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就算是相同的词句,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也会有不同的意思,而这就要看听的人是否心领神会了,若是能够体位上位者的意思,自然也就能够得到赏识,平步青云。就像是朱棣的锦衣卫首领纪刚,他就是听出了朱棣的意思,才将大才子解缙私下处理,一命呜呼,既然是才子,为什么朱棣想要处死他呢?一起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
解缙的存在就像是天空中绚烂的烟花,非常短暂,却又非常的绚烂。由于他出生之时就异于常人,学习起东西来有事半功倍,因此他一直听到的都是追捧的声音,也就让他变得目中无人,眼高于顶。之后他参加了乡试,然后一步一步来到了殿试之中,成为了二甲进士。其实以他的才华,根本就不可能屈居第二,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的言辞过于犀利,考官担心之后会有不妥之处,所以就将他的名次推后,变成了第二名。
此后他便成为了翰林学士,一直跟随在朱元璋的身边,而朱元璋对他的才华也非常认可,无论去哪里都让其跟随着,可谓是贴身秘书。虽然他得以在皇帝身边伺候,却并没有太高的情商,要知道皇帝说的话大多数不能当真,一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或者说只明白表面意思,那么真的是离死不远了。而解缙就是那种只听表面意思的人,这件事情还需要说起他和朱元璋来到光禄寺。
不知是什么原因,朱元璋的心情非常好,他对解缙说自己与他虽然是君臣,可在情谊上更像是父子,他表示解缙可以知无不言,不必顾及太多。皇帝说这种话一般都是告诉你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毕竟他想要听的是他想听的话,而不是告诉你,他不想听的话你也能说。不过解缙显然是没有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万言书,而朱元璋看过之后,也不过是笑笑而已,说他确实有才华,但并没有采用他文章中的谋略。
之后解缙就一直上书,其内容直戳朱元璋的心窝,要知道朱元璋一直以来都以雷霆手段对付那些有恩于朝廷之人,而这样的事情他能做却不允许人说,可解缙却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在挑战朱元璋的底线。之后他只要有看不惯的地方,就会上书给朱元璋,时间一长,朱元璋也感到厌烦了,他并不喜欢这种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跟在自己身边,于是将他的父亲找来,让他将解缙领回去。
受到如此贬低的解缙,总算是在时光的消磨之中懂得了一点人情世故,然而朱元璋对他承诺的十年之约却未能实现,在8年的时候就撒手人寰,解缙来到京都吊唁,心中万分悲痛,而他也不愿意就此没落,因此寻找各种机会再次回到翰林院。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曾经被他贬低而受到惩罚的人在朱允炆的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于是他被贬成为了兰州卫史。
直到朱棣篡位,开始寻找拥有大智慧的知识分子,解缙才得到机会,为了洗脱自己的污名,朱棣重用解缙,让他编写一本百科全书,最后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朱棣成立了文渊阁,解缙也就这样成为了内阁首辅,仕途达到了顶峰。在朱棣的口中,他离开解缙就不能过日子,而他也在这样的言论之中再次迷失自我,竟然妄谈立储之事,虽然他为之后的大明选择了英明神武的朱瞻基,可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最后使得朱棣对他失望,最终令人秘密处置了。