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多还处于奴隶制时代,王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处于封建制度初期的中原地区都难以推行,更别说奴隶制度的少数民族国家了。
随着匈奴对新朝的抵抗,新朝周边依附的少数民族开始陆续脱离新朝的统治。
公元12年,高句丽、秽貉宣布脱离新朝统治。
王莽派遣严尤出兵高句丽,斩杀了高句丽侯,并将高句丽的名字改为了下句丽。
高句丽虽然败了,但是依旧不服从新朝的统治。
在高句丽和秽貉的带动下,新朝的东北方和西南方少数民族掀起了脱离新朝统治的浪潮。
公元13年2月,西域的焉耆宣布脱离新朝统治。
王莽派西域都护但钦镇压,但钦被反杀。
公元13年2月,西域的乌孙国依旧按照西汉时期旧规来长安朝贡。
前文我们说过,现在的乌孙国统治者有二人,一个叫大昆弥,一个叫小昆弥。大昆弥出自汉朝阏氏所生子嗣,小昆弥出自匈奴阏氏所生子嗣。
此次朝贡,乌孙国的大小昆弥都来了。
在宴会上,王莽安排小昆弥坐在了大昆弥的上位。
王莽为何如此安排?
因为王莽想借此机会拉近与匈奴的关系,和平解决周边问题。
然而,大臣满昌认为,外族之所以归附于中国,就是因为中国讲究礼义,虽然乌孙国有大小昆弥之分,但是大昆弥从地位上还是要高于小昆弥的,大昆弥才是乌孙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君,现在安排臣子坐在国君之上位,这是完全不合礼法的。
王莽不认同满昌的说法,依旧按照自己的安排。
乌孙国大小昆弥回国后,大昆弥认为自己这次中原之行受到了侮辱,因此开始逐渐疏远中原。
王莽不认为自己错了,反而怪罪于满昌,将满昌罢免了。
公元14年7月,益州的蛮夷宣布脱离新朝统治,并起兵反新,杀死了益州大尹程降。
王莽派遣平蛮将军冯茂率领巴蜀的兵士前往镇压,多年不能攻克,这支部队从此困在了益州一带。
公元15年,五原、代郡发生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原因很简单,自王莽北伐匈奴之后,五原、代郡一带十室九空,本就生活困难,王莽怕自己退兵之后匈奴再度来犯,在五原和代郡留驻了重兵,而部队的开支由五原、代郡财政收入供给。
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税收主要出自农民,因此五原、代郡的农民不堪其苦,发动了农民起义。
王莽派孔仁率兵前往镇压,第二年平定了此次农民起义。
公元16年10月,平蛮将军冯茂的军中发生疫病,70%的军兵因此而死。
冯茂下令从益州本地征兵,益州成年男子几乎全部被征入伍,使得益州地区百姓生活倍加艰难,无以为继。
百姓无法生活,拖家带口投向蛮夷,冯茂的镇压更加艰难。
王莽知道后,将冯茂召回打入大牢,冯茂最终死于狱中。
冯茂之后,王莽又派宁始将军廉丹与庸部牧史熊率领天水、陇西的士卒继续镇压,广汉、巴蜀一带的吏民负责向前线输送物资。
廉丹的部队刚到,就斩首了蛮夷数千人,让王莽看到了平定蛮夷之乱的希望。
然而,由于广汉、巴蜀一带吏民运输物资速度缓慢,军队补给不济,士卒发生哗变,这支镇压部队又失败了。
王莽看不到希望,只得暂停了对益州蛮夷的镇压。
从此,新朝基本失去了对句町、梁州、长沙一线的控制。
益州无法取得胜利,王莽又集中力量想要镇压焉耆。
王莽派五威将军王骏、西域都护李崇、戊己校尉郭钦出兵焉耆,又从莎车国、龟兹国调集了7000兵马攻打焉耆。
结果,王骏攻入焉耆境内,被焉耆的伏兵围杀。
郭钦攻杀焉耆老弱妇孺无数,而后从车师国归国。
李崇收拾王骏的残余兵马,退往了龟兹国。
新朝几次镇压失败,西域各国纷纷宣布独立。
公元16年底,新朝彻底失去了对西域诸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