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工厂搬回郑州,印度主管的心声令人心酸:中国人纪律严明!

史镜纪实哦 2024-08-18 15:10:45

“印度制造”喊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富士康,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品代工厂,又一次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20年,富士康高调宣布将生产线搬迁至印度,一度引发外界对“中国制造”的担忧。然而,短短几年时间,富士康却悄悄地回到了郑州,还带回了5万人的招工计划。

一边是印度总理莫迪亲自出面接洽,试图挽回富士康的“印度梦”;另一边是富士康老板郭台铭云淡风轻地回应“大陆需要我”。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博弈和地缘政治角力?

或许,我们可以从富士康的“撤离”与“回归”中,窥探出一丝端倪。

时间回到2010年,彼时的郑州,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内陆城市。富士康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如同一个巨型引擎,富士康郑州园区迅速崛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腾飞。

数据最有说服力。在富士康的带动下,郑州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高峰时期,郑州富士康的员工数量超过30万,年产值占到了整个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然而,这段“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给富士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彼时,印度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莫迪政府“印度制造”的政策红利,成为了富士康眼中的“香饽饽”。

于是,富士康做出了一个令外界震惊的决定:将位于郑州的苹果手机生产线,逐步搬迁至印度。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指责富士康“见利忘义”,也有人担忧郑州的经济发展会因此受到重创。

然而,这场“分手旅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仅仅几年时间,富士康就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事实上,富士康进军印度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在印度建立了工厂,为当时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代工。然而,由于诺基亚在印度遭遇税务纠纷,加上自身经营不善,最终导致富士康关闭了在印度的工厂。

2014年,莫迪首次出任印度总理,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并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富士康看到了机会,决定卷土重来,宣布将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建立10到12个工厂和数据中心,并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富士康很快就发现,印度这块“南亚次大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首先是印度工人的劳动效率和产品良品率问题。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不同种姓的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这也导致了印度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尽管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能够满足现代化工厂生产需求的熟练工人却少之又少。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就深受其害。据报道,富士康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手机,良品率一直难以达标,甚至出现了大规模退货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苹果公司的品牌形象,也让富士康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是印度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供应不足、交通物流不畅、网络信号不稳定……这些在中国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印度却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就拿电力供应来说,印度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常出现断电的情况。这对需要24小时不间断生产的电子制造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据报道,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就曾因为电力供应问题而被迫停工。

2023年夏天,印度政府更是要求富士康削减其在印度北部组装厂30%的用电量,理由是富士康耗电太多,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用电。

交通物流方面,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令人堪忧。印度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效率低下。这导致富士康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印度复杂的社会环境也是富士康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罢工、游行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12月,富士康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一家工厂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力事件。上千名印度工人因为对工资待遇不满,冲进工厂打砸抢烧,造成2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苹果iPhone12的生产进度。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富士康在印度还遭遇了“性别歧视”的指控。据路透社报道,富士康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不允许已婚女性参与组装工作。此事曝光后,引发了印度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印度的“水太深”,富士康,把握不住。

印度的“滑铁卢”,让富士康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价值。与其在印度苦苦挣扎,不如回到熟悉的环境中,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2024年,富士康高调宣布回归郑州,并计划在郑州新建工厂,招募5万名工人。这一次,富士康的回归,不仅仅是因为印度的“劝退”,更是因为中国制造的独特优势,被派到印度的供应商经理也提到过“中国人纪律严明”。

首先,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素质最高的产业工人队伍。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

与印度工人不同,中国工人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纪律性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他们在生产线上,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其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为各种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供应。

第三,中国政府对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减税降费、简政放权、鼓励 innovation 等等。

中国政府还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电力供应网络和信息通信网络,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些优势,是印度等其他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富士康的“出走”和“回归”,让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显得有些尴尬。

一直以来,莫迪都试图将印度打造成下一个“世界工厂”,以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然而,富士康的经历表明,“印度制造”的道路,并不平坦。

尽管莫迪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印度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等,但这些措施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在富士康宣布回归郑州后,莫迪亲自会见了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与其讨论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计划。

莫迪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与刘扬伟的合影,并宣称“讨论的结果非常好”。

然而,无论是印度政府,还是富士康,都心知肚明,印度想要复制中国制造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富士康的“印度之旅”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富士康的“全球化”战略就此止步。

事实上,随着苹果公司近年来增长放缓,富士康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例如电动汽车、数字健康、机器人等等。

在这些新兴领域,中国依然是全球的领跑者。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最庞大的医疗健康数据以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富士康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2024年7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布局电动车制造和固态电池项目。

此前,富士康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例如与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克莱斯勒合作生产电动汽车,投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等。

富士康在郑州的布局,无疑是其电动汽车战略的重要一步。郑州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基地,拥有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富士康的“押注”,也预示着未来全球产业链的重塑方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全球产业链正在从传统的以欧美为中心的模式,向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中国凭借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雄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全球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国制造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更加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 阅读:0

史镜纪实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