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前的冷战太空争霸:美苏两位宗师级大佬隔空斗法(下)

夸父逐星空 2020-12-10 21:44:51

上文我们详细讲述了科罗廖夫在第一阶段的太空竞赛“斗法”中节节胜利,那么另一位大佬冯布劳恩此时在做什么呢?

冯布劳恩

这个德国的火箭天才在二战后投奔了美国,纳粹的火箭专家摇身一变成了美国的“科技引进人才”,但毕竟冯布劳恩在纳粹执政时期是党卫军的少校,且他还曾经两次受到希特勒的接见,所以这个有着不光彩的纳粹背景的德国火箭专家并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只是让他继续改进V-2火箭并研发可以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V-2火箭发射升空

事情的转机在于1957年年底,前文我们提到科罗廖夫在当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美国人自己的科学家班子搞的“先锋号”运载火箭试射多次都失败了,且预算超支了10倍,为了捍卫资本主义制度的尊严和美国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1957年12月6日载着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先锋号”火箭果不其然又失败了,而且是在现场直播中刚飞离发射台2秒就凌空爆炸了!

“先锋号”运载火箭试射

这时候美国政府终于决定摒弃之前的理念,将没被重视的火箭天才冯布劳恩拉出来进行救场。

在这么多的第一都已经被科罗廖夫团队拿下的情况下,就是大神冯布劳恩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去追赶苏联的步伐啊!

他先是利用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原本用于弹道导弹的火箭技术稍加改良,就和团队研发出了美国的第一代运载火箭“木星C型”,并于1958年1月31日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成功送入太空。

木星C型运载火箭发射

可是这时候苏联都已经把“斯普特尼克1号”和“斯普特尼克2号”人造地球卫星都送到了太空,美国人连人类历史上“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荣誉都没捞得,只是落得个第三名!

并且从技术角度而言,“木星C型”运载火箭的推力只有R-7的十分之一,冯布劳恩落后科罗廖夫太多了!

发射成功后冯布劳恩和同事高兴的举起“探险者1号”卫星备份

不过面对苏联的各种第一,冯布劳恩也没有气馁,加上当时美国政府开始真正重视在天空探索领域和苏联的竞争,成立了直属总统的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并且任命冯布劳恩为NASA下属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的主任。

冯布劳恩向艾森豪威尔讲解土星火箭

身兼重任的冯布劳恩开始瞄准载人航空探索,准备打破科罗廖夫的各种无人探测器的第一名!他和团队计划设计一款能够载人的“水星”号飞船,将人类送往外太空并且能够安全返回。

这个大胆超前的想法得到了NASA的大力支持,冯布劳恩开始研制运载飞船的火箭,也就是名为“大力神”的运载火箭。

大力神运载火箭家族

1960年7月29日,“大力神”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实验,随着阵阵轰隆声,身长33米的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约过了一分钟后火箭几乎肉眼快要看不见了,突然一声巨响,火箭凌空爆炸,一团烟火在空中爆裂,首飞失败;随后的2次试射又都因各种原因失败。

发射台上准备发射的大力神火箭

冯布劳恩面对科罗廖夫的节节胜利和自身团队的多次失败并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认真查找总结原因,在“大力神”火箭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红石”运载火箭,并在1960年12月19日第一次试射成功。

红石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紧接着为了给载人太空飞行做准备,冯布劳恩进行了一系列的载猩太空飞行实验,就是把大猩猩放入太空飞船里,由“红石”运载火箭将其送入太空。1961年1月31日,载着一只名为“哈姆”大猩猩的“红石”运载火箭胜利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亚轨道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正在接受训练的“哈姆”大猩猩

正当冯布劳恩及团队都备受鼓舞时,不久美国政府却传来了苏联人于4月12号将人类首个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的消息!这当场给了冯布劳恩团队泼了一盆冷水,本以为在载人太空探索上会快苏联人一步,没想到又被捷足先登。

尤里加加林(左)和科罗廖夫

但是冯布劳恩仍然毅力十足地推动着他的载人航天探索计划,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在亿万美国人的注目下,乘坐“水星”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这个时间点仅仅比科罗廖夫带领的苏联载人太空飞行晚了不足一个月!

从太空返回地球被打捞上舰艇的艾伦谢泼德

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上一直被苏联打压也不是事啊!冯布劳恩这么想,当然冷战中的美国政府也这么想。这时候就看到了我们文章开头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发表演说,美国人要在太空探索上超越苏联,进行载人登月!

