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还是通缩》作者渡边努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蔻蔻米菲 2024-04-26 10:58:54

自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经历了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的停滞,并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

大流行之后,一度成为历史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强势来袭。日本也不例外,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3.1%,创下了41年来的新高。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日本又结束了长达17年的负利率政策。安倍经济学未能拯救的日本经济,似乎正在走出三十年的通缩怪圈。

事实上,早在2022年,日本就有了物价上涨的苗头。当年10月,东京大学渡边努就出版了新书《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分析了日本30年来首次出现通胀势头的原因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

2024年初,新书中文版正式出版。4月13日,中信出版集团邀请作者渡边努在北京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交流了他眼中日本走出30年通缩的真正原因。

在过去十年间,日本央行采取了包括负利率在内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地将日本经济从长达三十年的慢性通缩中拉出。然而,随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似乎开始摆脱了这一困境。

在此之前,尽管消费者期望工资增长,企业也愿意提高产品价格,但由于日本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缺乏预期,企业也就不敢轻易调高价格,从而无法提升员工工资。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抵触情绪与企业的价格冻结习惯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种持续至今的“社会范式”。

但是,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渐传导至日本,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对物价的预期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一长期的平衡正在被打破,日本的工资和物价开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物价以约2%的速度稳步上涨,而不再是之前的0%,工资增长也将跟随这一趋势。

2023年,日本的“春斗”工资涨幅达到了3.99%,而2024年的工资涨幅更是达到了5.28%,创下了33年来的最高纪录。

随着日本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提升,以及对价格上涨的心态发生变化,日本企业也开始考虑改变。之前企业不敢涨价是因为担心失去客户,但现在这种担忧正在减少,企业可能会改变长期以来的价格冻结习惯。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许多人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步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渡边努认为,中国和日本都位于东亚地区并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经济发展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消费者和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经济不太可能走上与日本相同的道路。

渡边努指出,日本长期通缩的成本极为高昂,不仅商品的平均价格保持不变,甚至每个商品的价格都被冻结。价格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一旦慢性通缩在社会中扎根,改变固定的物价预期将变得异常困难。

[日] 渡边努 著 裴桂芬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通胀,还是通缩》从“后疫情时代”的角度,讲述了全球范围内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以及其对消费者、劳动者和企业的影响。

除了讲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这本书还分析了“廉价”日本现象,以及如今日本经济面临的特殊困难——既有的通货紧缩遇上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0 阅读:0

蔻蔻米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