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李广为什么终身没封侯,是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有偏见?

安布出游 2021-09-30 12:21:30

李广,很早就成为了名将,匈奴人敬畏地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可是,终其一生,他一直未得封侯,留下了“李广难封”的历史遗憾。

这是为何呢?究竟是时运不济,还是天子不公呢?

本应前景无比光明的青年英雄

李广,是秦将李信之后,可谓出身将门世家。

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名将之风,立功无数。

早在汉文帝时,李广以良家子身份参战,就因“杀首虏多”而立功,被选为中郎,成为文帝左右的武骑常侍。

小小年纪,既有一身本事,又接近天子,其仕途本应一片光明。

汉景帝时,李广又以骁骑都尉随周亚夫征战,以功显名。

随后的15年里,李广先后在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六郡担任太守,威名遍及整个北疆!

汉武帝即位时,“左右言广名将也”,李广已经是当时威名最大的名将了。

然而,一项新制度的推出,使李广早年的功绩被“一笔勾销”。

不得不“从头再来”

前123年,汉武帝推出了新的武功爵制度。

其实,以军功获爵,早在秦商鞅变法时就已有的制度。

不过,大汉立国之后,尤其是文帝、景帝的时候,由于大规模战争减少,赐民爵多了起来,军功爵少了,而且授爵与否缺乏严谨制度。

随着武帝立志与匈奴大战,武帝重新推出了武功爵制度,设置了十一等武功爵,并以“斩首虏”为主要衡量标准。

其中,明确规定“斩首虏众八千以上封列侯”。

李广早年战功由此不在统计范围内,需要“从头再来”。

当然,李广本就是靠自己本事打出来的威名,就算“从头再来”,看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

然而···当时的李广,已经有些不适应了。

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李广

前129年,李广率万骑出雁门,却陷入匈奴大军的重围,全军覆灭,李广本人也一度被俘。虽然李广设法逃了回来,但仍被判死刑,只是交了赎金才保全性命。

前123年,李广随卫青两次出师定襄,无功而返。(这两次出击定襄,汉军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损失也比较重,尤其是赵信投匈奴,因此,连卫青也没有得到封赏)

前121年夏,为配合霍去病攻河西,李广、张骞从右北平迂回进攻左贤王部。结果,立功心切的李广率4000骑先行,遭到数万骑兵的围攻。李广苦战两日,坚持到张骞部到来。此战,虽然杀敌4000,但是李广本部也伤亡殆尽。功过相抵,无赏无咎。

可以说,这段时间,李广不能怪朝廷没给机会,自己没有打好是主要原因。

李广的军事短板

李广确实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但是,他的大部分生涯是在边界防御中渡过的。

边界防御,关键在于利用对边境地理的优势,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的打击对手。

所以,久镇边境的李广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治兵方式。

李广治军简易粗阔。行军“无部伍行阵”,没有严格编制和行阵,驻扎时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使“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连夜间巡逻也不要,只是远远布置哨所,军队中的文书等事也一切从简。

在规模不大的边境作战中,这种部署方式可以隐藏兵力、不暴露作战企图,看起来七零八落,但由于熟悉地形,一旦有事,又能迅速形成协同打击,自己屡屡取胜。

可是,如果是大兵团千里远征,那就十分危险了。

缺乏必要的侦察、警戒,远征时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袭击。

而远征时,部队对地形、人情并不熟悉,一旦遭遇袭击,往往就会陷入遭遇合围的绝境。

而一旦遭遇数万骑的合围,李广个人再是神勇非常,也是改变不了战局的。

可以说,缺乏大兵团指挥能力,是李广的一大短板。

事实上,这个短板,不仅李广有,就是程不识、韩安国等资历较老的抗匈名将们都存在,因此风头被后生抢走是必然的。

悲剧结局

或许是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李广给自己作了重新定位。

前119年,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与匈奴决战。

已经年过60的李广主动请战。汉武帝熬不过,只得同意,但暗地嘱咐:不要让李广与单于对阵。

进军途中,卫青调整方向,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道迂回,让好友公孙敖为前部。

李广表示:“东道水草少,其势不屯行”,自己愿意作先锋!

显然,李广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

自己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兵团指挥能力,独领军迂回非其所长,但他依然勇武善战,可作先锋!

然而,卫青为了让好友公孙敖立功,拒绝李广的请求。

李广愤怒不已,没有与卫青辞行就引军东去。

结果,李广迷路,没有赶上大战。

“失期当斩”!

李广对卫青十分愤怒,又不愿接受刀笔吏的审问,就在卫青的大将军幕府引刀自尽了。

性格悲剧

李广有能力,但能力也没有强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朝廷用你不用你,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天子、统帅的态度。

所以,能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立功机会,还得看与天子、统帅的关系。

李广很早就得到了汉武帝的瞩目,武帝即位之初,他就以“名将”的身份被调回长安,出人典领未央宫卫士的未央卫尉,颇有倚重之意。

然而,李广“梭梭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不善攀龙附凤,因此,与天子、新贵的关系都很一般,不能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同时,李广意气用事的性格,也使其他人很难与他相处。

李广获罪庶人时,曾与霸陵尉有过节。

他重新受任后,请求调霸陵尉随从。结果一到自己的地方就把霸陵尉处决了。

这种公报私仇的行为,既不道德,也损坏了上级的信任。(我答应调人给你,就是给你报仇的?)

即使到了最后时刻,卫青其实也没有恶言问罪之意,只是派人送酒食给李广,询问情况。

李广对卫青怨气大,不愿作答,卫青被激怒,才派人催促李广的属吏往帐下听审。

但李广余怒未消,受不得气,竟然拔刀自刎!

李广确实是名将,但“李广难封”,主要责任人还是李广自己。

他虽然有将才,但缺乏大兵团指挥能力,几次独立作战,或无功而返,或遭遇围攻。

他虽与士卒同甘共苦,颇得士卒之心,但意气用事,与卫青等新贵的关系一般,难以得到“容易的机会”。

因此,虽然其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但他始终无法完成封侯所需的“指标”。

封不封侯,看“指标”,李广没有完成朝廷的“指标”,自然没有“封侯”。

然而,百姓们心中有杆秤。李广没有“封侯”,但他名字,“飞将军”的称呼,依然成为杀敌卫国英雄的代名词!

2 阅读:648
评论列表
  • 2021-10-30 16:45

    相比较军工确实不是很突出,但是这也实打实的民族英雄,看到一些胡杂还嘲讽民族英雄,可悲,这些胡杂连给李广提鞋的资格都没

  • 2021-10-11 21:41

    他儿子都封侯了,他没封侯,还说明不了问题吗?

  • 2021-10-14 15:44

    封了迷路侯

    晚安秃头怪 回复:
    [笑着哭]
  • 2022-10-06 12:04

    国足球队欢迎你加入!

  • 2022-10-30 23:28

    八路军总结打防御还得靠军民团结

  • 2022-09-25 10:41

    曾任六郡太守,未央宫尉卫。护边境安宁,护汉武帝周全,虽然军功不够封侯,但也是为国为国尽忠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佛晓清风 回复:
    就是敢死队长的无谋勇士
  • 2022-08-09 14:23

    防守还行,出击就零分

安布出游

简介:最精彩的资讯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