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央释放楼市长期调控信号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10个月下降。
这个数据背后,有一个重要信号:中央对楼市的长期调控思路已经非常明确。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党中央对房地产调控定调。
2020年中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并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去年政治局会议更是直接点名房地产行业,强调"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对楼市调控的态度越来越严厉,目标越来越明确。
这一次一线城市房价连续下跌,正是严厉调控政策的直接结果。
很多人还在期待房价能够暴涨,甚至把买房当成唯一出路。
但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02炒房客正在逐渐退出市场
曾几何时,春节过后的楼市就会迎来"小阳春",大批资金涌入楼市,助推房价上涨。
但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今年春节过后40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不升反降,同比下降20%左右。
炒房客之所以退出市场,恰恰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炒房难以为继。
试想一下,在房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炒房,无异于飞蛾扑火。
而且,随着多地出台"认房又认贷"等限购限贷政策,炒房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更致命的一点在于,房地产税这把利剑已经悬在炒房客头上。
一旦开征房地产税,持有多套房的炒房客不仅要缴纳高额税费,房产增值也会受到限制。
种种因素叠加,炒房客加速退出市场就成了大势所趋。
03房地产正在告别高杠杆时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行业高度依赖负债扩张。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底,136家典型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6%。
换言之,房企10块钱的资产里面,有7块多都是借来的。
高杠杆经营模式一度推动房企疯狂扩张,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当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就在去年,恒大、花样年等多个房企出现违约,上演了资金链断裂的悲剧。
在强监管和市场出清的双重作用下,房企正在告别高杠杆时代。
有的房企主动出售资产,回笼资金;有的房企加大销售力度,回款率明显提升。
总之,降杠杆、控风险、轻资产成为房企转型的关键词。
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走向稳健经营的新阶段。
04回归居住属性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无论是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还是炒房客加速退场,抑或是房企去杠杆,无不指向同一个方向:
那就是房地产正在回归居住属性,正在告别投资属性。
这其实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为房地产作为一种基础性民生,关乎老百姓安居乐业,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
如果任由房价暴涨,任由炒房客恣意妄为,最终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的利益。
只有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才能真正实现"房住不炒";
只有遏制投机炒作,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不仅是中央的政策导向,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作为普通购房者,你要看清这个大势,要认清房地产的居住属性。
不要把房子当成唯一出路,不要把人生寄托在房价上涨上。
相反,你要脚踏实地工作,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房地产长期调控的大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楼市已经明牌,你看明白了吗?
再忽悠人们也不买
请问房价虚高对经济有什么好处?
房是做什么的?有钱的好多套闲置,无钱的买不起。两极分化,有钱发烧,无钱困苦艰难。
高房价是最强避孕药!
能说成是调控结果,你是真人材
离坚决不能让房价下跌的政策措施将出台
以前对房地产的管理是最大失败,大部份工薪阶层买不起房,炒房客拉高房价,应严厉打去炒房客
房产税大家都不交,国家把这些房都冲公回收了么?
把所有存量房收回来作为经济保障房,马上就能解决年轻人住房问题。
一线城市只有取消购房限制,才有可能防止房价暴跌引发骨牌效应。
建一栋烂掉一栋,建一个小区烂尾一个小区
房市,去消公摊面积,降到百姓认可的价格,方能解决楼市的一地鸡毛。
不炒房又不炒股,那就炒黄金白银
解决了房子。生活怎么办
现在是保楼不保市
房地产税证券化,打包成理财产品,可以提前收三十年房地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