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基民不幸福的来源是曾经仰视基金经理,未来两年基民不幸福的来源可能是现在俯视基金经理。
没那么神,也没那么水基金经理这份职业,还是很卷的,进入基金公司的门槛就很高,走上基金经理岗位又经历过残酷的竞争,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是有保障的。
不过投资这个行当,拼的不只是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拼的其实是认知,是先人一步看得明白。学习好爱研究的人在这方面有优势,但不见得就能悟道。
业绩做得好,需要能力;业绩做得特别好,除了能力还需要运气。而业绩做得不好,可能就会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阻碍了个人能力的发挥,比如说管理规模过大、公司内部治理混乱等。
曾经“YYDS”的基金经理,能力是有的,但也是有运气帮忙的。现在的困境,也并不完全是个人没能力,有的时候是有劲儿也使不上。想当初“没那么神”,现在也没“那么水”。
平视基金经理其实看待基金经理,还是得平视,既要看到他的优势,也要看到他的不足,说白了就是梳理明白他的特征。当你把特征梳理明白的时候,未来在不同的市场表现下基金经理又会有何种表现,预期能靠谱得多。
当你认识到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主要是靠行业内部细分行业轮动做出来的,那你自然会意识到规模是他最大的敌人,因为他的选股范围太局限了,想要保证轮动的效率,有足够的标的可选择,就必须控制规模。
当你认识到基金经理擅长交易,那同样会意识到规模是大敌,规模增长过多,就没有办法保证换手率了。
在行业轮动或者交易上,基金经理的操作可能确实出神入化,不过也没有必要捧得很高,能够持续进化的基金经理才是值得夸耀的,但也没必要神化。一些表现不好的基金经理,问题可能一时半会或者说靠主观努力解决不了,那应该做出正确的操作选择。
慎贴标签最近写了几篇跟风格相关的文章,也收到一些评论,柠檬君发现不少标签贴错了,对于基金经理策略和风格的认识是有所欠缺的。
以均衡为例,均衡本身是个特征,可能行业配置均衡、成长价值风格均衡就给贴上均衡标签,但是从策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均衡可能只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基金经理投资的出发点。柠檬君对于均衡策略的理解是,基金经理本身就要做一个中庸的组合,他的出发点是均衡,先要贴近市场表现,然后再利用优势寻求超额收益。
一个极端的反例:基金经理可能就喜欢押宝,去买一些弹性比较大的个股,但是为了控制波动和回撤,可能在方向和风格就做一下平衡。这可能会被很多人贴上均衡风格的标签,但柠檬君觉得这并不是,这押宝的打法也脱离不少人选择均衡风格基金的初衷。
标签易于理解,但是从基金经理的策略里归纳出标签,其实是很深的功夫,也需要不少的时间,所以我想慎重贴也慎重认可一些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