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这样说毛主席: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毛主席的回应很直接

任我去 2024-04-08 11:25:12

1962年2月24日,身在台湾的胡适受邀参加一场文学界的座谈会,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胡适在文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这场座谈会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是冲着胡适来的,胡适的每一次发言都会让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了大家深入交流,座谈会结束后,胡适还参加了主办方举办的宴会,正当他与宾客们举杯畅饮时,突感身体不适,酒杯从手中滑落,掉在地上摔了个稀碎。

众人马上将胡适送到了附近医院救治,经过检查,医生得知胡适在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医院院长亲自对其进行抢救,但最终没能将胡适从鬼门关拉回来。

胡适这个人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这名文学泰斗甚至评价过毛主席:“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谦谦君子

胡适的祖籍在安徽,但在江苏出生,胡适的父亲曾是个读书人,但仕途之路比较坎坷,后来迫于生活,开始经营一些小本生意。

虽说自己是个失败的读书人,但胡父始终坚信读书是普通百姓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道路,所以一直比较重视对胡适的教育。

小时候的胡适酷爱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古典名著,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谋个一官半职。

但是,1905年清朝突然宣布废除了科举制度,胡适的这口“国家饭”算是吃不上了。

为了文化的传播,美国放弃了庚子赔款,这笔钱除了在中国修建高等学府之外,还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中国的近代史无比屈辱,泱泱大国为何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屡屡割地赔款?胡适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找到了答案。中国近代被世界抛弃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落后的科技,而是未能建立一套民主制度。

为了接触西方世界,胡适报名参加了留学考试。同一批学员中,胡适的总成绩并不突出,排名仅为第55名。但由于国文科目拿到了满分,所以他成功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

胡适前往美国后,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现代文明。人们崇尚民主、科学、自由,这一点是晚清社会所不具备的。

1917年,陈独秀来到了北大就职,他一直将胡适视为人才,多次在蔡元培面前表达了希望和胡适共事的愿望。在蔡元培的邀请下,胡适从美国返回,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

在胡适的帮助下,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发展到了顶峰,越来越多的进步文章在此发表,使其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

由于在美国生活多年,胡适认为美国的文学作品语言非常简单,大多数人都能看懂。

而当时中国文学作品依然以文言文为主,于是胡适提出,应该效仿美国,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他还公开表示:“文学作品只有能让大多数人看懂,才算有价值。”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该文在文学领域引起了不小震动。胡适也遭到了一些守旧派的批判,在守旧派中,比较有名的便是黄侃。

黄侃师承章太炎,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认为白话文不成体统,多次公开抨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有一次在课堂上,黄侃说道:“胡教授号称白话文删繁就简,我看来并非如此。假如胡适老婆死了,家人该如何给他报丧?‘你的老婆死了,你快回来呀!’一共11个字。如果用文言文的话,则不会这么复杂,‘妻丧速归’。”

黄侃公开诅咒胡适老婆,换做是其他人,注定难掩怒火,但胡适却一笑而过。“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邀请我去当行政秘书,我不想从政,请黄先生帮我写一封电报,拒绝我这位朋友。”

黄侃思索了一会说道:“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我只用了12个字。”

胡适却笑着说:“黄先生知道我是怎么回复的么?我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在场的学生哄堂大笑,黄侃恼羞成怒的说道:“你的电文粗鄙不堪,有辱斯文,根本不能表达我那12个字的含义。”

胡适却说:“我看未必吧,‘才疏学浅,恐难胜任’其实就是‘干不了’的意思。‘谢谢’则是表达出了我对朋友举荐的感谢,你怎么能说这是有辱斯文呢?”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分裂为了两大派别,分别是以陈独秀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以胡适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鲁迅和胡适原本是新文化运动的“双子星”,两人曾是好友,由于鲁迅在政治上反对改良主义,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鲁迅文风犀利,经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怒骂胡适,在《答KS君》中,鲁迅评价胡适:“蒙着公正的皮,令人作呕。”

在《王道诗话》中,鲁迅又把胡适写成了“为虎作伥又标榜任意道德的帮忙文人”。很多人都以为文学领域的一场骂战即将开始,但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哪怕是鲁迅的唾沫溅到自己的脸上,胡适也没还口,胡适的文章中从来都没出现过有关鲁迅的内容。不仅如此,鲁迅去世后,胡适还多次帮助鲁迅的遗孀,尽显宽厚待人的优良品质。

从胡适对待黄侃和鲁迅的态度来看,还是有些“谦谦君子”的模样。

评价毛主席考不上北大

“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面对黄侃和鲁迅的人身攻击,胡适都能一笑而过,然而就是这样一名谦谦君子,却曾用这句话评价毛主席。

