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核废水那么哗啦啦一倒,艾芙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吐槽了:
有被妈妈带着去囤盐的,有嚷嚷弃用日系护肤品改用国货的,还有一些日料爱好者的朋友,这日料吃还是不吃?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平时吃的日料也就人均百元-数百,人均上千的日料,顶多咬咬牙在重要节日吃一顿,可吃可不吃,所以担心会不会吃到被污染的小日子海鲜的,大可放心:
1、 人均百元的日料,出于成本控制,宣传上写的的什么从小日子进口基本可以无视,看破不说,大部分都是国产海鲜;
2、 拿大头的三文鱼来说,很多都是从挪威等地进口,小日子的还排不上号;
3、 人均两三千、三五千的高档日料店,以前确实是从小日子进口海鲜,什么北海道海胆、千叶鲍鱼的宣传一出,招牌竖起来了,价格就能顺势抬上去了,我们普通人一般吃不起(嗯,大胆点,把“一般”去掉)。
虽说世界那么大、海洋那么广,整点儿其他地方的海鲜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平替的国产海鲜、俄罗斯朝鲜等地海鲜,不说你根本吃不出来,但是,这么一写,还怎么卖高价?
艾芙看到这份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日料店是排名第6的菜系,我国内地有近8万家,其中人均消费超1000元的高档日料店378家,大部分开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都是人均数百的普通或中档日料店,尴尬是暂定的,现在都在纷纷和小日子的产地撇清关系,看着还很欢脱:
1、 我们其实是国产海鲜啦;
2、 我们其实是粤菜啦;
3、 我们其实只是借鉴了小日子的做法啦;
4、 我们其实用的是倒核废水之前囤的冰冻货,以后不会去进货了,会用其他产地包括国内的海鲜啦;
OK,平价日料店船小好调头,食客们也早就心知肚明,只是现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以后该怎么吃还怎么吃,无非是曾经的噱头不管用了。
高档日料店何去何从?价位昂贵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食材,而且是新鲜送达。像北海道海胆在某些高档日料店售价高达1388元/250G、长崎的蓝旗金枪鱼口感确实数一数二。
不过从前面的378家总数来看,高档日料店占比很低,整体影响有限,只是因为贵而被热别关注,现在核废水一倒,有极个别餐馆表示要关店或转型,其他高档日料店想生存下去,可以做的选择有这些:
1、 找其他产地的品质相当的海鲜来替代小日子的海鲜,比如上述同等海胆,大连产的还不到1000元,口感也不会相差很大;
2、 能替代的替代,不能替代的可以下架或改其他产品,当然,相应来说,人均消费也需要下调,毕竟除了海鲜贵,那些产品不会贵到哪去;
3、 努力扭转顾客“小日子的海鲜比国产海鲜好”的观念,以接受替代海鲜,因为之前的最大招牌现在已经变成最大风险了,曾经怎么竖招牌,现在就需要怎么砸招牌。
不说了,赶紧去吃点国产海鲜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