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试射高超弹,航母未来将何去何从?

火力侦察 2023-07-14 11:56:00

援引法国国防部的消息,法国Ariane集团于6月26日在法国西侧的大西洋海空域进行了V-MAX系列导弹的试射,并在此设置了禁航区,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至此法国跻身中美俄之后成为第四个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

禁行范围

目前实验过程和导弹的具体细节并没有公布,根据已有信息推测V-MAX可能是一款采用乘波体布局的高超音速导弹,先采用固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导弹加速到马赫数15左右,然后释放滑翔体,无动力滑翔机高速下降,再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在30~50千米高度滑行,并且具有改变飞行弹道的能力,从而使其更难以被拦截。

法国高超弹构型之一

法国在国防领域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战略性武器上极度强调独立自主,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这次法国人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曾经我们用对抗霸权并引以为傲的高超弹,其相关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也会被各军事大国相继突破,或者说即使多数国家不能掌握,少数国家突破后也会部署到盟国土地上成扩散态势。以往我们高超弹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反大型水面舰艇,实现区域拒止,所以可以肯定,这也是将来世界其他主要军事强国运用高超弹的方式之一,这似乎对同样在不久将来大规模发展航母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航母发展是否会因为高超弹的兴起走向末路呢。

高超弹反航母,仅对比两者的单价具备极高的效费比。即便相关研发和生产费用高昂,但对于仅船体造价动辄就上百亿,还有同样昂贵的舰载机联队和数千名作战人员,高超弹这点钱算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以平常的思维来看,研发高超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战时以“量大管饱”的高超弹消耗对方航母能够迅速将对手国力拖垮,扭转力量的天平,是理想的不对称作战武器。但至于航母的费用,永远都不能只看单方面的造价,要放入一国的经济体量中进行衡量,消费得起航母的国家,同样也是能承受航母的损失。

对于目前的工业大国而言,航母的相对成本 (造价/制造业增加值) 与二战时期大致持平,唯一不同的是最大工业国桂冠从美的头上换到了我们的头上。虽然如此,美的的工业值换算至二战时期仍超过当时的英日两国之和。其在二战初期制造业约占世界总量的 29%,苏联为17.6% ,巧合的是这个数据现在变成的中美,并且顺序换了个位。也就是说,对于真正的航母玩家,无论是昔日的美英日,还是今天的中美,航母对于工业大国的可负担性并无实质变化。这也是给在我们大力发展航母时大喊穷兵黩武这些人的一记耳光。

如同哈马斯采用大量的自制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大量消耗其铁穹拦截弹,就有以色列会被哈马斯弹海战术拖垮的言论一样,而实际以色列国力并未受明显影响,反而是哈马斯掏空了口袋。这个例子也许不够贴切,但反应了军事对抗本质是综合国力对抗的问题,不是单方面武器斗兽的问题。

当然这里不是说有钱就能无脑败家,用航母极限一换一。打航母,火力永远都不是第一要务,即使用高超弹把亚非拉国家全部武装到牙齿,他们依旧是霸权国家羊圈里的肥羊。打航母的关键永远都是目标指示。

美的家10艘航母,在进行实战任务时会采用双航母甚至三航母编队,一艘航母姑且按最极限60架战斗机计算,两至三艘为120~180架。一百多架三代战机放在陆地,距离一个区域性强国还相差甚远,为何放到海上就是一个灭国舰队?就在于航母是机动性力量,机动性使航母位置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让对手琢磨不定,这种给对手造成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其实际战斗力。

在结合编队本身的干扰、电磁屏蔽、制造假目标、混迹于民船、分散部署、其他舰队佯攻配合等等反侦察手段,甚至还有天气等干扰因素,发现并有效跟踪、定位航母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国家连对大海捞针的基本硬件基础都不具备。

美的作为航母玩得最老练的国家,早在大几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如何隐匿航母的踪迹,其效果很明显。例如在1956年的一次演习中扮演“蓝军”的空中侦察打击部队对海上数个疑似航母编队的目标群进行了30余次攻击,仅有1次找到了真正的航母编队。

