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看电影《抓娃娃》中的子女教育问题

中国法院网 2024-08-09 15:10:25

电影《抓娃娃》讲述了一个富豪家庭为了培养接班人而对孩子进行非常规划教育实验的故事,通过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情感和冲突。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情节蕴含了未成年人教育的法律问题。

剧情回顾✦

马继业喜欢跑步,其跑步天赋被西虹市体校教练看重,教练想选拔他进入体校,却遭到马继业父母“从中作梗”,老马将麻药涂在儿子脚上并带儿子去看了假医生,让儿子误以为自己脚有问题,放弃了进入体校的机会。

法官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五项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虽然老马和妻子的出发点是为了儿子好,但是他们未尊重孩子的意愿,未采纳孩子的意见,甚至通过弄虚作假让孩子打消了练体育的想法,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当孩子意见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父母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帮助未成年人进行主、客观分析,从而作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选择。

剧情回顾✦

为了进一步了解马继业高考前的思想动向,老马和妻子趁孩子不在家,偷偷看了孩子的日记本。

法官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三项也规定了应当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马继业父母的做法侵犯了马继业的隐私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呢?从家庭层面来看,父母应避免未经允许查看未成年人的日记、信件等私人物品,对未成年人的个人空间给予足够尊重,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同样承担着协助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职责。从学校层面来说,老师不能随意翻看学生物品,不得向他人透露学生个人隐私;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确保学生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剧情回顾✦

老马为了预防儿子早恋影响高考,通过关系让儿子的好朋友张飞飞提前批进入舞蹈学院,并提供了奖学金、住公寓等优惠条件。

法官解读✦

父母干涉未成年人交友,必须适度且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基本权利。该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其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并引导其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意味着,父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随意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合理的社交活动对其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未成年人能够学习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过度干涉他们的交友活动,尤其是单纯基于学习成绩或其他表面现象而武断地禁止某些交往,可能会阻碍这些重要技能的发展。因此,家长在干涉未成年人交友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在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同时,尽量不侵犯其个人空间。

剧情回顾✦

姥姥、姥爷在马继业生日时去看望马继业,因心疼外孙生活艰苦,老人偷偷藏了钱准备给孩子,却被马继业妈妈发现并直接没收。

法官解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财产,如压岁钱,一旦接受赠与,财产权便属于该未成年人。赠与人(如给压岁钱的亲戚)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孩子),孩子表示接受后,赠与合同即成立,赠与行为即视为完成。这意味着这些钱财一旦归孩子所有,父母无权随意处置。然而,作为监护人,父母有责任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确保这些财产被用于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此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更应逐步放开对孩子财务的管理,让孩子学习并实践金钱管理的基础知识,这对其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在不需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购买文具、玩具等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物品。

来源:北京海淀法院公众号

作者:李玉宇

编辑:常跃旺

0 阅读: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