身着宇航服的艾伦谢泼德

接下来就到了科罗廖夫对阵冯布劳恩的太空竞赛“斗法”第二个阶段:美国后来者居上成功载人登月,苏联失去一代宗师科罗廖夫败下阵来。

在第二阶段的“斗法”其实都是围绕着月球的太空探索而进行的。

受到之前苏联在太空探索上的节节胜利鼓舞,1960年6月23日,苏联政府经过会议慎重讨论,通过了《关于1960-1967年研制大型运载火箭、卫星和征服宇宙空间的决议》,决议决定研发重型运载火箭,尝试进行无人绕月飞行。

毫无疑问这个探索月球的重要任务由科罗廖夫来领衔,他当时就和苏联航空航天事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过研究,认为苏联的探月可以使用东方号飞船的改进型,将登月所需要的登月飞船、轨道舱、燃料仓等部件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在地球轨道拼装完成,然后一起飞往月球,整体降落在月球进行探测,完成任务后再一起返回地球。

苏联的月球9号月球飞船

1962年,在先前的构思下,科罗廖夫发展出联盟号复合体登月方案,这个方案中的联盟号第三代载人飞船还在设计当中,方案中登月模块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联盟B模块,它是一个没有燃料的动力模块,可以理解为没有燃料的火箭舱段。

苏联登月舱

第二个模块是联盟V模块,它由三个燃料储存罐组成,发射升空后在地球轨道和联盟B对接并向其中加注燃料。

第三个模块是联盟A模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载人登月舱,它在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和联盟B、V模块对接组合成一个整体,飞往月球进行探测活动。

苏联载人飞船

虽然科罗廖夫的方案非常具有创新性和想象力,但是以当时的技术,这一套联盟飞船对接拼装下来,需要多次火箭发射和一系列高难度的轨道对接,技术难度和复杂度可想而知。

因此苏联内部出现了多个挑战科罗廖夫登月设想的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火箭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切洛梅的LK-700登月方案,大致内容就是直接使用一枚大推力的UR-700火箭(质子火箭前身)将载人登月舱发射到月球轨道,直接进行登月活动。

UR-700

1964年,面对后浪的挑战,科罗廖夫不得不简化自己的联盟登月方案,取消之前的联盟V模块,将载人舱段发射到地球轨道后,再发射动力舱在地球轨道和载人舱对接,然后直奔月球,这样就减少了火箭发射次数和地球轨道对接的次数,但是需要研发大推力的N-1运载火箭。

N-1和UR-700运载火箭

这个时候苏联高层没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反而鼓励内部多个方案竞争,导致在时间和资源上大大的浪费。更为糟糕的是关于登月火箭的研发内部又出现了上文我们提到的N-1和UR-700方案的争论,除此之外还有一款R-56型运载火箭研制方案参与竞争,这导致当时的苏联高层难以抉择,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N-1火箭

到了1964年8月3日,苏共高层终于下定决心,作出了《关于探索月球和外层空间有关工作的决议》,这个在当时还是机密的文件决定正式开展苏联的登月计划,由切洛梅团队负责研制UR-700型运载火箭搭载载人飞船进行绕月探索,而科罗廖夫负责研制N-1运载火箭搭载登月舱进行登月,计划1968年将首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显然这是将整个登月过程拆分成了两部分,然而还没等决议实施,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全会撤职,苏联的登月计划进入了混乱当中。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更不幸的是1965年3月18日,就在苏联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后不久,日夜操劳的科罗廖夫就病倒了卧床不起,随后1966年1月14日,伟大的人类太空探索先驱,苏联航空航天的宗师泰斗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与世长辞,年仅59岁!

科罗廖夫的葬礼

苏联政府在《真理报》上刊发了科罗廖夫的讣告,颂扬了他一生为苏联航空航天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和对全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贡献!直到这个时候,恍然大悟美国人和冯布劳恩才知道这个处处打压他们的苏联航空航天界的宗师姓名。

为苏联火箭事业鞠躬尽瘁的科罗廖夫

苏联人民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给予科罗廖夫以国葬待遇,世界天文学家联合会也将月球和火星上的两个陨石肯以他的名字命名!

反观美国的登月阿波罗登月工程,想必不用我说太多,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只简单的讲下冯布劳恩为登月所研制的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

土星运载火箭家族

人们常说的土星5号,就是指Saturn-C5这一个型号,其实土星是个庞大的载人火箭家族,只不过土星5号实在太出名掩盖了其他的光辉。

阿波罗系列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

土星五号总重量约为2970吨,最大直径10.1米,高度110.6米,近地轨道运力140吨,地月转移轨道极限运力48.6吨。以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5号对比而言,长征5号总重量约为867吨,最大直径5米,高度57米,近地轨道运力25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8吨,可见冷战太空竞赛期间诞生了多么恐怖的运载火箭!

正在转运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

1967年11月9日,土星5号成功首飞成功,它搭载着阿波罗4号无人飞船完成了月球的探测任务。

随后1969年7月16日在全世界亿万人的关注下,土星五号火箭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人类的脚印和他的登月名言。

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冯布劳恩研制的土星五号火箭总共进行了1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100%,可以说土星五号为阿波罗登月工程提供了核心运力保障!

阿波罗11号登月

整体来看,整个冷战期间科罗廖夫和冯布劳恩的“斗法”是高潮迭起,客观上极大推动了航天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于未知宇宙的认知,作为探空探索的先驱者,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必将会激励后人,为人类共同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