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刘备出于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这位手下的托孤。当时益州朝堂分为两派,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部,太子又过于年幼,刘备才会用这种方式,为诸葛亮在百官中立威。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托孤?这一切要从“荆州之战”说起。
在“荆州之战”中,关羽率军北伐曹操,擒于禁斩庞德。曹操为了击败关羽,与孙权进行联合,由曹操正面牵制,孙权从荆州背后,偷袭关羽。
关羽大本营失守,腹背受敌,在麦城突围时,被孙权擒获后斩杀。自此蜀国失去第二战场,失去荆州这个军事重镇,吴蜀之间开始交恶。
而且关羽死后不久,曹操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曹丕继承魏王。紧接着曹丕篡汉自立,登基称帝建立魏国。
刘备在益州,也被手下大臣劝进,在成都登基称帝,史称蜀国。刘备称帝后,亲自率领军队,攻打东吴孙权。
战斗初期,蜀军的先头部队,攻入吴国境内,击败了吴军边境守军。孙权这边以陆逊为帅,率领众将前去抵挡刘备。
陆逊对双方态势进行分析,决定按兵不动,放弃了与蜀国立即决战。刘备见吴军坚守,便在夷陵这一带扎营。
因为当时是在夏季,蜀军都在树林茂密处休整。双方对峙几个月后,蜀军将士士气逐渐松懈,陆逊便开始准备反攻。
陆逊派出精锐士兵,对蜀军营寨放火,蜀军顿时大乱。吴军趁势进攻,大败蜀军,蜀军后撤途中再被袭击,自此,蜀军全线崩溃。
吴军四面围堵刘备,刘备只能跋山涉险,率残部逃回白帝城。刘备遭遇如此大败,把蜀汉推向灭亡边缘,急火攻心病倒了。
诸葛亮赶到了白帝城,刘备自知时日无多,便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刘备对诸葛亮说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是嘱咐诸葛亮,如果他的儿子,也就是刘禅,如果没有当皇帝的才能,就由诸葛亮来做皇帝。
诸葛亮听到这话,感激涕零的接诏,自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辅佐刘禅。同时,刘备也嘱咐太子刘禅,让他视诸葛亮如父亲一般。
不久,刘备就在永安宫病逝。
刘备对诸葛亮说这番话,当然不是让诸葛亮当皇帝。首先他很清楚诸葛亮的为人,其次他也知道蜀汉,现在就是一个烂摊子。
东吴、魏国对蜀国,都是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大举进犯。而蜀国的军力,在经过“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早已经元气大伤。
随着刘备打天下的老伙计,都好似风中落叶,都已陆续凋零。蜀汉内部也不太平,“荆州派”和“东州派”,在朝堂上分庭抗礼。
刘禅年幼,养母穆皇后吴氏,又是“东州派”吴懿的妹妹。刘禅很有可能就成为傀儡,被这些益州势力所控制。
而且益州南部,当地世族勾结蛮人,随时有可能造反。刘备选择诸葛亮,才是蜀国最好的选择,当然,诸葛亮确实也有这个能力。
刘备为何如此放心诸葛亮?后世有些腹黑人士,认为刘备托孤时,屏风后是藏了刀斧手的。如果诸葛亮有任何不臣之心,刘备就会下令,让刀斧手将其乱刀拿下。
可这些都无史实可依,都是些无稽之谈。我认为刘备对诸葛亮,还是非常信任的,二人相识的渊源,还得从南阳草庐说起。
当时刘备兵败,跑到荆州投奔刘表,屯兵于新野。此时的刘备,开始积极的结交荆州豪杰。后来刘备十分有幸,结识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教导刘备,不要被那些儒生所迷惑,都是些见识浅陋之人。刘备应该认识一些,真正了解当前局势的人才,于是便向刘备推荐了卧龙,也就是诸葛亮。
徐庶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希望徐庶前去引见。徐庶却认为,像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刘备应该礼贤下士,亲自前去拜访。
于是刘备亲自前去拜访,去了多次才见到诸葛亮。与诸葛亮见面后,刘备叫退身边手下,想单独向诸葛亮求教。
刘备想要匡扶汉室,认为自己智慧不够,想请诸葛亮给些建议。诸葛亮很感动刘备的坦诚,便向他说了“三分天下”之计。
诸葛亮分析,曹操击败袁绍,除了自身的谋略外,更是掌握了天时。现在曹操已经掌握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能跟曹操所争雄。