虽说胡适仅比毛主席年长两岁,毕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毛主席一直把胡适当成自己的榜样。

1918年,毛主席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来到了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只要有时间,他总会去旁听胡适的课,胡适所提出的民主观念让毛主席深感认同。

胡适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不错,两人经常一起讨论时政。毛主席对政治的独到见解让他得到了胡适的赏识。

毛主席主持成立了新民学会后,曾计划前往法国探寻真理。即将启程时,毛主席意外看到了胡适所写的《非留学篇》,于是他放弃了赴法留学的机会,决心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国内问题上。

毛主席返回湖南后,创办了《湘江评论》,胡适对毛主席所写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也间接推动了《湘江评论》的传播。总体来说,胡适与毛主席亦师亦友,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人在思想上渐行渐远。

苏俄完成“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只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坚持研读。

毛主席早在湖南求学期间就经常利用假期去乡下考察,对农民的艰辛感同身受,所以他十分认同马克思主义提到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担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时,毛主席就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逐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

胡适则坚持非革命的自由主义,虽说一直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满,但他一直主张通过抗议、请愿来促使蒋介石政府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

大革命失败后,以胡适为首的改良主义让毛主席失望透顶,他坚信改良主义因为自身的软弱性,不可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坚定不移的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走下去,中国才能实现民主自由。

由于胡适一直以来都比较抵触马克思主义,这也导致师生二人分道扬镳。后来的日子里,毛主席带领广大无产阶级为了民主事业英勇斗争,胡适却始终固执己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军已经向人民武装露出了獠牙,胡适依然给毛主席写信,按照西方模式治理国家。

面对胡适的短视,毛主席并未回复,胡适对此耿耿于怀。解放战争后期,毛主席曾试图挽留胡适,但却被胡适婉拒,北平和平解放后匆匆飞往了南京,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1959年,胡适在台湾读到了毛主席所作的《蝶恋花-赠李淑一》,胡适随即写下了一篇日记,大肆贬低这首诗:“真有点肉麻,其中最末一首既是全国文人大捧的‘蝶恋花’词,没有一句通的。”

胡适晚年时曾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问道:“作为毛主席曾经的老师,你对他有什么看法吗?”

胡适回答道:“他当年的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

简简单单一句话,不仅否定了毛主席的文学水平,还否定了当年的那段师生关系。胡适对毛主席的评价在国内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比如郭沫若就曾撰文批判胡适的资产阶级错误思想。

一时间,胡适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毛主席却说:“胡适的功劳不能全盘抹杀,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面对胡适的贬低,毛主席却能保持客观的态度去评价这位故友,由此可见,毛主席才是真正的胸怀宽广。

压根就没想考进北大

不可否认,从民国时期到今天,北京大学一直都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院校,胡适评价毛主席“考不上北大”,真的如此吗?

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有一位好友,名叫罗章龙。罗章龙顺利通过了北大的入学考试,成为了北大哲学系的一名学生。

罗章龙回忆:“当时我也曾建议毛主席报考北大,但却被他拒绝了。他的言语中甚至有些许不屑的态度。他认为北大的课程太陈旧,不值得花费精力去学习。”

毛主席充分利用了北大图书馆的资源,读完了多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当时北大的课程只注重讲授学术知识,很少谈及时政,如果长时间在北大学习,会逐渐与社会脱节。

毛主席经常去旁听那些文化大师的课程,这些大师虽说一直在呐喊新文化,但很少有人落实到行动上。

以当时中国的国情,只通过喊口号是不能解决中国现存的问题的,中国要想改变,就必须有更多的行动派。

由此可见,毛主席并非像胡适所说的“考不上北大”,只是相比于理论,他更在乎的是实践。离开北京后,毛主席前往了湖南领导群众运动,北大少了一个学生,但工农阶级却多了一位领袖。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毛主席的著作个个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启明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系列作品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毛主席是个革命家,而胡适只不过是一个接触过西方思想的文人,所以他并不具备评价毛主席的资格。

回看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便能感受到胡大师其实也有偏激的一面。他主张全盘西化,甚至将传统文化贬的一文不值。后来担任北大校长时,他甚至在新生入学仪式上说出过 “美国的月亮比国内圆”这类话。

如果他能沉下心钻研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许能辩证的看待新旧文化。

我们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真如胡适主张的彻底摒弃传统文化,也就意味着华夏民族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底蕴将荡然无存。

结语

虽说胡适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他在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他是一个探索者,只不过在某个时期走向了歧途。

正如毛主席所说:“对于胡适,我们不能一笔抹杀,我们应该事实求是,批判他的同时,也要肯定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0 阅读:0

任我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