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毛岭一天打出3400吨炮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战

白翠评历史 2024-03-31 04:17:1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1984年,中越双方在边境开战,一战打掉3400吨炮弹!

从1979年开始,因为越南的一再挑衅,我国悍然出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

而这场战斗却没有在短时间内结束,随后多年,双方都在边境进行了长期交火,而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就是1984年7月12日的松毛岭战斗。

那么,这一次炮战到底有多么惨烈?战斗的胜利又对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南边境地区经常遭到越南方面的骚扰和挑衅。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1979年2月17日,我军开始集结兵力,对越南6个10个县展开自卫反击战。

当天,《士可忍,孰不可忍》一文正式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正式向世人宣告: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规模上,同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

1979年3月16日,中国撤军越南。但在这之后,中国的自卫反击战仍在继续,并贯彻着战略方针——拔点作战。

1981年,中国开展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两座役。1984年又陆续与越南军队三次交手,均能取得极好的战果。

在此期间,一场耗尽3400吨炮弹的血战在松毛岭展开。

1984年4月,解放军向老山主峰和者阴山发起进攻。当天下午,老山主峰主峰就已被我军攻占。

而越军还是抱着反击的想法发动军队。但在持续炮击26天后,越军渐渐不敌,遂告失败。

此后,越军意欲再次发动反攻,并于6月调遣两个步兵团的兵力,向老山东线猛攻。

越军企图就此撕开一道口子。不过,依旧以失败告终。

连续两次的失利对越南打击很大,越南国内的“主战派”在失败中受到了极大的政治压力。

于是越南方面向苏联军官兵团询问,希望夺被我军拿下的这两座山,以缓解国内压力。

参考前线情况和越军兵力后,苏方制定了相关方案,也就是后来的“北光计划”。

对于北光计划,越方高度保密,除了得知计划名称,中方对于其他情况一概不知。

并且自7月1日起,越方关闭了战场上的所有电台,越军一线也停止了一切挑衅解放军的活动。

解放军总部认为,越南必然在准备大举进攻。于是从7月初,我军调集了800辆各型车辆,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弹药。

到战斗前夕,解放军已在前线部署了30多万枚水雷,以及大量迫击炮和掷弹筒。

7月11日晚23时50分,解放军监测到越军电台中的通信,破译后发现这是让前线越军做好行动准备的信息。

于是解放军总部断定,越军可能在7月12日凌晨发起进攻。

在破译多重通信信息后,解放军命令炮兵第4师进行10分钟的火力急袭,试探越军动向。

我军开火后,越军各部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打击。

4时50分,我军下令炮击越军,直到6时30分,才由2个连的越军开始攻击我军的高地阵地。

随后196高地阵地前瞬间落下大量炮弹,在我们精确打击下,这些炮火让越军损失惨重。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整个老山、者阴山前沿阵地已被炮火覆盖得严严实实。

从7月12日凌晨开始,这场战斗进行了一整天,直到晚上都十点半,我们轰炸就没有停下了的意思,这一天打出去的炮弹有3400多吨。

由于越南本身不具备生产高级炮器的能力,炮弹渐渐哑火。

而越军的单兵情况更为糟糕,越军派出的1.8万人平均每名单兵仅配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

7月12日晚10时30分许,越军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这场在中越边境战斗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但不论怎么说,如此惨烈的大战,对于边境居民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

而在中越边境的红河两岸,有着一群极为特殊的人,在这场战斗里受到了很大影响。

那么,这群人到底是谁?中越边境战争,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2.

1984年,中越双方在边境开战,一战就打光了3400吨炮弹!

712炮战是中越边境战争当中最为惨烈的一战,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军事实力与强势的态度。

但其实,在中越边境战斗的过程里,还有不少人受到了战斗的影响。

其中有一类住在我国,却并非我国居民的人,最为特殊。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谁?中越边境战争,到底是如何爆发的?

中国的边境,存在着一群本应该在红河另一端的人,他们作为一些特殊的人,定居在这里。当地中国人都习惯地称呼他们为“难民”,称这些村庄为“难民村”。

直到现如今,这些村子还存在,许多当时难民的后代依然也是难民。

1979年2月17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告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两国绵延了500多公里的边界一线。

为了躲避战火,当时有近30万人从越南逃到中国境内,他们被人们称为是越南“难民”。

40多年之后,他们仍然留在这片异乡的土地。永远在城市边缘呼吸。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了四个十年,而关于交战根源的探讨也持续了四十多年。

而在个人层面、国家层次、国际体系方向的因素都对中越战争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因其性格带有某种特点而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命运,这种影响有时十分明显。

而1979年中越战争的爆发,决策者的个人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

越南前主席胡志明去世以后,主掌越南大权的是黎笋。他的个人特质深刻地恶化了中越关系并导致1979年两国之间的战争。

首先,黎笋的出生与成长环境,都给了他相当大的影响,以至于造成了他后来的种种性格和观念上的问题。

1952年从中国访问归国后,他就大肆宣扬“越南人非常勇敢,中国人一点也不勇敢”。在成功击退美国的侵略以及统一南越后,自认为本国军事实力只在美苏之后。

这都对其发动对柬埔寨战争以及与中国的冲突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次,黎笋极端民族主义情结促使其片面的、消极的与负面的中国观。

