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国以后,毛主席只参加过3个人的追悼会,分别都是谁的?

洞鉴五千年 2024-06-07 11:10:10

毛主席一生叱咤战场数十载,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走向了胜利,而期间也结识了不少同道中人,甚至是生死之交。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成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因此毛主席是带头人,而其他人之所以愿意听他的话,自然是因为毛主席足够有能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也会面临老去和死亡,其中不乏一些比毛主席年龄大的,对此毛主席会亲自为他们辞行。

在新中国成立前,同志们经历的是血与火的战争岁月,而有战争的地方就有牺牲,因此每当战友倒下的时候,毛泽东都会参加追悼会。

包括牺牲在井冈山的王尔琢、牺牲在战场上的八路军129师政委张浩、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等。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除了写悼词,还会为之赋诗、作文,这足以见得毛主席对生命的尊敬,因此也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但在建国后,毛主席却很少参加追悼会,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公务缠身,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相对的。

据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一共参加过三个人的葬礼,而这三个人不仅是开国元勋,还和毛泽东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

很多人不知道这三个人是谁,他们分别是陈毅、罗荣桓、任弼时,其中任弼时在1949年去世,罗荣桓在1963年去世,陈毅在1974年去世。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任弼时,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的去世是非常遗憾的,毕竟这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一年。

在1949年的时候,任弼时因为过度劳累,身体状况突然下滑,最终引发了很多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当疾病发作的时候,任弼时头昏脑胀、心悸心塞,根本就无法工作,于是毛主席立即派人将他送到苏联疗养。

当时苏联与我们的关系不错,因此也非常重视,安排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后来他的情况有了好转,整个人的状态非常不错。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弼时便写信给中共中央,希望回国工作,但中央叮嘱他继续休养,这让任弼时感到很不自在。

然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弼时实在待不住了,在未获得党中央批准的情况下回北京,毛主席给他定了一个规矩:每天的工作不得超过4小时。

任弼时虽然嘴上说得好好的,但一工作就忘了,仅仅过了半年身体就又不行了,而这次医生也无力回天,他于10月下旬病逝。

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后,毛主席当即放下工作赶往殡仪馆,亲自为他入殓,追悼会时也如期到场,亲自为他写了挽联。

其次就是罗荣桓,他是一位优秀的军政干部,与林帅共同创造了很多经典战例,战胜了强敌。

另外,罗荣桓不仅仅是战士,他还是文教工作者,带出许多指战员,为解放军输送了大量人才,这些功劳是无法被忘记的。

要说罗荣桓的去世,其实和任弼时同志一样,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导致的。

罗荣桓在50年代末就感到了力不从心,毛主席让他退往闲散单位任职,但就算如此,罗荣桓依旧热爱工作,在1963年去世。

随后党中央为罗荣桓召开追悼会,毛主席亲临现场献花圈,以表示尊敬和悼念。

而最后一位就是陈老总,他可是我党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尤其是他幽默的性格获得了许多人的点赞。

但在1974年的时候,陈老总因病去世,毛主席也破例到现场致哀,当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也不好了,走得颤颤巍巍。

在追悼会当天,主席走到陈老总的遗像前,向老总鞠躬致意,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秘书见状便感觉搀扶着离开了。

1976年初,周总理去世,毛主席没有到场,只是因为当年他已经下不了地了,而在这年的9月,毛主席也离开了。

1 阅读:706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2:42

    小编,要核实后才发表吧!陈毅不是1974年逝世的,是1972年逝世的!

洞鉴五千年

简介:你想听的历史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