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自杀以后,汉景帝和窦太后的两种不同反应,两个人反应不一样,一个是痛心疾首,一个是麻木不仁,两种不同的反应。再一个,从汉景帝任命的处理这个案件的主审人的身份来看,然后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皇长子刘荣被逼自杀这件事情汉景帝脱不了干系。
我们可以倒过来推想一下,如果说他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那么当皇长子刘荣自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能不感到悲痛吗?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既然儿子的死讯来到以后,他麻木不仁,反过来说明他早就料定刘荣可能会有这么个结局,这是一点。
再一个主审人郅都是个非常可怕的人,他杀栗姬亲属的时候,他临时换下了卫绾,把这个郅都派上去。你要把这两件事情合起来看。当然,史学界没有人这样讲,根据我个人的认为,皇长子刘荣之死是汉景帝主谋,是他逼杀了自己的儿子。
当然这个结论要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一些疑虑。其中最大的疑虑就是一个做父亲的人,一个做皇帝的人,为什么一定要逼杀自己的皇长子?他已经不做太子了,他不可能再威胁到其他的人了。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他赶尽杀绝呢?
我想这里边有这么几个人原因,废太子的身份,此前历朝历代被废的太子结局都非常惨。因为太子是储君,储君就是后备君主,所以无论谁被立为太子之后,在太子的周围,总有一些大臣在积极的支持他。这些大臣围绕在太子的身边,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一旦太子登基以后,他们就成了拥立太子登基的有功之臣,还有一个拥立之功。
这个拥立之功就可以使他们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以每一个太子的身边都会有一群人在支持。那么这一群人支持他。对于登基的太子来说,自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于废掉的太子来说,这个废太子和他周围的人就成了皇帝心中的心腹大患。因为这些人随时可以再把废太子抬出来和新太子抗衡。所以刘荣在这一点上他很不谨慎。
其实刘荣从太子的位上贬到临江王的时候,他应当非常清醒,自己的地位是个什么地位呢?是个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已经被废掉的太子,地位非常不稳,他随时可能被皇帝还有新太子,视为政敌视为隐患。所以废太子必须要十分小心。
当然刘荣有他的必死之道,就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有必死之道。当然他还有取死之道,他的取死之道就是他的不谨慎。你已经被废了,你的母亲被杀了,你的母亲家族的人也被杀了,你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当要极其小心,极其谨慎。他竟然扩建宫殿,占了祖庙的地,这明显是违法的事啊。
这件事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可是刘荣做了,那我们从这点来看,刘荣这个人不智,很不理智,很不聪明,就是他意识不到自己身份的这种危险性。他还以王皇子自居,以诸侯王自居,他和其他的没有做过太子的那些诸侯王完全不同,他们不可能对新太子构成威胁,唯独这个废太子最容易对新立的太子构成威胁。所以废太子要特别的小心,这是刘荣犯得大忌,这也是刘荣被杀的一个原因,他的身份。
再一个刘荣被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汉景帝在废太子的时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主要是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了不得的人。一个是周亚夫,我们知道,周亚夫是平定吴楚齐国之乱的太尉。立了大功的人,是周勃之子。周亚夫可以说是景帝朝的重臣功臣,一个是周亚夫坚决反对,另一个坚决反对的是谁呢?
另一个坚决反对的是平定吴楚齐国之乱的另一个主帅就是大将军窦婴,在吴楚齐国之乱平定以后,窦婴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魏其侯。
这两个人都非常有地位,非常有身份,特别是景帝朝平定吴楚齐国之乱,朝中的大事基本上就是条侯、魏其侯两个人说了算,条侯就是周亚夫,魏其侯就是窦婴。这两个人是坚决反对废太子刘荣,这两个景帝朝最大的功臣的重臣都是废太子刘荣最坚决的拥护者,这岂不是把刘荣给害死了吗?
你想想有这么两个人拥护着他,汉景帝能不提防么,这两个人。你想想他们那么大的权力,那么大的声望,如果说在景帝百年之后,这两个人打出来拥立废太子刘荣的这个旗号的话,刘彻能对抗得住吗?这是汉景帝非常担心的事情,这也就是汉景帝一定要想办法把废太子刘荣除掉的最根本的原因。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文帝专业搞和谐,景帝专业搞阴,兄弟,儿子,老师全给坑了,最后要死还挖个大坑给表兄弟,武帝专业搞武力,看匈奴不服就打,看丞相不顺眼就杀。
首先,刘荣只有必死之道,应该没有取死之道,那些罪名或许应该莫须有吧!废太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倒是毋庸置疑的[笑着哭]
杀堂兄,杀儿子,杀谋士,杀功臣,劣迹斑斑。以前被什么文景之治迷惑,疑问为什么他没上庙号,后来了解他的黑历史才知道他确实不配
唯一原因就是废太子,逃出国或者隐姓埋名才能活
刘荣被他妈坑了,听说有次景帝重病叫刘荣他妈照顾一下他的其它孩子,结果给顶回去了,后面景帝好了。还有次听说馆陶长公主找她妈联姻,人家也不同意。
死因进门先迈左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