骋于宿迁大地,紧密联系和依靠宿迁人民,在宿迁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抗击日伪军“扫荡”,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摩擦,支持根据地建设,在宿迁大地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彰显了“铁军”精神,成为宿迁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辟苏北前态势图
一
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的形势下,主要由南方8省14个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相配合,使侵略者腹背受敌,顾此失彼,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活动于华中战场的新四军和华北战场的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万余兵力,发展到拥有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近96万人,共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在苏、浙、皖、豫、鄂5省建立了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多时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新四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0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在小袁圩战斗中涌现的英雄模范。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谈判,准备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但蒋介石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本是出于被逼无奈,虽然在西安事变中接受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等条件,实质上始终决心消灭共产党,“收编”红军队伍。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一方面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一方面派周恩来于7月17日来到庐山,同蒋介石举行第四次会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蒋介石终于放弃了“收编”的企图,实行国共合作抗战,同意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在八路军整编开赴抗日前线时,中共中央继续与国民党谈判,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战斗在南方各省的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改编。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中共认可叶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决定成立以项英、陈毅为正副书记的军委新四军分会,以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于1938年1月移驻南昌。2月,南方各省红军和游击队开始集结整编,编为四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改编结束后,新四军全军共1.03万人,向皖南、皖中集结,整训后开赴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
宿迁地区新四军部队的建军,有别于最初新四军四个支队由南方各省红军和游击队集结整编而成。
1938年2月新四军部队正在江南整编时,太原失守,华北地区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对此,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在这样广大的被敌占领地区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争,将敌人的后方也变成他们的前线,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毛泽东还指出,在敌后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区都应建立根据地,“江北的洪泽湖地带、江南的太湖地带和沿江沿海一切敌人占领区域的港汊地带,都应该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并在河湖港汊之中及其近旁建立起持久的根据地,作为发展全国游击战争的一个方面。”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徐州失守后对华中工作的指示
5月19日,日军攻陷徐州。不久,淮北各县城镇相继沦陷。11月至次年2月间,宿迁地区各县城也相继沦陷,宿迁地区人民陷入国破家亡水深火热之中。中共中央、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徐州失守前即指示河南将迅入敌手,我应准备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徐州失守后的5月22日,中共中央即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向豫鄂苏皖四省敌后发展的方针,指示河南、江苏省委立即动员大批党员、干部、工人、学生到豫皖和苏皖边区敌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并指示中共山东分局执行“巩固鲁南,发展苏皖”方针,派党员干部和八路军部队南下苏皖边区。
1939年二三月间,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视察皖南新四军军部,向新四军传达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帮助确定新四军的发展方向。3月初,周恩来在新四军干部大会上作《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的报告,强调指出,不让敌人利用中国东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克服敌人的困难,对于抗日战争的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号召新四军要不怕困难,勇敢地打到敌人后方。在报告中,周恩来提出了新四军发展方向的三个原则:“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个地方发展;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哪个地方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哪里发展。”在发展方向上,周恩来与叶挺、项英、陈毅等作了多次交谈和商讨,最后他概括为三句话:“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这是对新四军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得到了新四军指战员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执行,也为中共中央所完全肯定。194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明确指出新四军应“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1939年3月6日,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报告。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确决策指导下,新四军部队积极“向北发展”,宿迁地区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斗争蓬勃开展。宿迁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八路军部分南下部队和我党领导下的宿迁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基础上组建起来,直至发展成为新四军主力部队——新四军第三师和新四军第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