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实现100倍突破!

电池小站 2024-06-19 18:30:31

近日,据外媒报道,日本TDK公司在小型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其能量密度高达1000Wh/L,是现有产品的100倍。这一技术进步预计将大幅提升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等便携设备的性能。TDK计划明年提供新型电池样品,目标是实现商业化量产。

图源:TDK

TDK介绍,自2020年推出以来,竞争对手们也在推进小型全固态电池的开发,目前已有产品可提供50Wh/L的能量密度,而传统液体电解质充电式硬币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400Wh/L。此次开发的电池采用全陶瓷材料,包括氧化物系固态电解质和锂合金负极。TDK表示,该电池的高储电能力将实现更小尺寸和更长寿命,而氧化物材料提供高稳定性,从而提高安全性。该技术旨在用于手表和其他小型电子设备,取代现有硬币型电池。TDK株式会社是一家领先的电子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产品涵盖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等各类被动元器件。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同时其还布局了包括储能设备和大型电子设备(如无人机)在内的中型电池市场。值得一提的是,TDK于2005年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TL 100%的股权,将产品扩大到智能手机市场。目前TDK ATL占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手机电池市场份额,也是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ATL(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于1999年成立于香港,提供高质量可充电式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封装和系统整合方案。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下辖子公司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和福建省宁德市。值得注意的是,曾毓群是ATL创始人之一。2011年,曾毓群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动力电池事业部从ATL抽离出来,成立纯中资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宁德时代。

除了TDK,近日还有一家日本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据日媒报道,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Maxell)开发了一种全固态电池,能在150摄氏度下使用,具备卓越的耐热性和高循环耐久性。这款电池通过优化材料和配方,显著提升了耐热性,是现有产品的5倍。预计该电池将在医疗器械、半导体制造和汽车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有望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而扩展应用范围。

国内固态电池开启量产竞赛

近年来,我国已将固态电池列入行业重点发展对象并提出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头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近期更是接连公布了量产计划。

宁德时代:布局的是硫化物路线,预计2027年可以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4月28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CIBF2024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表示,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

吴凯称,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8分的水平,意味着届时可以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但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

此外,宁德时代于2023年4月发布了凝聚态电池。该电池采用半固态的胶质电解液,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

比亚迪:目前未发布固态电池相关产品,但固态电池专利数最多。

2022年11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全固态锂电池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牵头实施。今年的消息则是: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试装全固态锂电池,2026年将发布搭载全固态锂电池的新纯电平台和车型。

近日,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这一成果不仅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也标志着太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不过全固态电池本身也并不是无懈可击。

从技术角度来说,全固态电池仍有固态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固态电池固-固界面不稳定等痛点需要解决。

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全固态电池所需的全新的工艺和装备成本高昂,且对产业链具有颠覆性影响。

诸多因素影响下,目前全固态电池仍未能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半固态电池量也仅限于小批量示范运营,未来谁能掌握固态电池市场的话语权,还未可知。

来源:笔者整理于网络

3 阅读:1196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2:59

    什么时候能量产了再吹吧

  • 2024-06-20 15:53

    准备量产了[点踩][点踩][点踩]

电池小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