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大兵营:一个整师都住在一个驻地,全军少见

狼行天地 2024-06-19 22:06:26
原名:红红的木棉 作者:山里人 整理:旱地雪狼 一九七八年末,军营中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先是报纸上不断地报道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大举进攻民主柬埔寨并占领了金边,进而又大规模地驱逐华侨,在边境不停地制造武装摩擦,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政治学习中也有了这方面的内容,部队拉练也提前结束返回了营地,一切都在为打仗而准备。后来又说部队要扩编,训练也加大了丛林作战的内容,加大了战术方面的训练。我此时在五十军148师442团一营二连三班战士,已经算是一个老兵了。 我们军是一支年轻的、光荣的部队,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排序来看,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野中也是排列靠后的,是一九四八年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60军(电影《兵临城下》就是讲述的这个事件)。其实共产党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根本就无法彻底分开,共产党的军队就是从国民党的军队中脱胎而来的。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军队完全是一家,这点从黄埔军校史就可以看出来。而南昌起义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秋收起义多半也是,后来的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黄麻暴动等也多有国民党军队参加,否则中国革命不知要晚胜利多少年。 在战场上起义的就更多了,仅说1931年在江西宁都的国民党26路军,起义后改为工农红军红五军团,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西征等,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正应了那句话叫做“革命不分先后”。起义,就是旧军队的改弦易辙、脱胎换骨。起义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成为四野的机动部队,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不是传统的主力军,也不是军内流传的王牌军。不过抗美援朝时期,却是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之一,也是第一个攻入汉城的部队之一;后又与三十八军合作,坚守汉江50昼夜,战功显著。毛主席评价“打得不错嘛”,彭老总更是说过:“只要我在,五十军就不会撤编,并要配置最好的装备”云云。其中一四九师全歼了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支装备来复枪的英国皇家来复枪营和皇家重型坦克营。 当然,其中有运气的因素,不过其战斗力也可见一斑。但是,这个149师已经不是后来的149师了。一九六七年,五十军从辽宁换防到了四川,军部驻成都,辖148、149两个师;150师则改成了辽宁省军区独立师,没有随军来川。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调任成都军区政委时,把149师同原十八军的52师对调,双方互换了番号,因此,现149师既是52师,驻乐山;反之,现52师才是149师(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林彪的意见)。后来又把四川省军区的几个独立团改编为150师,驻绵阳。所以,真正五十军的原班部队只有我们师了。 我们师驻温江专区崇庆县(现成都市崇州市),对外叫白头工地。师大门就是在公路上立有四根砖混柱子,因此号称“三道门”,其实根本就没有门。三道门前有商店、邮局、书店等,顾客也只有军人。门口站有双岗,不过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出。进得三道门,就是军营了,中间是师部,西面由北向南依次是师高炮营、师汽车连、我们团、师炮团;东面依次是师直属分队、四四三团、四四四团;南面是师医院。军营很大,围着师部的矩形公路,一圈下来,估计约4000米,各团、队还在公路的外围,听说是全国第二大兵营,一个整师驻在一地,全军少见。 据说最早是四川军阀刘文辉修的飞机场,后来又是步兵学校,再后就成了我们师驻地。现在听说成了13集团军炮兵旅,不知这么多营房一个旅能否看得过来,唉,真是杞人忧天,反正我退伍26年了从来没有回去过,不知现在怎么样了。除了师部有一个礼堂外,军营内全是清一色的青砖平房,排列整齐、一模一样。出现过有新兵夜间上了厕所,朦朦胧胧走到别的连队,恰巧床上的人在站岗,于是睡在了别人的床上,直到那个人站岗回来发现自己的床上睡着一个人,闹出笑话。 我团是我们军第一团。抗美援朝中除了参加了一至五战役外,(我营还是第一个攻入汉城的志愿军部队)后期还进行了几次登陆作战,攻取了几个海岛。