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会劝退没做功课的人!去之前必须了解的特窟看点!

痴梅的旅游 2024-09-20 06:56:42

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西行至敦煌,见三危山上突现金光万道,犹如千佛,遂萌发开窟之心。于是,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音。或许,潜心修佛的乐僔不曾想到,他这一凿,竟开凿出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和文化圣殿。

此后,敦煌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渐趋兴盛,凿壁之音响彻十余代,延绵不绝。这里是唯一汇流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宝地,文化之瑰丽无以复加。

南朝萧梁史学家刘昭曾评价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800多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0000余平方米壁画,浓缩了自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

余秋雨曾说:“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千年岁月,莫高窟默默的见证着中国与古印度、古希腊及中亚的文明,而这些文明都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种子,在无数虔诚的信仰滋养下生长着。

即使到千年后的现在,这些石窟中栩栩如生的佛像和壁画,依旧静静的向我们诉说那个时代的故事。

320窟团花藻井而在莫高窟这几百个洞窟之中,有一些特别的存在,这些洞窟限制开放,被称为特级保护洞窟。

45窟 盛唐代表性洞窟

它们一般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需要更好的保护和解读。现在开放的特窟(按洞窟承载量每日对特窟限量开放):45窟、57窟、156窟、 158窟、 159窟、 217窟、 220窟、 275窟、 322窟。TheSeekers也整理了这些特窟的“浏览知识”,方便您在观看时更好的了解这些佛像与壁画背后的故事。

01

45窟(盛唐)

盛唐时期代表窟之一。主要看点:最美彩塑,观音经变,观无量寿经变。

45窟是典型的一佛(释迦牟尼)二弟子(迦叶/阿难)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天王。绝妙的是当你和塑像平视时,你能看到他们的眼神汇聚在佛祖身上,当你作为信徒跪在地上仰视时,他们的视线又会绝妙地汇聚在你身上,像是悲悯地看着你。

这一组迦叶阿难是看过那么多他俩塑像里最最经典的。无法得道的苦行僧迦叶紧缩的眉头,惟妙惟肖的肋骨锁骨里透露出来的刚毅和刻苦。而旁边的阿难,一副年少天真未经世事的样子,旁边的两尊菩萨,低垂的眉眼,圆润的面容,流转的身姿,隐隐一丝微笑,慈悲淡然,有一种温柔强大的力量,和身边人性之美的迦叶阿难,怒目圆瞪的金刚形成强烈的对比。

北壁是观无量寿经变,南壁是观音经变,表达人们对于佛国理想世界的向往。很难想象,这里的工匠,对于佛理的参悟,艺术技法的拿捏,抽象佛理转化成具象形象的呈现是如此绝妙,哪怕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02

57窟(初唐)

主要看点:美人观音这座初唐时期的代表窟,以其精湛的塑像与壁画艺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窟内南壁的说法图尤为引人注目,图中佛、菩/萨、弟子等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其中,左侧的观音因其优美的形象被誉为“美人观音”,使得此窟也被亲切地称为“美人窟”。

在南壁的说法图中,阿弥陀佛端坐于中央,手施无畏印,作说法相。他的两侧侍立着一老一少两位弟子,年老的弟子手持净瓶,年轻的弟子则托钵侍奉。这两位弟子形象鲜明,年老的庄重沉稳,年轻的则显得恭敬而灵动。

03

156窟(晚唐)

主要看点: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报恩经变、须阇提太子本生、善友太子本生。

莫高窟晚唐时期的洞窟共有60多个,第156窟是晚唐时期的代表洞窟之一,也是河西节度史张议潮的功德窟,又叫张议潮窟。整个洞窟由前室、甬道和主室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室为横长方形,其前部已经塌毁。前室北壁左上角处,有“咸通六年正月十五日”的墨书题记,是研究莫高窟开凿历史的宝贵资料。主室的平面为方形,顶部为覆斗状,四面披。主室的南北壁铺满了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就位于南壁下方,它高108厘米,长855厘米,主要画面描绘了一位叫张议潮的地方官员出行时的场面。

画面正中的人物便是主角张议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主角和他所骑的鞍马都进行了明显的放大处理,以彰显其绝对的“C位”地位。画上的这位首领头戴白纱捗头,身穿圆领红袍、乘坐白马、手执短鞭,周围有八名步骑“银刀官”拱卫,后面跟随的子弟军簇拥着“信”字大旗。

除了这张《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跟其对称的主室南壁位置,还有一张《宋国夫人出行图》,表现的是张议潮夫人及其随从出行的场面。两幅画的大小大体相同,它们连在一起比《千里江山图》还要长。

在整个敦煌石窟群中,像这样用如此画幅表现如此大场面的供养人壁画,极为罕见。

04

158窟(中唐)

