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天水麻辣烫倒闭成流量密码”的错误导向|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评论5 2024-06-19 01:30:23
这种以流量为导向的做法,本质上暴露了一种短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不是商业经营的正道。 ▲资料图:近段时间,“天水麻辣烫倒闭”成了吸引流量的密码。 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谁也没想到,“天水麻辣烫倒闭”有一天会成为流量密码。 据媒体报道,去年天水麻辣烫火了之后,00后老板王闪闪亲赴天水考察,随后便在郑州开了一家天水麻辣烫店。不过,没过多久,店面就倒闭了。但她意外发现,在自媒体上更新店铺倒闭这件事,会吸引很多流量。 不止王闪闪一个人,短视频平台上,“天水麻辣烫,让我干倒闭了!”成了一些店主的口头禅。这些人活跃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创业失败”成了他们的标签,都想分一杯“倒闭流量”的羹。 投入重金的店铺关门倒闭,本来挺令人闹心,但店主通过运营“倒闭流量”反而带来了关注与商机,这像极了作家笔下的讽刺小说,足够魔幻现实主义。或许,有些人凭借这种玩法可以换来一定收益,但这种纯然以流量为导向的做法,本质上暴露了一种短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不是商业经营的正道。 自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崛起,让人们见识到了流量的威力。流量是触点,是入口,是很多商业模式成功运转的关键要素。但也正是因为流量背后的巨大利益,让很多人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一头扎进制造流量的盛宴里。 此前有媒体揭露,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得流量,针对一件事炮制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不同的账号上分发,以此收割两波流量。这种极端做法,充分暴露了流量对人的扭曲,也严重破坏了真实的舆论生态。 运营“天水麻辣烫倒闭”这波流量,性质当然远称不上有多恶劣,无非是迎合了一些网友围观他人失败的庸俗趣味。开店失败的人也需要生存,但如果把这种“失败学”扭曲成一种流量生意,并变着法子讲故事、编剧本,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之下,又怎么能做得好生意? 天水麻辣烫的爆火,有一定偶然性。如果不是盲目跟风,在充分汲取前人开店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踏踏实实经营店面,保证食品安全与品质,并非没有成功机会。说到底,餐饮终究是一个靠实干的行当,需要在实体经营上下足功夫,投机取巧注定没戏。 实体店倒闭了,不去反思失败的原因,不想着如何东山再起,反而以生意的失败做内容素材,做起流量生意,这是“脱实向虚”。切莫以为有人围观这类内容就可以流量变现,实际上,这种流量本来就是廉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围观者产生审美疲劳,这个“失败学”的故事也就讲不下去了。 “天水麻辣烫倒闭”成为流量密码,还传递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信号:人们似乎患上了“流量崇拜症”。做什么事都要以流量为先导,以获取注意力为目标,似乎只要有流量,这件事就是好的,就一定会带来点什么。流量,被非理性情绪涂抹了一层玫瑰色想象。 这需要引起警惕。流量很重要,但流量不能包打一切。一方面,流量毕竟只是一个虚拟入口,可以为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增量,但干事创业、日常生活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回到线下,线上的流量解决不了线下的问题;另一方面,流量有好有坏,好的流量产生意义,坏的流量摧毁意义。意义是1,流量是0,没有前边的1,再多的0都是虚无。 天水麻辣烫的这场魔幻“葬礼”注定只是暂时的。希望这起溢出社会认知之外的事件,能给公众带来启发:成功的密码,藏在勤奋、真实、踏实做事这些朴素价值观里。而流量,从来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