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李杜王,独他是“普通人”:常情凡笔,点石成金,佛由此来

愚鲁说文化 2024-09-26 14:32:53

对于家人,“遍插茱萸少一人”;对于朋友,“勿谓知音稀”;对于自己人生的归宿,“清溪”啊,“渭川田家”啊,“晚家南山陲”……李诗凭天眼而高,杜诗凭地眼而厚,他凭人眼。常情凡笔,成诗偏又惊人至此。点石成金,何其神矣,此或“佛”之真正由来。

提起“王维”,便几乎是应激性地要提“诗佛”这个事。然而,细细思之,王诗究竟是“佛味”更大还是“人味”更大?亦即是说,那里面,究竟主要是一种高蹈的宗教性之美——七宝佛塔、哥特教堂之美,还是一种常情人情之美——一茶一饭一欢喜一泫然之美?个人愚见,王诗恐怕是人性远远大于神性——诗佛之谓,似主要是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概括而已。

但,不对啊,譬诸“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玄之又玄,望美人兮天一方,不够出尘脱俗吗?须知:紧接着这两句的便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紧接着便回归具体之不能再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皆人间味,温热气。倘非得说王维的这一种人间味有何不同,便是它较最最平凡的“人间本味”更清淡、更蕴藉一些——也更矛盾一些。

《渭川田家》:永恒的复杂的情味

岂止《终南别业》,王诗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再如《渭川田家》,诗曰: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王维面对着这样一幅自荒古之世传承而下的“田家晚归图”,止不住的欣赏之情、羡慕之情(参考傅如一观点)。然而,何必自“荒古之世”而起呢?盖:这整一首《渭川田家》,唐版的《国风》也。结尾《式微》之诗即来自于《国风•邶风》,所谓“怅然吟式微”,浑似这一路所见、这一声嗟叹,穿过数千年莽莽的历史荒野而来——“即此羡闲逸”,便一下由瞬间而起的羡慕延展为了永恒的复杂的情味。这是结尾,开头处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也一样——一样的让人想起《国风》,其:《王风•君子于役》之中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技法上,首尾呼应,以蕴藉的方式呼应——两股清风攀住彼此的那种呼应;情味上,又顺承,并喜乐交集着悲愁次第道出。

是所谓:王维调和出的那种独特的人间味道,“更清淡,更蕴藉,也更矛盾”。

《清溪》:层层半遮,最王维的王维

多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甚至可说,“最王维的王维”,其正就是这个味道。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此诗名《清溪》,乃正就是王维素描、点染“清溪”这个地方(今陕西沔县之东)——“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又是那种《渭川田家》式的“半遮的向往”,半遮着满腔赶快收拾收拾——扑入此番好景之中的心情,读之,反而觉得他“并不着急”。技法上,其更又是在寻常之境上造出了一层永恒之境——草木起兴,亦景亦情,移景易情,天人合一。——脉脉此情,荡涤着一片植物和泥土的芬芳,起伏于一片潋滟澄澈的水光。——是的,其又是在唐诗之中写出了一部《诗经》来。——李白不同,其更像是在唐诗之中写出了一部《楚辞》来;不论技法还是情味,皆更近于我国文学的另一处源头。杜甫呢?其文学上的血缘似距离唐朝更近,汉魏建安文学——厚实,结实。

唐诗李杜王:王维是唯一的普通人

唐诗李杜王,极粗糙地说,诗仙、诗圣之谓皆准确;至于王维,这人该怎么说呢?

1、最具古典情味的是他;技法上也是,郁郁乎文哉。——在他那儿,草木茂盛,云深不改,万古如一日。2、最典型的古典文人是他。该做官时便做官,恐丢官时必丢官,欲退避隐居而不得……经典模板,毫无意外。经典文人的敏锐、出世,他有;伴随着那份敏锐出世而来的犹豫、软弱,以及因此而不得不更加入世——终其一生,惶惶不安,小心翼翼,他更是。

唐诗李杜王,他是那里面唯一的“普通人”。——不仅人生完完全全就是普通人的样子;剥开王诗层层的“半遮”,那里面真正打动人的,乃仍旧是一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常情。对于家人,“遍插茱萸少一人”;对于朋友,“勿谓知音稀”;对于自己人生的归宿,“清溪”啊,“渭川田家”啊,“晚家南山陲”……李诗凭天眼而高,杜诗凭地眼而厚,他凭人眼。

常情凡笔,成诗偏又惊人至此。点石成金,何其神矣,此或“佛”之真正由来。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9月25日星期三

【主要参考文献】《新旧唐书》,《唐才子传》,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萧涤非、马茂元、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罗宗强《唐诗小史》等。

​​​

0 阅读:6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