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为了600万亲手送女儿去精神病院受电击折磨,母亲:我最爱她

浩哥爱讲史 2024-09-01 14:52:33

这是一封来自10年的信,它的主题是“求你们救救我”,她为什么要求救?又为什么求助的是《经济与法》栏目组,而不是自己的家人?

对此,栏目组的记者也是带着疑惑打开了这封信,而在看完信件的所有内容后,记者作出了一个决定——即刻动身前往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他要亲眼去见见这个“需要救助的病人”!

她是个“病人”,那不是已经在医院中接受救治了吗?写信给栏目组又能带给她什么救助呢?

她是谁?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到了,看着上面六个大字写着“精神康复中心”,记者心底也有一丝不解。哪怕他已经看完了信件,可他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精神康复四个字,要用在她的身上?

记者带着疑惑踏入医院,却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遇到了第一重阻碍——来自医院的拒绝。

没办法,栏目组考虑到医院的需求,只能调头前往别处,而且别处不只是一处,不过好消息是仍然在南通。

人的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大概就是在你无法证明你是谁的时候,还有人记得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同学、同事、朋友、亲戚等等,他们分散在南通各地,却共同组成了她的关系网,从他们口中我们得以知道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她叫朱金红,有关于她的遭遇不是从这封信开始,而是从南通一个小镇的童年开始。朱金红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不受欢迎”的标签。

在这个家里,男孩是块宝,一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而女孩只能算是“意外”。这样的“意外”有三个,分别是大女儿朱凤、二女儿朱惠和小女儿朱金红。

这三个女儿中,朱金红是最争气的那个,不仅考上了南京大学,还是专修经贸日语的高材生,她也顺理成章侨居日本,在日本结婚生子,不过婚姻最终没能美满下去,可她还是获得了日本永久居留权。

那她明明在日本过得不错,是什么让她回到了祖国呢?经过后续的了解并结合当时的背景,日本在07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大批在日华人归国的热潮,朱金红正是其中一员。

只是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次回国让她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至暗时刻!

她被娘家人“绑架”了

设想一下,家里的田包给亲戚来种了,可在外面干不动了回老家过日子,这自然是要把自家的田地收回来自己种。

朱金红就是这么想的,这也是大多数人正常的思维逻辑,她在海外很久没回来了,在祖国的资产一直交给家里人打理。按情理来说应该放心,可按道理来说,这些资产都是在她的名下,既然回国了自然该由她自己来管理。

可没想到的是,村里那套不情不愿到了社会精英身上依然“灵验”。

她的母亲唐美兰手上握着朱金红三处房产,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南通,只听前两个城市,你就知道别管是几环的房产,这个价值绝不是小几百万可以拿下的,而在07年这三处房产合计六百多万!

这要是放到今天,得多少?没有一个准数,朱金红或许有数。

朱金红在日本失业,婚姻也开始亮红灯,生活一团糟。她想卖掉国内的房产渡过难关,可就是这三处房产、六百万元,被朱母紧紧攥在手里,不愿意还给她,可说到底这房产的名是叫朱金红,而不是唐美兰,那怎么办呢?

据了解,几乎朱金红在南通所有的熟人全都得知了相同的群发的消息或者电话:“朱金红病了,还是精神病!”

不少收到消息的没当一回事,觉得是哪个老同学的恶搞,可有人却开始怀疑,并且联系到朱金红希望她能去医院检查一下,然而结果是毫无问题!

可唐美兰没罢休,她是铁了心要坐实自己小女儿的“病”,为此不惜在此后的两年里,先后两次意图强行“绑走”,甚至面对民警她也坚持自己女儿有“病”,必须要送走!

两次都没得逞的唐美兰怎能甘心?她假意放松了朱金红的警惕,既然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而朱金红果然上钩了,看来她这个小女儿虽然出过国可还是心里记着家,只是这个家惦记的不是她,而是那六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明明同为姐妹,姐姐和姐夫选择了站在其母亲那一边,并且参与了“绑架”!

在此前提下,第三次“绑架”成功了,朱金红被送进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合情合理的病人”。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这,就想到了一件事,唐美兰这么做真能霸占那三处房产吗?