这种示意图看看就好,战时就算舰载机都不是直起直落,弯弯绕绕都是为了隐蔽行踪

我们目前打造了一套高效的基于天基的反水面舰艇侦查体系,也流露过很多令人惊叹的卫星图。说明我们具备了基本的硬件基础,其他的军事大国或多或少也具备一些这样的能力。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在实战时就能够万无一失。

要保证足够的过顶时间,需要动辄上百颗低轨道卫星共同组网,或者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实现个位数米级成像,在和平时期效果尚且理想,但事态真正发展到要攻击航母时,时卫星的生存性会面临严峻考验。

卫星的轨道相对固定,想必各大国手中都有一份详细的各国卫星分布及轨道图。在海洋上找到航母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在轨道上找到并消灭卫星的难度,导弹打卫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更重要的是激光武器打卫星技术也正在突飞猛进,中美两国都非常热衷于制造各种大功率手电筒,手电筒的反卫星效率之高,能够快速击垮任何苦心经营的中低轨道星座,各种基于快速反应火箭的补网卫星在高效反卫星武器面前也会成为快消品,最后搜索航母的工作很可能还要回归到航母本身。

今年5月刊的《兵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一篇关于北理工高丽红团队的论文,大意是用硼酚醛树脂实现了高效激光防护。工业级硼酚醛树脂的成本只有每公斤7元人民币,实验中对涂敷2.5毫米改性硼酚醛树脂的部位用每平方厘米500瓦功率的激光连续照射15秒钟,基体表面温度只上升到230摄氏度,低于铝材的熔点约400摄氏度。似乎找到了对抗激光武器的方式,然而在卫星上却行不通,太阳能帆、镜头等关键部位不可能全方位覆盖这些厚厚的防护,激光武器依旧能够致盲或是彻底摧毁卫星。

当然,肆意攻击对方卫星会招至更严重的报复,也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完全寄希望于天基系统是不可靠的。

关于高超声速武器的使用,两个大国之间也会涉及一个误判的问题。中远程弹道导弹不能乱打,无论空基还是海基,其助推段无外乎都还是弹道导弹。即便是他国向我发射,我们也并不知道高超声速弹头里装的是什么,是反舰的,还是直接就是一个大当量。核反击系统是有着很高敏感度的,这边导弹一起,那边就立即有所反应,而不是真的等到落地了才确定反击计划。

高超弹与航母编队最本质的区别是他们作战属性的差异。也就是常说的一件武器被淘汰并不是因为有克制他的武器,而是因为在功能上被取代。高超弹与舰艇编队,或是舰载战术飞机完全是不同的属性,打击舰艇和制海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打击舰艇是制海众多环节中的一环,是上下位关系不是平行关系。制海更需要显示存在、持续控制,这也是德国单靠海狼潜艇翻不了盘的原因,更何况高超弹在厉害也打不到水下的目标。

将高超弹搬到大型舰艇上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革命性的创新,本质上只是传统舰载反舰导弹的升级。

舰+弹相比舰+弹+飞机仍然少了一个维度。现阶段我们的海上编队能依托舰载高超弹对对手形成威慑是基于对手在弹的维度上占时落后,而一旦对手在相关领域弥补了短板双方之间的对比又将再次回到同一纬度。并且相信这个平衡将会在下个十年到来,给我们的优势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点,高超弹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独门绝学,我们能够实用化的技术对手迟早也能实用化,高超弹也无法实现航母+战术飞机的功能,航母依旧是大海军的基本盘。反坦克最好的武器就是坦克,反航母亦是如此。

另外,在更远的地方,南美-非洲-印度洋一线,我们的巨型货轮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从外部给我们提供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海外利益。远离陆地的大洋深处只有航母编队能在战时提供持续的庇护,我们发展航母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在家门口解决家务事,我们的利益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都需要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海军力量能有所作为。

30万吨及40万吨2散装货轮航迹分布图,目的地基本只有一个

所以高超弹给航母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航母都是大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3 阅读:394
评论列表

火力侦察

简介:交流不同的武德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