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养生重在“养心”,坚持“3宜、3避”,平安少生病

香丽石 2024-06-22 15:21:24

频繁的高温天气,很多人都有些受不住了,但代表夏季正式开始的夏至,才刚刚到来。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高温持续,加上最近潮湿的天气,很可能让心脏负荷增加。

夏至这个时节的特点就是热,即使开了空调纳凉,也会总觉得头晕脑胀、困倦乏力、脾气暴躁、心情烦闷,食欲也不太好。而且大量出汗,可能会让身体缺乏,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

因此,夏至养生应该注意的不是散热、纳凉,而是“养心”。

养心遵循“3宜3避”宜多喝水

出汗量大,失去大量水分,可能会脱水。

白天每隔1-2个小时补充200毫升的温开水,小口喝水,保证时间间隔,避免心脏骤然得到过多的水分,增加负担。也可以喝电解质水,补充流失的钠、钾。

宜多食苦

中医认为,苦能够“清热燥湿”,清心、降火也有好处。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饮食上宜清淡,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能够清热解暑、促进食欲。

同时,适量吃一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果,可以补充因出汗多而损耗的营养。

宜睡午觉

《黄帝内经》写到:夏三月,夜卧早起。

夏天白昼时间长,生物钟需要调节,适当午睡可以帮助恢复精力,尽快适应夏至的变化。同时由于天气炎热,容易感到疲劳、头晕。可以在气温较高的时段适当睡个午觉,以缓解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避暑

夏季高温炎热,人体容易中暑。

因此,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等措施是预防中暑的关键。此外,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也是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有效方法。

避湿

夏季多雨,湿气过重也会感觉身体乏力、沉闷。

保持室内干燥、穿透气衣物;适当运动排汗,也可以帮助避湿;少吃生冷食物:潮湿天气少吃西瓜、雪糕等等。

避剧烈运动

外界温度高,剧烈运动还会使身体迅速升温,散热不及时很容易脱水中暑。

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适量补水:运动前、中、后都要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运动强度:减少剧烈运动,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穿透气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装,帮助身体散热。

0 阅读:11

香丽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