江东孙权这边,已经历经三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又有众多人人才辅佐,才可以作为外援,但不可谋取。
而荆州、益州两地,如果可以成功拿下,就可以凭借险要,稳妥发育。一旦天机有变,向外连结孙权,分两路讨伐曹操,汉室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的这篇论说,在后世被称为“隆中对”。成为了蜀汉几十年中,发展的基本国策。
刘备听完自然大喜,邀请诸葛亮加入,诸葛亮就成为刘备的谋士。
之后刘表身死,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只能撤离新野。刘备在途经当阳时,被曹操骑兵追上,兵败溃逃,和诸葛亮等人逃往江夏。
刘备在江夏遇到鲁肃,于是便派出诸葛亮去江东,负责联合孙权抗曹。诸葛亮不负刘备所托,成功劝服孙权,两方人马一起对抗曹操。
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无奈只能退回北方。刘备趁曹操北归,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三分天下已完成了第一步。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益州张松想奉刘备为主,怂恿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结果张松勾结刘备,被刘璋所发现,张松被杀,刘备也陷在益州。
刘备一边准备作战,一边调诸葛亮等人入蜀。诸葛亮自荆州出发,一路沿江而上,成功攻克巴东,与刘备成都顺利会师。
刘璋见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成都攻下后,诸葛亮任军师将军。刘备领兵作战时,诸葛亮在后方筹措粮草,守卫成都。
之后的日子里,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自领了汉中王。自此,可以说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目标。
然而在“荆州之战”中,关羽被杀,荆州被东吴占领。这对“隆中对”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挫折。在之后的事,我们就知道了,刘备伐吴失败,白帝城托孤。
所以,刘备对诸葛亮是信任的。但是为了朝廷的平衡,刘备还同时托孤了李严,协助诸葛亮辅佐刘禅。
李严是荆州人,年轻是南阳郡的官吏。曹操入侵荆州时,李严南逃到益州,刘璋任用他为成都县令。自此,李严传出了能干的名声。
在刘璋和刘备相争时,李严被派去抵挡刘备。结果李严率领属下,向刘备投降。成都被攻下后,刘备重用了李严。李严这个人,能文能武,同时担任太守和将军。
刘备整顿益州法制,派出诸葛亮、法正、伊籍,以及刘巴、法正等五人,共同建立蜀地新法。这部新法“蜀科”,后来成为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
刘备病重时,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成为了托孤重臣。李严和吴懿等人,都隶属于益州的“东州派”。刘备当初平定巴蜀,为了稳定“东州派”,才和吴懿之妹联姻。
刘备死后,“荆州派”人员几乎断绝。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同时,又重用了李严,刚好能平衡两派,让蜀汉能接着发展。
而且还有一点,虽然蜀国和吴国结仇,但是要想对付魏国,蜀汉之间还是要合作。刘备虽然兵败东吴,但是也是深知这一点,这也是为了“隆中对”继续实施。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的。除了说“君可自取”,又让刘禅以父事诸葛亮,这都是给百官看的。
刘备这是要告诉文武百官,他相信诸葛亮,一切都是为江山着想。让蜀汉这些大臣们,能够真心的,听从诸葛亮的号令。
古人士为知己者死,刘备的这种信任,让诸葛亮深受感动。所以诸葛亮竭尽全力,几次北伐魏国,最终病死在五丈原,这也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总而言之,刘备让诸葛亮“君可自取”,这充分说明了,二人不光是君臣,也是知己。刘备相信诸葛亮,不会叛乱,一定会忠心辅佐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