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尽毁!男女混住抽签决定?骑行圈到底有多乱?

职说咱怎么增长 2024-08-15 13:33:28
前言

最近一些视频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在这些视频中带出了最近兴起的一个群体——骑行圈,他们内部的各种混乱现象。

而暴露出的内容也是让大家汗颜,比方说他们会在骑行过程中寻找目标,发展线下关系,打着“骑行交友”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在组织“桃色交易”,甚至出去农家乐参加活动,规则是要抽签男女混住!

这些账号的短视频爆料出的,难道真的是骑行圈的“真相”吗?

争议话题赚取流量

最近,由于大家都觉醒了对于健康身体的追求,于是很多人都会购买一辆山地车,在闲暇之余能够骑车出去锻炼身体,有很多有相同爱好的人凑在一起骑行,平时会结伴出去,既保证了安全,又能提供旅途上的乐趣。

这些人越聚越多,有了自己的社群,而这些喜爱骑行的人,被我们称作“骑行圈”。

但是人一旦多起来,就会出现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短视频界突然出现了一些视频,声称这些骑行圈里的人都相当的乱!配上一张图,渲染他们如何如何,那故事讲的是一个惟妙惟肖!

这些视频还不是一个两个,自从前几个视频爆火了,那些创作者似乎是找到了一个风口,他们看见了在这些行业“秘闻”的吸引之下创造出的巨大收益,于是他们便就开始了无线的创作,打着“揭秘科普”的旗号编纂故事。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3月8日——打击恶意“营销号”不能不疼不痒!

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大多数视频都是依靠着一张图片然后开始信口胡编,有很多视频的核心图片和文案基本都是一样的,这些口播剧本都是复制粘贴,被各种改编,适用于每一个圈子。

而这些编造出来的故事也大多数都开始泛滥,基本上差不齐都是那些内容,改造一两句话就可以适用于非常多的行业中去。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出于引起争议的目的。

在这些所谓“爆料”视频的选题以及文案逻辑中,我们其实不难看出来,通篇都在夸大其词引导讨论,引起评论区的热烈讨论后就算是成功讨好了算法获得流量,当然,流量越大,这些创作者账号所承担的商业价值就越高,广告收益也越高。

而这些造假复制的团队基本没有下限,本着“流量为王”的原则,大量地操纵一些博人眼球的新闻制造话题,而话题的中心,就是要引导观众在评论区围绕着话题进行讨论。

尽管有人说,这违背了创作者创作的初心,但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互动数据。“骑行圈”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引导起了讨论,话题度上升,真相是什么就无人在意了。

直播带货的畸变

把这些逻辑放在短视频领域的带货层面依旧可以进行解释。

比方说我们最早接触的直播卖货,就是主播围绕着他们要卖的货品进行介绍,主要比拼的就是主播的口碑和货物的质量,但后来,大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方式,能够快速激起观众的购买欲。

而这个方法就是在直播中掺杂剧本,提升直播的趣味性。

发布大量带有煽动意味的视频,最好在联合几个大V进行合作,在直播间中争吵斗嘴,弹幕疯狂援助,人气上来了推送也会更多,主播们吵着吵着也会来一句“看看橱窗里的链接”,以此来刺激流量变现。

同样的,短视频在选材上也能通过编造一些争议性话题,等到视频流量来临,大量观众开始在评论区吵起来架,那就是时候了,这个时候把自己账号的橱窗打开,也能实现高转化率。

甚至“爱国”在某些人眼里,早就成了一门生意,很多人显然已经摸透了这个流量密码。这种套路在那些按剧本走的"正能量主播"圈子里也很常见。

以及前段时间严打的“新黄色新闻”,同样都是通过博人眼球的新闻,无论真假就把他们包装成吸引人热度的样子,通过过度夸张的一些大字符、大标题来强化这些新闻的震惊程度,实际上只是一些不经查证的“伪新闻”。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23年10月16日——不实信息披上“新闻”外衣 “伪新闻”侵蚀网络生态

这样的“新黄色新闻”和我们最近见到的“骑行圈乱象”这样的短视频也出现一些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脚本基本上完全一致,高重合率的内容没大面积传播,换汤不换药的宣传其实背后是人人都想分这流量的一杯羹。

为“情绪”买单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了12亿的大关,我们的互联网在为这些用户提供推荐内容的时候,就会根据用户调性进行个性化,也就是内容都面临着“筛选”。

这让人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诈骗犯经常发一些文案非常简单低级的诈骗短信,很多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骗子,但是这个诈骗犯还是一年发几百万条。

有人问他,说他这么做就是在浪费钱,但是这个诈骗犯却说,他只是在做筛选。通过这些手段把聪明人筛除掉,几分钱就可以杜绝一个被举报的风险,这难道不划算吗?

其实互联网也在做这这样的筛选,能够和视频内容进行共情的,被煽动性质强的内容大东的,其实都是短视频的“目标名单”,因为只有为他们的情绪买单,才越容易冲动消费,也越容易为他们创造价值。

信息来源:差评XPIN 2023年2月26日——算法正在谋杀新闻,十亿中国网友却为此狂欢

同样的,情绪越起起伏伏,对话题产生愤怒情绪在底下激情讨论的人,同样也是他们的目标群体。

“情绪”成为一门生意,而互联网,就是在这样一片生意场上攫取12亿网民的“情绪”,以此来产生利润。

“骑行圈乱不乱”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就是观众在下边的互动评论,这是很多人已经摸清楚的“流量密码”。

但这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如果运用得当,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推广的生意逻辑。作为商家,这是个非常值得多考虑的思路。

结语

话题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在被煽动的时候,你是一个感性的人,还是一个理性的人?在流量池中,我们都是被加以利用的一部分。

存在即合理,这样的筛选逻辑其实也能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如今的互联网进程,只不过,我们如今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似乎都在被数据记录。

0 阅读:981
评论列表
  • 2024-08-17 19:06

    完全不切合主题的那张森林防火视频照为什么会出现,还放在封面。确定不是骗我这种阅片无数的LSP进来的?[得瑟]

  • 2024-08-17 17:18

    普通的骑行是正常的,那种的你们肯定遇不到!要熟人介绍才行的

职说咱怎么增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