也是1978年全军82式军装试点团之一,全军就两个团(不过82式军装后来没有推广)。82式军装分两套,一套是常服类的,即由原来的咔叽布改为涤咔,样式不变,只不过穿着笔挺些;另一套是作训服,有点像夹克式,不过没有收腰,两肘和两膝部打了一层补丁;另外就是背囊代替背包什么的。那个时候试点团的装备由总后直接供应,只限于试点单位当年在编人员,因此军部、师部都没有新服装。所以师里有时候大集合,我们团全部笔挺的涤卡军装与其他部队产生很大的反差,要打仗了,现在的乙种编制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要扩为甲种编制。 其实,我们师是1975年刚从甲种师缩编成乙种师的,现在又要扩编,当然,军队的编制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变化的。 这年,我们进行了一年的全训。刚好是“抓纲治国”“抓纲治军”的第一年。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射击。我们打了五个练习,除第三练习(夜间射击)费了些力外,我打了满堂红(所以我是连队的校枪手),进了团射击队,准备参加军、师组织的对抗赛,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取消了,并还取得了特等射手;投弹。这是我付出最多,取得成效最少,也是这年训练强调最多的项目,勉强拼上了个投弹能手;百米障碍。除了跨越坑道外,都摔得够呛,不过成绩也很显著,全副武装(手榴弹、木枪)从最初的30多秒到21秒。 战术。完成了班进攻的训练,三种匍匐都爬得不错;军体。木马一跃而过,双杠1-5练习,单杠差些只能完成1-4练习;刺杀。这年的训练对刺杀的要求并不多,就是些基本的动作,如突刺、防左刺、防右刺、防下刺等,没有进行对抗赛。我的操枪动作应该不错;队列。这是每个军人和每次训练必不可少的,旨在锻炼作风纪律和服从命令的习惯。这年我在团教导队当班长时,师里组织三个步兵团教导队(一个连队一个班)的队列比赛,抽到我班,科目:班队列。我班第一个出列,我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班队列(因为当时我仍是战士),弄得出尽了洋相,被副师长在讲评时狠狠的训了一通。不过也为后来我带的班成了连队队列示范班汲取了经验。 听说13军已经去了云南。我很为在贵州山我们新兵连的弟兄们担心。他们当中有风牌、张秀渝、王立等,我们在新兵连一起翻娄山关、爬大尖山、钻土匪洞、趟阴河……我们1977年6月就到了部队,他们一直在大城市里转悠,先去了一阵子铁道兵29团,后又回到干部大队┅┅反正是皮都耍脱了,直到1978年8月才分到13军。尽管也是老兵了,但来不及参加部队训练,一去就遇到打仗。不知他们此刻心情怎样?他们还好吗?都到了哪些部队?紧张吗?后又听说149师也到云南去了(该师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我们也快去了,军部就驻在个旧市。部队扩编的步伐也加快了。 部队要扩编,提了大量的干部,营长、教导员分别当了副团长、副政委。团里组建了100迫击炮连、高机连、82无后坐力炮连、特务连、通讯连等。突击提了不少干部,特别是一连、机炮连。许多昨天还是兄弟般的战友,今天就当了干部,有点“事隔三日须刮目相看”了。可惜,可惜我们77年当兵的“重庆份子”(我们一行15人于那年6月才分到部队,正逢演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里面有“重庆份子”一说,因为我们是从重庆去的,于是就成了“重庆份子”)一个也没有当上干部,仅差一步之遥的王渝军也从步校悻悻的回到炮一连,当上了指挥班长(王渝军在这年8月份到步校去学习,正在踌躇满志之时,突然接到命令,返回原部队参加作战,其心态之复杂,可以理解)。 部队要扩编,一个营从原来的三个连(两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扩为五个连,即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炮连。二连长当了营长;以二连一排为主成建制地组建了三连,排长当了连长;不过四个排长全是一连的人来担任,全是75年入伍的;我们排没有新提一个干部到新连队,只有一班长提成了二连的副指导员(因为他代理了两天二排长,并留在了二连)。我也随着到了三连,当了两天的五班长,就被调到三排当八班长(反正都是站在第二排)。 部队要扩编,需要大量的兵源。这年我团招的新兵有綦江县蒲河公社的兵,76年下乡在长冈大队的三个家伙(应该说也都是老渝办的子女)都参军入伍了,一个分在我们连,一个分在通讯连,还有一个分在82无炮连,还是牛皮哄哄的德行;蒲河场上的当地知青,外号叫“莽子”的也当兵分在通讯连。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知青全部都要安排工作,所以那年的兵知青较多,我们连队仅蒲河公社的知青就有两个,一个是前面说了的长岗大队的,一个是文化宫的子女,都是76年下乡的。除了原正常招的新兵外,把西藏军区招的新兵也补充了来,因此,新兵多。另外还从26军抽调了一批从75-78年入伍的老兵来充实我们部队。每个步兵班要达到9个人,每个步兵连新成立了一个60炮班,一个步兵连有130多人。 --------- 未完待续 ---------
11 阅读:6798

狼行天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