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小心受伤,这种常见做法可能培养逃避责任的习惯

尔烟谈育儿 2024-07-15 01:24:36

在育儿的道路上,作为父母或者孩子的照顾者经常会遇到孩子因为淘气而自食其果的情况。比如,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磕到了桌子。面对孩子的疼痛和泪水,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心疼和急于安慰。然而,如果处理不当,比如采取“打桌子”的方式来哄孩子,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一颗危险的种子——培养出一个习惯性推卸责任的孩子。

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磕到桌子这一事件的本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难免会有磕磕碰碰。这是他们学习自我控制、认识界限的必经之路。当孩子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伤害时,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安慰或转移责任。

我们来分析“打桌子”这一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表面上看,家长通过“打桌子”似乎能够立即缓解孩子的痛苦,让孩子感到“出气”和“报仇”,从而快速止住哭泣。但实质上,这种行为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即错误不在自己,而是桌子的错。这不仅混淆了孩子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也剥夺了孩子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

图源网络 侵权必删

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寻找外部因素来承担责任,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习惯性推卸责任的心态,会在孩子的人际交往、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中造成负面影响。他们会难以面对挑战和失败,缺乏自我反省和进步的动力。

在未来就很容易演变成:孩子考试没考好,怨老师出的考题不好;毕业没找到好工作,怨老板不能慧眼识珠;做生意资金紧张,怨父母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财富。

我相信在孩子出生之后,作为家长我们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着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希望。虽然现实不可能完全如我们所愿,但是辛苦养育孩子几十年,养出一个万事没有责任心,遇事只喜欢推卸责任的孩子肯定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当然,肯定会有父母或者家中的长辈会觉得,“孩子摔倒了,怪地不平;孩子淘气磕桌子上,怪桌子不好”这些都只是为了哄孩子而已,都是小事,怎么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是的,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哄孩子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就是家长教他们遇见事情该如何处理的大事!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心理学研究专家表明,孩子行为能力的成长往往是从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的。

古人有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说:谁家的孩子随谁,也正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表演吐舌头或者挤眉弄眼来逗孩子,那么没过多久,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朝我们吐舌头和挤眉弄眼;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是为了逗孩子玩。但是孩子只是把我们的行为作为模仿对象来学习!

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阅读;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那么请不要怪孩子,小小年纪天天只喜欢玩手机!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孩子的家长,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那么在日常生活我们就应该避免在孩子遇见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教孩子推卸责任!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正确处理这类情况!

首先,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和安抚,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怀抱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当孩子玩耍的时候,摔倒和碰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在玩耍的时候,磕到了自己,我们非常的心疼,快让爸爸妈妈好好抱抱,安慰安慰宝宝。”

图源网络 侵权必删

随后,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理解为什么会受伤,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教授孩子如何避免类似的伤害,比如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跑得太快等。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当家长自己遇到挫折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抱怨他人或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在模仿中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

例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打破杯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当着孩子面主动承认是自己没有拿好,而不是第一反应告诉孩子是杯子太滑了。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记得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讲再多的大道理,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在孩子磕桌后的哄抚方式,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让我们在每一次的小磕小碰中,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后果,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个有担当、能自立的下一代。

0 阅读:0

尔烟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