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朱元璋赐给冯胜毒酒一杯,冯胜将酒杯高举过头顶,问道:“喝了这杯酒,陛下可否放过我女儿?”

情感不是大师 2022-11-18 15:42:56

1395年,朱元璋赐给冯胜毒酒一杯,冯胜将酒杯高举过头顶,问道: “喝了这杯酒,陛下可否放过我女儿?” 朱元璋低垂眼睑,冷冰冰说道: “你省省吧,她们死路一条了!”冯胜已经心灰意冷了,身体瞬间毫无力气,摔倒在地,任命地喝下了皇上赐的毒酒。在临死之前,他说出了心里话:“ 朱重八,你当真好绝情!”朱元璋生在了乱世,而能建功立业,靠的不是家财万贯,更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是一群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比如徐达,常遇春,还有冯胜等。

这些人,在明朝开国后,成为了功臣,封赏一番。他们也都曾以为既然得了天下,该享享福了,然而世事变迁,短短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政治格局也变了。他们的命运垂危。要说这些的根源还在于朱元璋的家事。朱元璋儿子不少,然而最宠爱长子朱标,所以朱标早就被立为太子,朱标也很争气,跟着父亲学习治国理政的本事。然而让朱元璋难以接受的是朱标死得太早,还没活过自己。如此以来,朱元璋心中郁结,为了继承者的事伤透了脑筋。嫡长子死了,再选一个便是,然而在众多儿子里选,着实为难。有的儿子有军功,有的儿子比较受宠,然而有的儿子还有靠山。这样一看,选谁都不会太平。而朱元璋因为宠爱朱标,所以就想,既然如此,就让朱标的儿子,他的孙子朱允炆来继承大统吧。然而朱允炆年纪轻轻的,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朱元璋开始忧心忡忡!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趁自己还有力气,赶紧给孙子扫清障碍!在冯胜之前,几位功臣已经被以各种名目处死了。轮到冯胜,也不足为奇。谁叫他一直以来做事不多想想呢?要说军功,冯胜当初忠心护主,确实是很让朱元璋感动的。洪武二十年,蒙古20万大军再次侵犯北境,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兵20万征讨蒙古。蒙古大军擅用火器,当时大家忧心忡忡,以为此次必将损兵折将。然而冯胜却巧立奇功,招降了蒙古军民24万余人,而带回来战利品无数。羊、马、驴、驼等等。要想当初的功勋,要说朱元璋也不至于一杯毒酒赐死他。他犯了何罪呢?冯胜当初的封赏之一,就是攀上了一门贵戚,那就是将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橚。这个朱橚和朱棣是同父同母,按说也是朱元璋十分宠爱的。然而他对政治不是很敏感,虽然他自己没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但是他哥哥朱棣有啊,而且朱棣还有能力,有靠山。而朱橚显然有点太单纯。那一天,朱橚去凤阳拜见了老丈人冯胜。

他想的就是看看岳父大人,叙叙旧。然而皇帝知道了,自然不会这么想,他猜想这儿子难不成要搞事情吗?要造反?而且武将与藩王私下会面这在明朝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那时正是朱标已经死了,朱允炆当了太子,朱允炆年幼,没有什么靠山。朱元璋心里本来就乱得很。他越想越后怕,于是就将冯胜召进宫。1395年,70岁的冯胜被赐死,死后不入功臣庙,诸子都不得继承其嗣。这就是冯胜的结局。此时,大将蓝玉已经去世两年!而徐达发背痈,不能吃鹅肉,却被皇帝赐了蒸鹅而死,刘伯温被胡惟庸授令毒死·······这些功臣如果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还能卖命的为朱元璋付出吗?也许也会的,毕竟,谁不能青年壮志,谁不曾胸怀天下!然而朱元璋算计来算计去,最终将朱允炆赶下台的不是大臣,而是他的亲儿子朱棣。这也是历史偶然中的必然。

0 阅读:26

情感不是大师

简介: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