主要看点:最美卧佛(涅槃像),举哀图。第158窟开凿于中唐吐蕃统治敦煌的时期,此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窟,也是典型的涅槃窟。涅槃窟就是把涅槃作为洞窟的主体,前面没有遮挡而使卧佛像赫然入目。这尊涅槃像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景,双目半闭,唇含笑意,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且卧佛没有经过重绘,完整保留了中唐风韵,数字敦煌也将此造像作为封面图。

卧佛身后的《十大弟子举哀图》和《各国王子举哀图》也属于同类主题中的精品。前者生动地表现出了弟子们看到已入涅槃后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师徒之间似手足之情的关系;后者描绘的则是释迦牟尼佛去世,迦毗罗等八国国王嚎哭悲哀的画面。当时的画工根据当地人的观赏习惯,将八国国王改成以吐蕃赞普为首,这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的特点之一。

图源:小红书 相宜

05

159窟(中唐)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窟。主要看点:文殊、菩贤赴会图,生活意趣场景壁画揩齿图等。莫高窟第159窟开凿于中唐时期。公元7世纪,西藏高原上吐蕃王朝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以佛教为国家的基础,将各部统合起来,急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8世纪中叶,唐朝首都发生了“安史之乱”,吐蕃趁虚而入,攻占敦煌。9世纪中期,中国内地掀起了大规模镇压佛教的运动,称之为“会昌灭佛”,全国各地有近4600多座寺院被损坏。但在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的营造活动也并没有停止,第159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凿的。

作为吐蕃统治时期的代表洞窟。这个窟中保存着当时曾统治过敦煌的吐蕃国王的形象。在入口左右两侧绘有相互问答辩论的“维摩经变图”,这是修行境界超越了佛弟子、菩萨的维摩诘。和维摩诘辩论的是文殊菩萨,她是掌管智慧的菩萨。他们的精彩辩论吸引来了很多人前来观看。

石窟正面中也描有文殊菩萨,骑蓝鬃白狮,手中持剑。据说文殊菩萨很早以前曾给吐蕃人授与智慧,藏传佛教中非常尊崇文殊菩萨。

06

217窟(盛唐)

主要看点:《无量寿经变画》、《化城喻品》。第217窟的窟主是敦煌豪门阴氏家族,西壁龛内仅存一身清代重修的佛像,但此窟壁画保存完好,构图精巧,线条细腻,色彩鲜艳,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大唐气象。

西壁龛顶的金刚经变是敦煌最早的一铺金刚经变;北壁有一幅《无量寿经变画》,几乎占据了整个壁面,画面中的建筑是初唐和盛唐建筑画的重要分水岭;南壁法华经变中的《化城喻品》把五台山画成草木葱茏的一幅游春图景,很有唐朝李思训“青绿山水”的意境。

07

220窟(初唐)

主要看点:三铺巨型经变画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1943年,表层的宋代壁画被剥离后才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其中三铺大型经变画是精品中的精品。南壁的西方净土变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维摩诘经变图》中阿弥陀佛端坐在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人物面貌神采呈现出唐朝丰满健美之美。

东壁的《维摩诘经变图》,描绘了病中的维摩诘居士与前来问疾的文殊师利展开辩论的场景,由此来阐发佛教理论。图中听法的帝王群臣,与著名初唐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中非常相似。

北壁的《药师经变图》,画面主体是七身药师佛,七佛上空飞天翱翔,八大菩萨侍立左右。盛大的舞乐场面中28人的乐队,演奏着多达15种乐器,两组舞伎在灯火辉煌中翩翩起舞,其中的“胡旋舞”,是双人对舞的经典之作。

08

275窟(北凉)

主要看点:交脚弥勒菩萨。第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三个洞窟之一,也是北凉三窟中唯一开放的,在这里可以感受莫高窟的早期审美和石窟造型,风格上跟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很接近。西壁的交脚弥勒菩萨是最大的交脚菩萨像,鼻梁高耸,神情端庄,稳坐在狮子座上,这座菩萨像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都有明显的西域痕迹。

南北两壁上部的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龛下南壁画的是佛传出四门图,北壁画的是本生故事联幅画,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故事画。

09

322窟(初唐)

主要看点:七身彩塑第322窟的壁画色彩浓烈,内容丰富,塑像完好,造像逼真,属于唐代的精品之作。西壁的双层龛是隋朝到初唐流行的佛龛形制,其中一铺七身塑像保持完好,中央是佛结跏趺坐,扬手说法。两侧为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外侧是两大菩萨、天王。佛的庄严,菩萨的慈祥,天王的勇武,组合在一起动中有静,刚中有柔。

这些特窟有着特殊的历史故事,但也不代表普窟的艺术不如特窟,只是特窟更需要“特别照顾”。不论是普窟还是特窟,这些洞窟中的每一尊佛像都透露出慈悲与庄严,真正置身于洞窟中,在被这些古代艺术形象包裹的同时,你会渴望在这千佛世界中获得某种连结,不自主的去找寻背后隐藏的属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0 阅读:2

痴梅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