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间因为汽车关税问题,从去年争论到现在,最终得到个“加重税”的结果。
我国当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便就此事与欧盟磋商,谁曾想,欧盟竟然找到个别车企,开始私下谈判了!
欧洲这回是真急了最近,中欧之间的电动车事情闹得挺热闹的。
说白了,就是欧洲看着咱们中国电车在他们地盘上攻城掠地,心里接受不了,开始贸易保护那一套。
10月4号,欧盟委员会一纸公告,宣布要对咱们的电动车征收17%到36.3%的反补贴税,理由是咱们的电车“价格太低”。
说到底,欧盟这波操作就是怕了:中国电动车来势汹汹,凭借着供应链优势和电池技术,价格打下来,欧洲那些老牌车企根本招架不住。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商务部也没闲着,一直在积极斡旋,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些中国企业却开始“自作聪明”,私下里和欧盟眉来眼去,想单独谈条件,妄图独善其身。
欧盟这招“分而治之”,玩得挺溜啊!他们知道,跟中国整个行业对着干,他们不见得能占到便宜。所以他们就想着“各个击破”,先拉拢几家企业,撕开口子,再各个击破。
一些企业也真是“不分轻重缓急”,一看到有机会“自保”,立马就动了心,幻想着通过单独谈判,就能躲过反补贴税这道“劫”。
商务部早就看穿了欧盟的小伎俩,也明白那些企业的“小心思”,这不,10月12号,商务部直接就给那些“私下行动”的企业敲了警钟。
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表示,中方一直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与欧盟进行沟通和协商。
欧盟不仅坚持和中国整体协商,还开始跟一些中国企业单独谈价格承诺,这样做会破坏谈判的基础和互信,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磋商进程停滞。
商务部就是在警告那些企业:别光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忘了国家大局!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关乎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大事!
仅仅是关税之争吗?说到底,中欧之间的这场“电动车之争”,早就不只是价格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全球产业格局的博弈。
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发展迅速,给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很大压力。
欧洲人害怕失去在汽车领域中,连一点点追赶地位都失去了,更害怕中国在电动车领域抢占先机,将欧洲市场蚕食殆尽。
欧盟这次对中国电动车下手,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实际上,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如果中欧双方能放下成见,坐下来好好商量,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那自然就皆大欢喜了。
可如果双方都抱着“零和博弈”的心态,互不相让,那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给美国“渔翁得利”的机会。
还是要提醒一下那些“私下行动”的公司:别忘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强大的祖国,没有团结的行业,你们靠什么去和那些“老狐狸”斗?
别忘了,欧盟之前给中国产出的电车,树立了多么夸张的关税壁垒:保持目前10%关税的前提下,给中国电车增加最多35.3%的关税!
也就是说,我国电车厂商(上汽),最多要缴纳45.3%的关税!比亚迪、吉利、上汽等车企一个都跑不了,都得面对17%到35.3%不等的关税增幅。
而在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组织——中国机电商会。
中国机电商会——扛起责任,迎难而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简称中国机电商会,成立于1988年。
这个组织是一个全国性的社团,主要为中国机电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合作,提供相关服务。
在中国和欧洲的电动车贸易争端中,中国机电商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欧盟刚开始对中国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时,中国机电商会就迅速行动,积极保护中国企业的权益。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打算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终裁披露后,中国机电商会按照调查程序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协调12家企业提交了价格承诺方案。
该方案充分考虑了本案特点和欧委会以往承诺实践,关注欧方诉求,完全具有合规性,并符合欧方提出的与征税同等效力、可执行和可监管的要求,同时展现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
中国机电商会代表12家中国主要电动汽车企业,包括上汽、吉利、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向欧盟提交了价格承诺方案,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中国机电商会希望欧盟能表现出诚意,认真对待行业的主要关切,在现有磋商的基础上,尽快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而面对欧盟的“分而治之”策略,中国机电商会始终坚持维护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私下交易。
中国机电商会认为,欧盟如果只和部分企业谈价格承诺,会破坏谈判的基础和信任,不利于整个谈判的进展。
“价格战”背后:一场关于未来的较量别看这次中欧贸易争端只是围绕着电动车,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欧洲曾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像奔驰、宝马和奥迪这样的品牌,一度代表着汽车界的最高水平。随着电动化趋势的发展,欧洲的传统车企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
反观中国,凭借着在新能源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头羊。
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打破了欧洲人曾经的优越感,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害怕中国电动汽车会抢占欧洲市场,更害怕中国会在未来的汽车工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这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不如说是为了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维护欧洲在汽车工业的传统地位。
但欧盟也明白,单靠贸易保护是无法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最近几年,欧洲各国也开始加大力度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努力追赶潮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要赶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说到底中欧电动车之争,是一场“内卷”的悲剧,这对双方都不利,也给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全球电动化的大趋势下,中欧本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双方并不是“你输我赢”。
中国经济网2024-10-14“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