房产和她的“病”

答案是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一个事实,即“小女儿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已经成年且为人父母的女儿只要无法被视为一个有自主判断、行为的成年人,那么唐美兰身为母亲就可以诉讼获得对其女儿资产的管理权。

可她想得太美了,朱金红在知道自己挣扎防抗无果后,也选择了假意配合放松她的警惕,趁着她们对财产贪婪占有的机会,朱金红向朋友、同学求救,发动人脉找律师,请求法律援助。

只是记者和我们也都清楚,援助失败了,不然朱金红不会写信求助到栏目组这里。

是什么导致了援助失败呢?答案还是唐美兰,作为自己小女儿的监护人,她一口咬定自己女儿有“病”,在没有别的精神鉴定结果的证明下,援助没能成功。

不过也没有完全失败,就在朱金红快要被磨成行尸走肉时,她的朋友张丹站了出来。张丹排除万难找到了朱金红。短暂的见面后,朱金红用尽最后的力气,把一封求救信递给了张丹。

张丹拿着这封信,想尽办法将它送到了栏目组手中,也引起来更多人的关注。

在朋友的声援下和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呼吁,“放人”成了人心所向,可这样的压力只让医院做出了让步,而没有妥协。

在坚持朱金红有“病”的前提下,医院方面认为她已经具备了“出院条件”而不是精神状况毫无问题,可他们不愿意放人,因为没满足他们医院的要求——谁负责送来的谁负责接走!

问题再次回到了朱金红母亲唐美兰身上,只要她不来,医院就有理由不放人,哪怕朱金红已经具备“出院条件”。

那朱金红真的有“病”吗?先前我们说过,有朋友曾以善意的方式提醒她去医院检查一下,事实上朱金红去了,而且检查没问题。

可当时只是一种预警,唐美兰还没有展开攻势,而朱金红或许也没有真的放在心上,对那次检查到底全部全面很难说清楚,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经过其娘家人接连三次的“绑架下”,她真的能没有一点心里阴影吗?

或许话说,或许朱金红本来没有“病”,可能也要被其母亲一行人折腾出“病”来,不过这无法构成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因此房产依然掌握在朱金红手中,她依然有底牌在手上,所以唐美兰迫于各方压力,再次唱了红脸,只要朱金红交出房产证,那就接她出来!

这下轮到朱金红不愿意了,娘家人来接她的后果会是什么?她还有接触到朋友、乃至外界的机会吗?如果不答应,她就要在精神康复中心一直“康复”下去。

记者明白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朱金红已经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选择了《经济与法》栏目作为她最后的救命稻草!

明确这一点,栏目组决定找到其母亲唐美兰,这个症结既然在她身上,那么就应该从她这里解开。

只是听完了朱金红的经历,在唐美兰这还有一个版本,它叫:“我的女儿病了,我是在救她!”

“我是在救她”

唐美兰口中,朱金红是离婚过的,而造成离婚的,是分居之后“疑神疑鬼的病”,怀疑丈夫有外遇,还担心被丈夫毒害。不过在此之前,05年3月有一次抢劫,造成了朱金红“疑神疑鬼的病”。

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关联,全在唐美兰一面之辞!

在《经济与法》栏目当中,唐美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好母亲的人设来面向镜头,可根据镜头中她的形象,那才是一个“孔武有力”,激动起来的时候嗓门大还是其次,舞动的手臂让人觉得她是在“唱一出戏”。

戏的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提及小女儿会哽咽、老泪纵横;提及那些阻拦她还有援助小女儿的人时,她会怒斥他们是“昧着良心”!可一说到房产,她开始在意了,用强盗逻辑把“房产委托书”和自己女儿“有病”联系到一起,只要女儿一天不签,都别想她去接!

这是唐美兰的版本,而有关于唐美兰,还有别人眼中有关她和朱金红的版本。

在南京记者的探访下,他们找到了已经接受过《经济与法》栏目组采访的唐美兰,不过她很激动,而且对记者两个字也很反感,认为之前的央视记者欺骗了她,还说了慌!

换句话说,她认为除了和她一伙的人外,其他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大概就是唐美兰的精神状态。

也许真正需要“精神康复”的不是朱金红,而是唐美兰呢?

不止如此,唐美兰还报警想赶走记者,不过好在这是真记者,也正是有民警作证,其他的邻居也看不下去了,把记者拉到一边,说出了他们眼中的唐美兰。

外乡人嫁过来的,脾气很大还是个大嗓门,邻居没谁喜欢她,尤其是在知道她还爱贪点小便宜之后,更没人愿意跟她打交道了,因为她不讲道理,只知道吵架!