黎笋有着清晰的二元对立的人格分列式的价值取向,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自我”与“他者”的界限是明确的、具体的和透彻的。

在中苏纷争中,黎笋的做法与越南其他领导人中立性的做法明显相异,采取的是直接倒向苏联一边,敌视与攻击中国。

黎笋对中国的认知是负面的。也因此,其对华强硬立场和对抗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另外,黎笋的强势个性与彪悍作风使其成为越南共产党历史上唯一的“强势总书记”。

在黎笋的“驾驶”下,越南这个曾经的废墟国家,被打造成东南亚“战车”,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而在国内,此时的中国蒸蒸日上,邓小平成为了中国国家的“舵手”和“总设计师”。

邓小平作为战争年代带兵打仗多年的人,果敢有为的性格使其敢于面对一切内部与外部的压力。

面对越南的不断挑衅和,黎笋所持有的地区霸权主义的狂想,邓小平不信邪,顶住压力,坚决主张“要给着忘恩负义的越南人一个教训”。

正是在这种坚强意志的支撑下,中国发动了这次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争。

那么,这场战斗最终是如何结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3.

1984年,中越双方在边境开战,一战打掉3400吨炮弹!

明明此前两国的关系良好,但在黎笋领导下,越南却对我们越来越敌视,多次骚扰我国,最终让双方爆发了战斗。

那么,这场长期的边境作战,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双方作战的目的是否达到了呢?

在1975年越南统一后,黎笋所领导的越南,民族主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负面性也逐渐体现出来,尤其表现为对中国的仇视态度和敌视政策。

首先,越南国内大肆宣传历史上被中国封建王朝“侵略”的历史,以激起民众对中国的反感与仇恨。

越南在其官方与社会宣传上,仅仅是把历史片面化,独讲中国中原朝廷的“侵略史”,本来此时的越南民族主义就极为严重,这样的宣传无疑是让越南人民对我国的看法转变极大。

但他们怎么又不说被西方列强的侵略的历史,不敢直接和西方开战?又不谈我们在他们解放过程中的种种帮扶呢?

同时,越南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还体现在对待华侨华人的态度与行为上。

越南执政当局污蔑华侨华人是中国的“第五纵队”,并进行疯狂的迫害与打击。

正如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黄文欢所说,“在北方,把二十多万华人赶到中国;在南方,向有钱的华人勒索黄金、美钞,然后允许乘船出海,使这些华人沦为‘难民’”。

这必然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与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激化了两国的矛盾。

国家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向来是国家关系恶化的重要源泉,中越关系也不例外。

而两国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陆上的边界争端,更是两国1979年战争的主要诱因之一。

中越两国在西沙和南沙群岛上的争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乃至兵戎相见。

1958年,越南的范文同曾亲口说两国在南海不存在争议。

然而,在1975年统一全国后,越南迅速接收南越在南沙群岛上的据点。

同时,1975年以后的越南当局以更强硬的态度提出主权声索,1977年出版的一张地图显示西沙和南沙全部为越南领土。

这样违反历史,违反双方此前商议结果的侵占行为,一下激起了我们的反对。

除了海上争端外,陆上边界和北部湾的划界问题,越南政府也开始给我们找麻烦。

越南基于中越两国还未正式划定国界的现实情况,直接对边境的我国居民进行驱逐,甚至杀害,多次对我们进行挑衅,态度嚣张至极。

在北部湾,越南不断派出巡逻艇盘查和勒索中国渔民,甚至直接跑到我们的海域试探我们的态度。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是再不出声,那越南只会更加变本加厉的侵蚀我们,因此,对越南进行反击,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实现国家统一后的越南雄心勃勃,意欲实现多年以来称霸中南半岛和建立印支联邦的梦想。

尤其是在接连打败法国、美国之后,依靠锋芒正盛的苏联的极大支持,越南旧有的地区霸权梦又复发了。

而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经济建设的有序开展,中国迫切需要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

在认识到中国是其在东南亚扩张的障碍和绊脚石后,越南的反华活动愈加强烈,仇华意识更加外化,并视中国为“头号敌人”和“直接敌人”。

另外,双方的开战也与国际形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力量相对收缩相对照的,是苏联实力的快速增长与苏联野心的极大膨胀。

东南亚是苏联急欲染指的战略要地,依靠越南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成为重要一环。

而这也与越南意欲在东南亚地区扩张势力、扩充影响的目标相一致。

70年代时,苏联积极实施南下战略。

在西线跳过土耳其与叙利亚结盟,在地中海寻得立脚之地在中线,通过武装占领阿富汗觊觎印度洋,在东线跳过中国与越南结盟填补美国走后留下的地缘政治空间。

于是,越南的地缘政治地位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苏联包围中国、对抗美国的工具。

毫无疑问,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领土领海争端的激化、国家战略目标的碰撞、美苏冷战的国际体系结构以及意识形态弱化等都对中越战争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但苏、越挑错了对手,也小看了我们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他们最终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0 阅读:612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