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陵博物馆游记

傲之评旅游 2024-07-20 03:02:23

五月琼结的雨季,凌晨雨点淅淅沥沥渐落在地上,早上起来,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楼下淡紫色的月季在枝头轻摇。“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荫,下有游人归路。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想留住的春天也随着琼结雨季的到来而很快离去。就是在这样的雨季,我每周至少去三次藏王陵,在这些巨大的陵墓前,又是马兰花盛开正当时。

有人说,琼结是吐蕃王朝的最后归隐地。作为本土人,自然就不会错过气势恢宏的藏王陵,这是公元7至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也是西藏保存下来最大规模的王陵。陵墓群各墓的封土都很厚实,整整高出地表约10米有余,远远看就像是一座座小山。虽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仍能看出它不变的威严。它们在千年之后静静地守候着,等待着世人的瞻仰和解析。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那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墓。墓上有座小庙,庙内有长明而立的祠堂酥油灯,年年月月陪伴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仿佛把他们的丰功伟绩照进每位瞻仰者的心中。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在参观藏王陵时当然不能错过陵墓附近的藏王陵博物馆。这是一座关于吐蕃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可以为你讲述吐蕃王朝的历史,开启藏王陵的大门,揭开西藏丧葬文化奥秘,解锁藏源山南独特的文化密码。

进入藏王陵博物馆大门,可以看到正面满墙的浮雕组合,浮雕上有藏王陵景区的松赞干布墓一侧的鸟瞰景色,藏王陵的镇墓兽石狮子,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以及四位吐蕃时期最杰出的藏王,浮雕的下半部分是慕唐求亲的壮观场景。正中部是松赞干布的高浮雕,他骑着马带着自己的卫兵,从背景中缓缓走出,浮雕上还点缀了祥云和植物,在漫天火烧云的映衬下,松赞干布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与我们对话。

接下来进入的是藏王陵博物馆第一展厅,这里向人们介绍了吐蕃王朝的故事。琼结是吐蕃故都,曾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是吐蕃王朝崛起的地方,是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第八代藏王止贡赞普辞世后被葬在琼结青域,建起第一座藏王墓;从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赞普时期,先后在琼结青瓦达孜山上修建了六座王宫;至六世纪末,在琼结建立了匹播城,这便是西藏最早的城堡之一……

接下来进入博物馆的第二展厅,这个展厅可以了解藏王陵的传奇。从展厅的文图显示,藏王陵墓群依山而建,背靠木惹山,前临琼结河,藏风纳气,亘古不变。吐蕃王朝时期共有三十五代藏王陵位于此地,历经千年,藏王陵巨大的土丘已经与周围的山体融为一体。藏王陵分东、西两区,占地350多万平方米,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两区相距约1公里。西陵区共13座陵墓,半数以上规模较大,除个别陵墓外,大体可分为东西两列,西边一列排列较为整齐。东陵区7座陵墓,排列没有明显规律,陵墓规模较小,封土堆低矮。较大的陵墓封土边长在100米以上,高于现在地面10米以上。陵墓形制大致相同,均为梯形平顶。藏王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史书确切记载的吐蕃时期墓群,目前藏王陵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一个展厅,则通过微缩雕塑和图文介绍西藏独特的丧葬文化。藏民族的丧葬习俗纷繁复杂,内涵丰富,在外界的眼中,一直具有极其神秘的地域色彩。西藏五千年的人类生活史中,自然环境、生产进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对藏族丧葬习俗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也产生了独特的丧葬观念。由于外部生存环境恶劣、内部劳动力缺乏及种族繁衍艰辛等原因,藏族人民非常珍视生命个体,逐渐形成独特丰富的丧葬文化。在这个展厅的顶部,激光灯照射出一个光圈,从光圈中走过,这束光在我的身体上滑过,整个人仿佛受到了一次生命的洗礼。

出了丧葬文化展厅,是一个被称之为“时间胶囊”的时光通道,缓缓走过通道,在地面留下了我的脚印,但不一会儿脚印就缓缓消失,在这里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尼采的“永恒轮回”观念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在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既然一切都在周而复始,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但就是在这种对命运的绝望中,他同时还提出了“命运之爱”,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次循环,都应当坦然接受面对的任何艰难困境,每一次轮回都要活出别样的精彩,这才是生命与“永恒轮回”的意义。

在藏王陵博物馆,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让我参悟了尼采的“命运之爱”。如果生命是永恒的轮回,我愿在每一世用全部的热情去拥抱生命,与命运共至光年。

编辑|灯灯校对|巴桑卓玛审编|李永周来源|网信琼结

0 阅读:6

傲之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