绕着她走,成了镇里人默认的一条共识,甚至还有一条惊人战绩:为了占便宜,狠心摔断自己的手指,也要把人家告上法庭,还拿了千元赔偿。

这样的唐美兰,成为了镇里人的“禁忌”,而偏偏她有个争气的女儿,叫朱金红,成了母亲眼中的“摇钱树”,在没闹出这档子事之前,全镇都知道她有个“有钱”的女儿。

可没人羡慕,只为那个孩子感到可怜,偏偏投错了胎,当了她的女儿!

老人告诉记者这些,不是为了诉苦,而是希望他们这些真记者,能救救这个孩子,让她解放吧,别管去哪,就是回日本也不要回到这里。

除了他们,还有一个朱金红的亲人,叫朱颂林,是朱金红的大伯,还是个当过文青上过大学的76岁老人(10年的时候),他能体会到朱金红的不容易,还曾“庇佑”过朱金红一段时间,而且在他眼中,自己的侄女没有精神问题!

以上这些版本,大家也看出来了,唐美兰的眼里只有房产,如果朱金红愿意给她这三处房产,那朱金红就是她“最有出息的小女儿”,要是不愿意,那朱金红就只能是个“病人”。

虎毒不食子

可第四人民医院并没有出示过任何实质性证据能说明朱金红确实需要“精神康复”,唯一的证据却是来自唐美兰这个母亲以及做民警的女婿的“假证明”。

我们说虎毒不食子,可唐美兰为了房产把女儿告上法庭,送进医院,若不是多方努力和阻挠,怕是真的让她得逞了。

在求救信中,朱金红把自己的遭遇和苦难全部写了进去。

精神病院,普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朱金红却被硬拖进去,成了“住院病人”——朱金红受尽折磨:每天被强制喂药、注射、甚至电击!这些酷刑般的“治疗”,让她几乎崩溃。但她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母亲一手策划的阴谋。

说实话,如果你在医院听到一个人拼命喊“我没病!放我出去!”,你会相信吗?

可入院当天,她连自己的主治医生刘医生的人影都没见到!这又合理吗?朱金红的每一次挣扎,只会换来更强烈的镇压。长达六个月的地狱生活,朱金红几乎被彻底打垮。

可正如那句老话:善恶终有报,在她最绝望的时刻,一丝希望的光芒终于出现了——迫于社会压力和法院重启调查,唐美兰来接她回家。在这种情况下,她明白自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签字——在那个说明自己曾患有精神病,现在“治疗”好的证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朱金红终于被释放,她出院那天,她和她母亲坐在一块,看起来除了憔悴以外,并没有“病”状。

之后调查期间,唐美兰依然“监护”着她,以至于记者想说两句话都得趁唐美兰离开,她说她想自由,摆脱这种“监护”!

经过法院插手重新鉴定,终于证明朱金红并没有精神病(不过长期服用了精神类药物),这一切只是母亲唐美兰为了霸占财产的阴谋。

唐美兰并不甘心,她试图用退庭来中止追责,最终法院做出撤诉的决定,而那个出具“假证明”的女婿也被开除。

重获自由的她,办理好身份证回到了日本。可你以为她会从此息事宁人,把那些苦难全都忘掉?

善恶终有报

不!她要把失去的一切全都拿了回来,这一次,上诉的人变成了她,拿起法律的武器将母亲告上了法庭。

这一场官司,她不仅要拿回自己的房产,更要赢回自己的人生。

今天的朱金红,已经不再是那个被母亲操控的可怜女孩,她经历了人性的黑暗,却依然选择坚强面对。

通过法律和舆论,她不仅为自己讨回了公道,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亲情背后的复杂与阴暗。

她开始公开发声,讲述自己的遭遇,揭露母亲的恶行,甚至参与到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帮助那些遭遇家庭暴力和财产纠纷的受害者。

回顾这一切,朱金红曾感慨:“家,原本是温暖的港湾,但如果亲情被扭曲成了枷锁,那就必须要勇敢打破它。”如今,她已经重建了自己的生活,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朱金红的经历提醒我们,家庭中的爱与信任,绝不该用金钱去衡量它的分量——当亲情变成利益的筹码,原本的温情就会被无情的现实撕裂。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他人的贪欲,但可以选择保护自己,并拒绝成为像唐美兰那样的人。

希望朱金红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亲情,是关怀与支持,而不是控制与占有。当我们面对家庭矛盾时,也许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少一点贪欲与算计,才能让爱在家庭中真正延续。

最终,朱金红从噩梦中醒来,找回了自己的人生。而我们,也应该从她的故事中,学会珍惜与守护,珍视那份来之不易的亲情。

以下为信息来源

0 阅读:7

浩哥爱讲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