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再次引发争议,网友集体不买账:到底感动了谁?

栀言片娱吧 2024-10-30 11:31:23
前言:

“感动中国” 作为一档极具影响力的节目,

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的使命。

然而,今年的评选结果公布后,却引发了网友的集体不买账。

其中,演员等名人的入选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许多网友认为,演员作为高收入群体,他们的工作虽然也有一定的价值,

但与那些真正在基层默默奉献、为社会做出巨大牺牲的普通人相比,似乎并不足以感动中国。

比如,一些在偏远山区坚守多年的乡村教师,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

却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无私奉献,他们的故事才更应该被 “感动中国” 所铭记。

以牛犇为例,尽管他在演艺生涯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但这更多的是他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的成就。有网友指出,拍戏不用替身、坚持亲自上阵等行为,虽然值得敬佩,

但这是作为一名演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并不足以成为感动中国的理由。

同样,张雨霏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她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但为国争光本就是她的职责所在,与那些超越职责范围、做出非凡贡献的普通人相比,似乎还稍显不足。

在网友们看来,“感动中国” 的评选应该更加注重那些平凡岗位上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担当和奉献。

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但却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共鸣。

只有这样,“感动中国” 才能真正回归初心,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的有力平台。

01

曾经的 “感动中国”,白方礼老人用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资助了 300 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据统计,他先后捐款 35 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巨款。

他一生坎坷,从小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却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靠着勤劳和坚韧,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家人,还把子女和侄子培养成大学生。

晚年的他,为了贫困孩子的上学梦,风餐露宿,

午餐常常是两个馒头和白开水,甚至捡起垃圾堆里的馒头当饭吃。

丛飞也是如此,他是一位平民歌手,也是 183 位孩子的 “爸爸”。

参加了 400 多场义演,6000 小时的义工服务时间,共累积捐款捐物超 300 万元。他把慈善当成主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筹集学费,即使身患癌症,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出眼角膜。他们的故事,纯粹而深刻,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如今,科学家、演员、运动员等纷纷登上 “感动中国” 的舞台。

虽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也有出色的表现,但与过去那些平凡的感动相比,如今的节目似乎多了一些 “包装过度” 的感觉。以演员和运动员为例,他们的成功往往伴随着荣誉和回报,对于大多数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来说,显得遥不可及,难以产生真正的共鸣。

过去的 “感动中国”,聚焦的是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草根英雄,他们的故事真实而贴近生活,能深深触动每一个人的心弦。

而现在,节目中的 “感动” 变得有些功利化,难以再引起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那份曾经的亲切与真实,似乎也在渐行渐远。

02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价值的衡量标准正在悄然改变。

成功学的盛行让人们习惯用 “成功” 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

而 “成功” 往往与身份、地位、成就紧密相连。

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人们更容易关注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突出成就的佼佼者,如科学家、演员、运动员等。他们的成功故事在媒体的广泛传播下,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目光。

然而,真正的感动往往与这些外在的标签无关。它源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源自于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是社区里的志愿者、马路上的清洁工、医院里的护工等,他们没有耀眼的成就,

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善良、责任和担当。

“感动中国” 的评选标准似乎出现了偏差,从原本聚焦无名英雄转向关注社会影响力大的名人。这种转变可能是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

在这个娱乐至上、追求名利的时代,人们更容易被名人的光环所吸引。

节目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然而,这样的评选标准却忽略了 “感动中国” 的初衷。

这个节目原本是为了挖掘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普通人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

当评选标准偏向名人时,那些真正值得被关注的无名英雄就可能被淹没在名人的光环之下。

例如,一位在偏远山区默默坚守几十年的乡村教师,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却可能因为没有名人的光环而无法登上 “感动中国” 的舞台。

而一位演员,尽管他在演艺生涯中有出色的表现,但他的成就更多地体现在职业领域,与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相比,他的 “感动” 指数可能并不高。

评选标准的偏差不仅会引发观众的质疑,也会让 “感动中国” 这个节目失去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回归到关注普通人、关注真实与平凡的感动上来,才能让这个节目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芒。

03

在疫情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平凡却伟大的人。

支援武汉疫情的医护人员肖思孟,抵达武汉第 3 天便主动剃光留了多年的长发,

只为便于防护,降低感染几率,她是最美丽的白衣天使。

胡雷更是平凡中的伟大代表。他是一位公益人士,自幼丧父失母,与奶奶相依为命,还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靠着捡废品、卖手工艺品和补贴维持生活的同时,却累计捐款超过一百万元。

他为贫困山区、受害灾区捐款,还帮助 500 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实现读书梦想。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奉献。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需要像胡雷、疫情期间的普通志愿者以及那些默默奉献的人这样的榜样。他们让我们重新审视感动的本质。

感动的本质并非仅仅是外在的成就和光环,而是源自内心的善良、责任和担当。

真正的感动是在生活的点滴中,那些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就如胡雷,他生活困苦,却见不得人间疾苦,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我们不能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而应该学会欣赏那些明知如何可以感动我们,却坚持只跟我们讲冰冷道理、揭示风险的人。

他们把我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和交往,而不是试图通过感动来操纵我们的决策。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在享受感动的同时,用理性去审视和驾驭它。不被感动冲昏头脑,不基于感动做出决策。

因为感动的 “收费” 极其昂贵,可能需要我们支付大量的金钱、时间和自由。

我们要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评判,而在于内心的坚守。像胡雷这样的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 “重于泰山” 的人生,也为我们指明了寻找生命意义的道路。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生命这条有去无回的单行道上,用热爱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

结语:

“感动中国” 作为一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希望。

在未来,我们衷心希望它能够找回初心,重新聚焦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无名英雄。

节目制作方应更加深入地挖掘基层的感人故事,

走进社区、乡村、工厂等各个角落,去发现那些默默奉献、不为人知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丰厚的收入,但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坚持和担当,为社会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比如那些在偏远山区坚守教学岗位的乡村教师,他们用知识的火种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那些在街头巷尾默默打扫的清洁工,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整洁;

那些在医院里日夜照顾病人的护工,他们用无私的关爱给予了患者希望。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 “感动中国” 这样的节目来唤醒我们内心的感动,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共同期待 “感动中国” 在未来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引领社会风尚,激励每一个人都成为感动的创造者和传递者。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栀言片娱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