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秋佳节的古诗词,唐诗与宋词宋词谁更胜一筹呢?
众所周知,中秋节来自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因而创造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甚至还想象月亮上有月宫、桂树、玉兔、蟾蜍等物。逐渐发展为望月赏月的习俗,月亮也成为思乡思亲、阖家团圆的象征。
但在唐代,中秋秋季祭月赏月的时节,尚未形成节日,也没有丰富的节日活动,直到宋代,中秋节才成为节日,人们的节日活动才丰富起来。因而写中秋节的宋词比比皆是,名篇迭出,最有名的便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谓绝唱。
而唐诗中却很少中秋佳作,大多都是趁时赏月望月、思乡思亲之作。比如张九龄的名句“海生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很有名,却并非中秋之作。李峤、杜甫、皮日休、曹松的人的中秋诗却比较冷门,鲜为人知。
细细数来,唐诗中最经典且广为人知的中秋佳作,非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莫属: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是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与朋友相聚饮酒赏月时所作,寄给好友“杜郎中”的。虽然同样是望月兴叹,但此诗与唐代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读来牵动人心,耐人寻味。
此诗前两句描写中秋之夜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庭月色如积水空明,清冷素洁,树上鸦鹊也由聒闹慢慢寂静无声,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一派萧瑟清美的赏月之景。
明写赏月之景,实际上暗含人物情态,无一字提到人,读来却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冷的望月者,可谓精练而含蓄,意境耐人寻味。
后两句宕开一笔,“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从诗人与朋友的望月联想到天下所有人的望月,又从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由清冷之美转为阔大深远,含蓄不露。
诗人此刻望月,心怀秋思,然而他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乡思亲之切,而是推己及人,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深的诗歌含蓄之美。
须知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人人皆有,诗人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谁家在秋思,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表达出了人间所共有的望月秋思之情,读来牵动人心。
王建此诗,不仅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唱叹有神,意味悠然不尽,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感染力极强,这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堪称千古绝唱,足以称得上唐诗中最佳的中秋名句,千百年来感动无数中秋思亲之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