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礼文化”:教育应远离物质诱惑

佛山新闻网 2024-09-26 17:20:54

近日,合肥一位家长给老师送礼,将名酒、品牌护肤品放至一家水果店,给老师打电话让其去取,随后拍下老师取东西的视频画面,发布至网络。你认为这种行为是否妥当?教师是否应该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如果接受,界限在哪里?作为家长/老师,你认为该如何维护一段健康、恰当、和谐的家校关系?

1、@贝贝

我认为,这非常不妥。首先,此次“钓鱼式送礼”事件的本质是一种对教师的“测试”与“试探”。当事家长通过此种方式,试图验证教师的职业操守,然而,这种做法本身就充满了不信任。当家长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考验”教师时,已经预示着家校之间的信任出现了严重裂痕。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此次“钓鱼式送礼”事件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教育领域的某种焦虑与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尊严,更可能对孩子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2、@成 Key

教师是否应该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这是一个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公平和社会期望需要考量的问题。从职业道德和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教师通常应避免接受学生或家长赠送的贵重礼物。这是因为接受礼物可能引发利益冲突,影响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公正性,甚至可能破坏教育环境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或家长的礼物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教育规范和社会期望。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当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政策,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3、@月季

别把朝气蓬勃的象牙塔,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如果你觉得当下不够公平,更要教育下一代让世界变得更公平。正常感谢就是一句“谢谢”,送礼不管多少,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法治原则的问题。

新时代,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好的规则,有明确的边界,且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收礼不管多少都是越界行为。明确边界,遵守规则,才是减少家校矛盾,发展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根基。

*版权声明:留言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涉及版权问题均由留言者负责。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